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据建设部2018年安全事故统计,全国共发生734起安全事故,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到了383起,占到全年事故发生率的52.2%,为了能够引起大家对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重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处坠落;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大家在管理过程中对一些高处作业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视而不见,未对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很好的总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常年居高不下,为了能够引起大家对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事故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1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三违”行为
⑴安排无证人员高处作业,如:由项目经理安排无证人员搭建脚手架、拆除脚手架、无证人员开启施工电梯等,视为违章指挥。
⑵未按国家规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入现场施工。
⑶未经项目部同意,拆除楼梯口的防护设施、楼梯周围的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
⑷不按规定将安全通道进入作业表面,而是随意爬升到外框等非指定通道,因此很容易发生事故。
⑸拆除脚手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未实施安全系统,未按要求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
⑹在高处作业时不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洞口、沿边行走时没有安全措施等。
1.2作业人员本身的失误
⑴在洞口、洞边等危险部位施工时,由于队员相互配合,操作人员不小心踩到洞内或滑倒,或使其他操作人员跌倒。
⑵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位置移动导致安全带没有及时系好或安全带没有系好而掉落。
⑶施工过程中粗心大意,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随意进入危险区域,造成坠落伤害事故。
(4)各别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私自拆除安全防护措施或不走安全通道。
1.3施工人员本身的不安全行为
⑴施工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身体缺陷的。
⑵施工人员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活,运动或思维判断错误增加,走路时不小心踩到空气或打滑,操作时不小心与栏杆碰撞等,造成身体失衡,导致事故。
⑶施工人员不熟悉安全操作技术。
⑷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播放噪音等,会增加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2、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⑴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健全。
⑵没有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中,依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编制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所编制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从其他项目照抄照搬,没有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操作性、针对性强,可有效指导现场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⑶作业前对施工人员交底不到位,未对存在的危险源及时告知施工作业人员,并没有特定的教育和信息披露的内容,使管理和施工人员缺少必要的操作知识,只能依靠个人技术和经验进行高处作业管理,使得危险性增大。
⑷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的调查和整改不到位,如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被损坏或删除没有及时恢复,操作人员的高度不执行的操作的高度没有监督管理等安全措施。
3、物的不安全状态
3.1安全防护设施的材料强度不够,结构不合理,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材料磨损老化。
⑴作为防护栏杆的材料由于壁厚不足、腐蚀、结构不合理、配件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损坏变形,丧失了安全防护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⑵吊篮钢丝绳由于摩擦和腐蚀,没有及时维护、保养和更换,导致吊篮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导致吊篮倾斜甚至坠落,造成施工人员坠落事故。
⑶施工底板中有探头板,探头板固定不牢固,或因强度不足而变形、断裂等。
⑷因其他设备设施毁坏而导致人员坠落。
3.2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装置失灵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⑴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如边、孔、操作平台周围防护栏杆不牢固,或擅自拆除,损坏未及时恢复等。
⑵起重机械设施设备的防坠装置发生故障,如2019年3月21日的附着升降脚手架下降过程中发生的那起高处坠落事故。
二、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综合预防措施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出现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原因,并依照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建立严密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规避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几个方面着手,切断事故链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效果。一来能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具体的预防措施: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施工前、施工中的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使得高处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通过作业过程的检查、制止、再教育等各种手段发现和消除“三违”行为;通过岗前体检发现高处作业禁忌症;合理安排工序和作息息时间,减少高处作业数量,避免超负荷劳动。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
2、施工过程高处作业防护设施的完善和维护
作业前制定完善可靠的专项施工方案;材料设备、工机具进场和投入使用前有严格检测体系,杜绝不合格品;搭设前交底,过程严格执行方案;搭设完成后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检查并及时修复;安全防护用品在使用过程中确保正确使用,如杜绝安全带低挂高用现象。通过这些手段达到防护设施的有效和可靠从而降低高处坠落风险。
3、完善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的安全生产岗位职责、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项目部上级单位加强对现场的监督和支持;劳保用品的配发合理规范,满足现场需求;落实安全考核和奖惩,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业务保安”,杜绝违章指挥现象发生。通过管理的完善消除高处坠落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性
今年来,建筑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不断涌现各类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工艺日趋简单、安全,如通过设计优化、使用新的施工设备和方法增加地面施工量,减少高处作业数量;使用更为合理的防护装置;通过3D模型审查提前识别出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高处作业风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设计单位、施工企业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投用上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达到大大降低高处作业风险,有效保障施工安全的效果。
5、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中涉及到的多项环境的不利因素,提前根据项目施工地的气候环境、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环节辨识环境因素造成的危险源,提前做好检测、预警、防护和撤离工作。例如在户外施工,要提前关注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现场设置风速仪,一旦出现5级以上大风就要及时停止高处作业,安排人员有序撤离;大风后要对防护设施细致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再组织施工。通过对环境的不利因素的检测、预警、防护和有序撤离达到消除环境的不利因素的效果。
结束语
通过历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事故通报分析,高处坠落是最易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类型,每年发生的事故起数远大于其他事故类型,反映出不少工程项目存在安全管理粗放、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所以,遏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领域的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江友彬.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河南建材,2012(1).
[3]宋洋.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综合预防管理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0):186-189.
[4]姚玉兰.浅谈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J].江西建材,2016(16):104+108.
[5]郑文新.工程事故分析与工程安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郭露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高处论文; 作业论文; 事故论文; 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防护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