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公安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摘要:地址云服务平台是在空间标准地址库的基础上,搭建空间标准地址管理平台,实现对地址数据的管理与统计,提供审核审批、查询搜索、可视化展示、接口开放等多种应用服务。以期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地址管理体系,实现各行业信息共享、交换和整合,使各行业可通过地址匹配进行可视化展示。
关键词:多源地图、公安、可视化
1.引言
地址信息是每个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址信息也随之变化,给公安、住建、国土等政府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3]。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地址信息,公安部于2011年9月启动了“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国警用标准地址空间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对标准地址空间数据库进行重大专项研究。在2012年底召开的“PGIS技术研讨会”上,公安部信息化局向全国介绍了标准地址空间数据库标准、规范和建设情况,明确要求标准地址管理必须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建立标准地址空间数据库,保证未来可以与公安部警用标准地址空间数据库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共享[4-6]。
在此背景下,深圳、广州等120家公安单位积极开展规模化应用示范,但在实战中出现了地址数据采集更新长效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不完善、地址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标准地址库建设和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此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迅速发展,迫使着标准地址库平台的建设不得不适应新技术的变化趋势,进行技术的更新。
为此,本文通过借助GIS、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以空间标准地址库为基础,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进行高效集成与融合,连通空间与非空间信息的关系,破解地名地址采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设计了一套地址云服务平台。以期实实现各行业信息共享、交换和整合,使各行业可通过地址匹配进行可视化展示。
2.问题分析
2.1地名地址来源复杂,难以梳理规则
地址来源于各行业业务系统,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组合规则众多,暂无一套通用的规则定义全部地址组合现状。
2.2缺乏标准化采集手段
地址采集手段多样,人工录入任务重,效率质量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地址采集工具。
2.3地址与已有行业信息关联困难
同一地址各系统描述不一致,地址组合规则不一,导致原有业务数据空间关联困难,各系统标准不一,数据无法共享。
2.4地址重复采集,应用成效低
地址标准规范不统一、更新维护机制不健全,导致地址重复采集,应用成效低。
3.地址云服务平台设计
图1 地址云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架构图
地址云服务平台以地址标准规范为依据,采用动态更新机制,将整体服务分为三个层面:
3.1地址数据采集处理
对已有数据进行清洗,同时进行移动地址采集。
3.2空间标准地址库
对字典类地址、房屋建筑地址、非标准地址和网格地址尽心储存管理。
3.3空间标准地址管理平台
实现地址的应用服务,包括字典管理、规则整理、地址关联、地址同步、地址统计、搜索查询、位置定位、接口开放等。同时可以作为移动地址采集工具的管理平台,进行任务发布及地址审核审批等工作。
4.地址云服务平台功能实现
4.1标准规范编制
4.1.1基础规范
基础规范是实施的基础要求汇总,可以从宏观角度指导数据采集。包括数学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地图、数据采集内容及要求、数据建库要求等内容。
4.1.2原始数据收集处理规范
针对已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收集资料的种类、资料收集内容以及处理方法。
4.1.3采集规范
主要针对标准地址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制定工作流程,明确采集范围,规范采集的数据格式,规定采集工作中定位、拍照等要求,并针对每一类采集对象规范采集内容。
4.1.4内业处理规范
内业处理规范主要针对外业数据的整理。包括相关行业规范的一般要求,针对数据库的处理内容,图层划分规则等内容。
4.1.5数据库建库规范
基于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结合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针对数据库建设进行规范制定,包括数据库建设一般要求:命名规则、数据库类型、元数据建库规范、建库基本要求等。
4.2标准地址数据采集
4.2.1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收集基础数据、影像地图、地址字典、地址数据。
(2)字典核实:核实字典的现势性和正确性。
(3)街路巷核实:核实街路巷名称。
(4)字典及街路巷入库:将核实过的字典、关联关系表、街路巷字典表录入空间标准地址库。
4.2.2标准底图制作
(1)影像数据内业处理:以影像数据为基础,对范围内房屋建筑、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进行数字化,然后对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城区及周边地图要素进行接边,保障电子地图数据完整。
(2)矢量叠加制作标准底图:在影像图上叠加PGIS导出的矢量地图数据。
4.2.3房屋建筑标准地址采集与整理入库
(1)地址内容及命名标准:主要是对行政区划地址、街路巷地址、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地址、自然村地址、建筑物地址、建筑物单元地址、房屋地址制定标准命名名称。
(2)房屋建筑标准地址采集:主要是对街路巷地址、建筑物地址、房屋地址、自然村地址、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地址进行外业采集,然后进行数据整理(成果规范性检查、数据合并、数据图层字段整理)和质量检查。
4.3空间标准地址库建设
4.3.1总体原则
空间标准地址库的建设遵循全面原则、关系一致原则、松散耦合原则、适度冗余原则和高频分离原则。
4.3.2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建设采用J2EE技术路线和B/S架构搭建空间标准地址库管理后台。利用SOA(面向服务架构)方法进行软件设计,使空间标准地址库应用管理系统进行模块化的开放,系统适用性,扩展性得到质的改善。
4.3.3结构数据设计
制定数据库命名的编码标准和数据库命名规则。
4.3.4空间数据库规划
主要是进行空间数据组织规划、制定空间数据参考基准、空间数据局逻辑层系规划和空间数据存储规划。
4.3.5表结构设计
包括表结构说明、数据库用户说明和统表结构说明。
4.3.6系统接口设计
接口应用设计包含地图、标注、数据更新维护、地址查询、地址统计、关联分析等,主要有提供地址维护网页插件让业务系统调用和提供标准地址库应用API,业务系统进行开发应用两种方式。
4.4空间标准地址管理平台
4.4.1接口设计
主要是制定数据交换机制接口设计原则。
4.4.2功能设计
主要功能有:地址门户模块、地址查询模块、数据初始化模块、任务管理模块、任务采集模块、地址采集模块、审核入库模块、同步管理模块、地址统计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4.5移动采集APP
4.5.1总体架构设计
移动采集器分分别以地址任务为导向的任务采集和以实地数据采集为导向的地址采集两种方式,实现住宅小区、门牌、建筑物、单元、非标准地址等点状类型地址数据的采集。
图2 移动采集APP架构设计图
4.5.2功能设计
主要有户用模块、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地图工具模块和系统设置模块。
4.5.3界面功能
主要有终端登录、主界面、任务模块、地址模块、同步模块、查询模块、设置模块、定位模块、退出模块和关于模块。
5.讨论及展望
地址云服务平台通过建立适用于各行业的空间标准地址库,实现各行业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打通行业壁垒。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标准地址数据的利用率,实现了全生命体周期的地址管理。
地址云服务平台的标准地址数据是各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应用可视化建设的基础数据,有助于各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
地址云服务平台将各行业法人业务数据与标准地址数据相关联,做到了业务数据精准上图与可视化管理。
地址云服务平台的自动化、批量化业务数据清洗工具和结构化、标准化移动地址采集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林业、疾病预防等部门。
参考文献:
[1]沈良.公安标准地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J].测绘,2018,41(06):276-278.
[2]陈博龙.一标三实标准地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D].郑州大学,2018.
[3]郭丽.软件项目管理在标准地址库共享服务平台项目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7.
[4]郭丽,祝士杰.标准地址共享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0):
175-177.
[5]江洲,李小林,刘碧松.地理信息系统地址编码技术标准化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6]王凌云,李琦,江洲.国内地理编码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21).
论文作者:刘小法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地址论文; 标准论文; 数据论文; 空间论文; 模块论文; 服务平台论文; 数据库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