经过数十年的课改,我们潜心探究和课堂尝试,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
感悟一:活用教材。
各地教材在统一的新课标要求下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之一,是作为实现课标的途径和例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课程实质,用好教材,服务于课标。地理课程实质就是教授地理知识并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技巧,进而发展智力、体力、培养一定的地理思维,锻炼学生的认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教材,研究教材,自主取舍、调整和组织教学材料,重新深加工再创造,对学生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读教材了解认识生活,体味劳动结晶来自我们先辈的艰辛和不懈努力,积淀人文和生活素养,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参与生活、改造生活,所以教材应成为通向人类文化宝库的窗口和沟通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不应视为教师与学生的煎熬。
感悟二:理清三维目标关系,并加强目标“过程化”和“生活化”的落实。
根据学情确定三维目标,并理清其逻辑关系加以实施。知识与技能是指导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桥梁和纽带,就是学习知识生成的过程,把过程性的行为内化成一种经验,凝华成正能量的思想和认识、体会、见解,不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吗?通过 “过程与方法”这一过程学习,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也能增加在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感,酝酿了情感、端正了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整合实施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偏执于单一的说教灌输课本知识,更不能低估过程性体验,学寓于教,教辅助于学,可谓教学相长。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要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学习方法的过程性指导。师生之间建立多维的交流方式,老师以教创设情境为条件,带动学生的学才是关键。这些环节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飞跃。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加强预习理清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结构,延伸搜集知识的途径;培养阅读教材能力,能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基本读图能力和应用知识迁移的能力解决基本的学案上的问题。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三人智慧胜一人,在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积极参与中合作,协商达成共识,从中体会群体的意识,也有个性的张扬,有积极的展示,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拘一格的表现。
感悟三,开展探究性实践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验和实践性教学是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高效手段,亲自试验则事半功倍,也高过任何精彩的演说灌输和被动接受。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力,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方法上,要提倡交互、主动、探究;在过程上,要抓住事物的生成脉络,也要关注相互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活动设计上要学生动口议论、动手书写、动脑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质疑、猜测和想象、讨论、与教师对话与交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启迪思维和培养能力为核心,采用启发、诱导、比较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沉浸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享受收获的成就感。多种活动方式的呈现和方法的交替使用,能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激发心灵的好奇心,使学生始终有新鲜感,有求知欲和探索的钻劲,才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倍增。
感悟四:培养兴趣,增进感情投入,善于评价。
好多同学、家长甚至学校把地理学科归还于副科的位置,再加上地理与各科的交叉性较强,学起来比较吃力,好多同学望而却步,乃至谈地色变。鉴于此,要全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增强自学和理解的重要源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待问题学生上要有所偏爱,投入加倍的爱,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特别的帮助,以心换心,用行动去感化,用情感去滋润,令学生感到关怀和温暖,消除抵触情感,缩短师生心理上的差距,共同建立积极向上的信赖关系。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身上的优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及时予以鼓励并赞扬。表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宏大的目标。
改变传统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延伸到过程性评价,从课堂中简单粗暴的正褒误贬过渡到感情上的激励。在学习内容上多用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爱学、主动学,注重在日常的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对好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和适当推广,而且把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的情操要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1.《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 2007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林培英 马贺山 2010年7月1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王树声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镒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过程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地理论文; 教材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