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君龙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包括诸多方面,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所以对于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应该进一步分析,在明确相关技术的同时,更要以创新发展为基础,积极进行技术质量的升级,明确水利工程关系到民生发展,所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简明阐述,结合实际的分析结果,也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国家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掌握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建成了一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1水利工程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概述
1.1混凝土相关技术问题
随着水利工程施工发展的需要,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于修建水利混凝土大坝工程。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拌合料的干湿度、卸料、平仓、碾压中的质量控制、碾压混凝土的养护和防护等,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柱状浇筑法,而需采用通仓薄层浇筑,不仅可以增加散热效果,还能减少模板工程量,简化仓面作业,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只有正确选择使用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保障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得到正常使用,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进度。
1.2地质问题
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的地质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出现差异,因此,有可能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依照图纸进行施工,从而影响后续的施工。
1.3围堰与导流的问题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时,为了使建筑物能在干地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施工导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段围堰法导流,水流通过被束窄的河床、坝体底孔、缺口或明槽等往下游宣泄;另一类是全段围堰法导流,水流通过河床外的临时或永久的隧洞、明渠或河床内的涵管等往下游宣泄。水利工程施工时,要掌控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流域水资源状况,还要了解河流周边的环境,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设计具体施工方案,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让河道正常航运受到影响,同时还要保障河流的水流正常,减少水流对河床的冲蚀,因此,要在导流过程中提高围堰的施工技术,在实施导流时要与大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不但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要选择好施工时间,计划好完工日期,才能正式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1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如今,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水利筑坝内容,在筑坝过程中往往都会用到碾压混凝土技术,那么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运用得到了认可,所以应该进一步分析其技术,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土石,填充到大型的运输设备里,继而结合运输设备,开使进行振动和碾压,在此工作过程中,碾压混凝土过程中,可以把混凝土体积变小,这样以来强度加强,就不会因大密度造成深水现象发生,该技术的使用看似较为普通,但作为筑坝工程来说,非常实用,尤其在碾压工作后,筑坝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质量也会不断提升,相互比较也可以看出来,碾压混凝土技术施工速度也十分快,这样以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会给相关的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施工空间,会降低成本投入,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2.2预应力锚固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当中作用及其重要,该项技术具有潜在能力让水利工程获得巨大经济利益,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多方面领域;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有效的加固原有建筑物的稳定性。显而易见,在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存在具有现实意义,相关企业已经高度重视水利工程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该项技术统一了预应力岩锚和预应力拉锚技术,锚固技术是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前提,针对水利施工设计要求标准,在施工工程建筑物发生改变之前,展开主动预应力,对提高加固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在众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锚固技术表现出的最强优点是可以满足拉应力传输要求。通常,预应力锚固由锚孔和锚束共同组成,锚束的钻孔称为锚孔;锚束是预应力锚固中一个构成元素,主要包括锚束提、锚头和锚固三个元素。锚头的最外层是锚孔,用于支撑和锁定预应力;锚孔的最下面某个位置是锚固段,锚固段和锚头连接的部位是锚束自由段,来自预应力的全部重力都由锚束自由段担负。
2.3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如今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此过程中,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测量数据的采集更是向自动化与数字化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很多测量内容,所以,测量工程人员通过利用前期测量数据,能够准确的实施施工计划部署,那么在工程发展的今天,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此技术,可以构建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高测量数据使用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地质分析的时候,可以通过三维图形,进行分析,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考察效率,这对工程施工建设策划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技术的采用,以直观的数字化信息为出发点,可以清晰了掌握水利工程进度,提高了建设能力。
2.4GPS定位技术
GPS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或称其为卫星测试测距导航系统。GPS系统是以卫星为前提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运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当中。随着近几年,GPS定位技术的逐渐渗入探究与完善,其为工程测量供应着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同时促使测绘定位技术产生了一场技术性地全面革新。在水利工程施工当中被使用很多年的常规性地面地位技术目前开始逐渐被GPS定位技术所取代。GPS定位技术具备了“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准度”的显著优势,与此同时,其定位的区域现已拓展到全世界。目前,GPS定位技术方法开始从静态向动态不断的拓展,其定位服务已经从导航、测绘空间逐渐拓展至国民经济建设当中。现在,GPS接收机开始逐渐变成一种广泛使用的定位仪器,大范围的运用在工程测量工作当中,以此促使工作效率地大幅度提升。
3提高水利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
3.1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施工技术,如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是用施加预应力的锚杆或高强钢丝束加固基岩或建筑物的工程措施。若将该技术与先进的 GPS 定位技术相结合,在建筑物或基岩正式施工之前就能预加主动的预应力,从而实现建筑物或基岩改变受力条件的最终目标。又如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传统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若把此技术应用在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上,不仅能提高施工进度,还能节省开支,增加经济效益。
3.2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含量
采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不但使工程测量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还大大提高了工程设计的效率。将 GPS 技术应用于水利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三维全景虚拟图具体体现施工总布署,该图能把工程各构成部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同时还具备信息分析、计算与查询等功能,可以将较为复杂的工程建设施工动态过程很清楚地展现出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如在水利施工设计过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衔接之处的相交线,以及各类工程纵、横切面图的绘图与计算等,如果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就方便多了,不但设计非常准确,而且速度还相当快。
结语
我国的河流湖泊众多,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有效地治理水患,还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继续保持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的水利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孙海燕.试析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9):22.
[2]刘春来.试析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现代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151-152.
[3]李殿伟,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注意措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175-175.
论文作者:邓舒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预应力论文; 锚固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