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论文_施智林

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论文_施智林

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加强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模型集成框架技术可以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和现代化,而且设计完成的模型集成框架还可以进行良好的保存,以便后期遇到相似的建筑结构,重复利用,这大大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从而加快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进步速度。本文就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

如今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运用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方向之一,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还算可观,但却也存在不小的上升空间,因此积极投入到有关BIM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与运用中来,为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运用研究这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BIM技术信息集成和特征分析

1.1BIM技术和信息集成管理分析

BIM技术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其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工程的全部工作和内容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时候,相关人员能够通过BIM系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去除、检索等,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可以通过BIM系统对工程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资源共享和查询。在当前的建筑企业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任务就是需要充分对BIM技术进行利用,将BIM技术的真正性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目前来看,BIM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集成管理也变成能够实现的目标,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加强信息的管理、保存、传递等工作的效率,而且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也会更加科学和规范。

1.2集成生产的特点分析

通过集成生产能够将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各个部门和专业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使全部专业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更为深入。比如说,在针对工程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将后期施工队伍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转移到初期一同进行,从而降低施工设计图纸中出现错误的几率,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更高。建筑结构设计也是如此,将全部工序和环节充分的调动起来,促使它们能够有效的集成生产,进而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 建筑结构模型的复杂性

2.1基本对象表达的区别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应用建筑结构模型时需要注意的是,当面对不同专业时,无论是结构模型,或是建筑模型,其在进行信息表达时往往难以形成统一的模式,如在建筑产品方面,其在进行基本对象表述时,需要考虑到空间分配关系、空间拓扑关系以及外观真实变现等方面因素,这其中外观真实表现是整个建筑模型领域十分关注的内容,而在结构模型方面,其更加注重受力分析方面的内容,主要围绕在相关对象、产品等实体方面。

2.2模型数据构建的反复

模型众多的情况下,建筑模型通常被视作最重要的一个,其能够产生大量信息,并且此类信息需要经过诸多处理,如节能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水暖电提取、继承等,当信息被成功提取、继承后,该模型会再次进行二次建模,而在二次建模的过程中,其不仅会将原本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会依据自身特性来进行建模,将两者充分融合后,其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信息和资料,且每次建模后所获得信息均会有所差异,因此若要得到令设计者、业主以及其他人员满意的结构设计,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反复建模,直到其可以满足整个工程的所有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结构信息模型ASIM集成框架

3.1 ASIM集成框架

建模具有多项优势,而在进行建筑结构建模的过程中,其也会呈现出很多特点,因此在进行ASIM模型构建时,其需要根据四个体系来开展工作,分别为:模型体系;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转换体系。在所有体系中,应用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最大,主要是为设计人员服务,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其会应用到多种软件,而各个软件的操作层也就是应用体系,体系具有多种资源源头,而最顶端资源相对较为难获得,也就是建筑模型、数据库方面的信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设计人员可以应用最新技术来优化此方面,以便于自己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有利的信息和数据。

3.2 ASIM上层模型流程设计

在进行模型转换时,应用开发接口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进行IFC标准语言解析时,往往需要通过程序语言来进行破解,如C++,而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其他技术来进行辅助,以便于能够获得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筑对象信息等。只有充分明确此方面信息,才能够在CFG平台中显示最终的结构模型建筑对象。

4 ASIM信息转换平台

4.1转换平台开发流程

在ASIM集成框架体系中,模型数据转换平台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并且保证该体系可以正常工作。BIM建模方式是如今PKPM相关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很好的完成建筑模型信息、结构模型信息之间的结合,换言之,其可以使整体结构设计工作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在分工协调工作方面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经过转换之后的结构,其往往是处于IFC基础之上的,而结构模型的应用则需要依靠PMCAD的支撑才可以。鉴于集成具有多样性,导致其在进行连接时会受到影响,即难以在同一时间内将多个连接到一个,因此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应用到更多交互管理软件。而此方面对各个子系统、相关个人信息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其需要将各个管理软件进行分离,并依次送入集成服务器中,以便于能够完成管理软件的连接工作,当连接工作完成后,也就意味着信息转换结构或是模型已经被成功建立。

4.2模型信息转换实例

我国目前拥有多种模型结构转换平台,而其中大多数均具备类似的功能、作用,且是以先进的软件PKPM系统中PMCAD模型作为基础从而开展工作的。IFC、PMCAD是两种不同的模型,但两者之间在进行信息处理、转换方面的作用相似,且应用环境和要求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①读入IFC数据信息;②对PMCAD模型进行实例分析;③建立PMCAD数据模型;④形成IFC相关文件。鉴于IFC数据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导致其在应用中会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此种情况若不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势必会对今后的施工造成影响。平台开发过程中,信息转换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四个过程:①系统资料。在应用的过程中其需要确定工程中梁、柱以及墙体等方面的详细信息;②针对收集到的系统信息进行详细记录;③研究并确定梁、柱以及墙体、门窗等端口的连接方式;④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围绕在不同对象之间,并且在之后完成数据统计、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5 小结

伴随BIM技术在结构设计领域中的大力运用,促使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种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开发能够将过去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模式进行彻底的颠覆,通过模型集成框架技术,能够实现建筑结构的全自动设计,并且还可以针对已经设计完成的结构模型进行重复的利用,切实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瑞,李希胜,沈琳.基于BIM的建筑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概念模型[J].森林工程,2015,01:143-148+155.

[2]刘照球,张吉.结构分析BIM模型框架和数据转换应用[J].工业建筑,2015,02:178-183.

[3]叶献国,李世东,蒋庆,种迅.建筑信息模型方法学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的理论框架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03:103-110.

[4]姜韶华,李丽娜,戴利人.基于BIM的项目文本信息集成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04:101-106.

论文作者:施智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基于BIM建筑结构设计模型集成框架应用论文_施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