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刊物稿件积压及论文评优杂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刊物论文,杂谈论文,情报论文,稿件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情报界好的刊物真不少,比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社科情报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情报资料工作》;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大学图书馆学报》;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图书馆学研究》等等。这些刊物中,有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有省级大型学术性刊物。有的被誉为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图书情报刊物;有的曾荣获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的一等奖或优秀期刊等殊荣。
这些刊物给广大读者留有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从事图书情报的工作人员,每期必读,给实践和研究工作起到了引导作用。
但品味一些有价值的文章之余,也常常让人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大量稿件积压问题
近几年,读者已注意到,一些刊物每篇文稿后都有收稿日期。但细看日期,不难看出大多数文章都在一年以上才能刊用。作者从投稿之日起,能在该刊下两期内见刊的文章实在寥寥无几。笔者所见,据了解,很多编辑部都积压了大批待发存稿,使这些稿件的时效受到不小的损失。时效性越强的稿件,可能其寿命越短,有些稿件可能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但寿命短,不等于其效益就小,影响就小,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编辑部如没有稿件或很少有投稿者,编辑者肯定不轻松。反之,编辑部积压很多待发稿件,编辑者也不会轻松。这确是刊物的生命之所在,刊物的兴旺发展之基础。稿件多是大好事,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增强刊物的权威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解决稿件积压问题呢?
(1)刊期问题
不能认为刊期数办得越少,刊物质量就越高。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刊物,大都是季刊和双月刊。人们自然想到,既然投稿踊跃,稿件充足,又有质量,编辑部为何不把季刊改办双月刊,或双月刊改办成月刊更好?
(2)增刊问题
如果不改刊期,又不至大量积压稿件,是否可搞定期或不定期增刊。出版增刊可一切从简。封面不要彩印,封底可不要外文目录。除刊物名称、主办单位、增刊期、统一刊号及中文目录外一切从简。这样,既不影响文稿的时效性,又节省经费,一举多得。
(3)刊物增容问题
把目前的刊物增容。要想多发稿件,在不改变刊期,不设增刊的情况下,要想减少文稿的积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目前刊物增容,每期增加篇幅,多发稿件。
(4)经费问题
当然,搞增刊、搞增容,季刊改双月刊,或双月刊改月刊,除了必要的高质量的稿源外,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经费问题、编辑部人员少等问题。
笔者认为,这是很多刊物都存在的比较普遍性问题。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刊物定价偏低,且已不能再低了。以《大学图书馆学报》为例,近70页的16开本刊物,定价2.50元,肯定连成本费都不够。专业性刊物的发行量又远不及知识性娱乐性刊物的发行量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若不能随波逐浪,或不能“入关”,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专业性刊物发行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它的定价,关键是其“质量”,质量不行,白送也不会有读者。
再以《情报资料工作》为例,即使提价一倍,改成月刊,一年期订费也只有69.6元,适当调整刊物定价,也是可以理解的。订户还不至处于敬而远之的承受程度。
笔者认为,招揽适当广告,也未必不可。
经费有所改观,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目前,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是增刊发行最多的刊物;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图书馆学研究》是每期发刊篇幅最多的刊物。到目前为止,图书、情报学科还没有一份刊物是月刊。
2.论文评优问题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纪念其成立卅周年之际,在全国组织了一次大型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据了解,在这之前之后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的刊物还没有正式搞过大型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但近10年来论文评优评奖活动的确一直在搞,而且在不断升温。请看:几年前,某省图书馆学会属下的一个分会组织,出于某种需要,组织了一起以本系统为主,外系统也可参加的规模不小的“学术研讨会”,会址定在外省的旅游景点,会期3天,凡到会者每人发给一张精制的“优秀论文”证书,欢欢喜喜返回单位,各单位还得给与会者报销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一切费用。类似情况不在少数,虽然在刊物上一文不文,但手中各级各类的“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证书”实在不少。
近年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优秀论文证书”了,“优秀证书”要发,“优秀论文”也要发。怎么发呢?有聪明人想出了主意——收费。价码越要越高,每篇收费从20、30、40、50、60、90、100元到去年每篇120元(有据可查的),也可能还有高的。
收了这么多的钱,文章自然也就好发了。当然了,本行业的刊物是发不了的,其它行业的刊物给发,出了报导范围怎么发,这难不倒聪明人——发专辑。真的!竟然有“国家级”的刊物给发了。为什么要隔行发“专辑”,这是不言而喻的了。有人要名,有人要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有人更聪明,交费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那没“文章”怎么办?也好办。每个交足了费的人,只要写几句“提要”就可刊出,“编辑者”连点滴的“文责”都不用负了。
这样的“国家级”文章,这样的“优秀论文”,严重损害了图书情报界的形象,这样的“编辑者”与市场上伪劣假冒产品的制造者又有什么两样!
自费版面费的刊物,而且是权威性刊物,国内、国外都有。比如国内、国外数理方面顶尖的专业刊物也有自费版面费的。为了维护刊物的权威性,绝不是任何文章都能自费的,是要有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或该学科的院士把关的。
各专业性的论文不是不能评优,但目前这种评优方法已实在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了。本来各行各业评选自己的优秀文章是无可非议的,但评优要打假,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那么,如何才能评选出真正的优秀论文呢?笔者建议,不要文章还没刊出就先评“优”了,或花钱买“优”,这是不正常的,是专业学科学术领域内的伪劣假冒产品。要评优,办法很多:大凡图书情报刊物,每年的最后一期都刊出当年各期索引,分类详细、目次清楚。编辑部如能在“索引”下面再加一句话:请读者把自己评出的本刊当年各“栏目”中的优秀论文题名寄回编辑部即可。为了选票的统一,刊物末期,在年度索引之后再加一页,画出表格,请读者去填,再把填好的这一页寄回编辑部。选票最多的就是当年该刊的优秀论文了。当然了,编辑部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评1篇,也可评10篇。作为奖励,编辑部可以发给“优秀论文”获得者“一纸证书”,或奖给“优秀论文”获得者下年度该刊全年免费赠送一套。当然了,这要给编辑部增加工作量。但为了评选出该刊年度真正的优秀论文,是值得尝试的。
维护图书情报界的良好形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标签:杂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