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探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探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付建强

(衡水学院体育系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 田径教学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问题的研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合理问题,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强、教学思想保守、忽视对大学生田径文化的培养等。针对这一现状,该文从新教育理念出发,系统探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田径运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育 田径教学 教学改革

田径课程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田径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对于提高田径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田径教学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也是其未来继续职业发展的重要经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现状

1.1 田径教学缺乏创新性思维,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田径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学生的主体发展角度出发,转变传统的田径教学思路,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尤为关键。作为传统体育教育学科,田径教学课程更强调对大学生田径体育专业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高校田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开展并不理想,从实际效果来看,仍然存在田径教育理念发展滞后、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足,在田径教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动方式单一、训练内容枯燥使得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下降。以100m跑教学为例,体育老师一般会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抬腿、摆臂、呼吸等动作要领的传授,之后由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枯燥的训练过程和循环往复的跑动使得学生消耗大量的体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训练的抵触情绪。

1.2 田径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并缺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关注,学生的田径学习和训练效率不高直接影响田径教学的效率,这也是当前国内高校田径教学过程的通病。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田径教学实践需求入手,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对象特征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体育教师更注重对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在对田径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方面的评估不到位,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注,缺乏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了解。最明显的是教师教学工具的发展滞后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田径教学不再仅限于教师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不利于对当前田径学科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完善和创新。

说真的,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澳大利亚,就和小伙伴帮老板带过限量版奔富回国,老东家以前也做Penfolds的产品,我自认为还算懂一些。但当时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在ASC手里,我们从来不主推,所以接触的也就最热销的几个系列,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多年的Bin 389和Bin 407自然是熟悉得不得了,RWT也知道,但St. Henry,我当时还真不知道,以致反问人家是不是加拿大的另一个品牌。当时闹的这个笑话,真的让人羞得那个叫无地自容,才知道Penfolds家的产品系列丰富得让人无法想象。

1.3 田径教学的软硬件保障不到位,支持力度不足

当前大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开展田径教学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关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建设滞后于硬件条件,如由于缺乏系统的田径教学实施应用管理办法,造成一些田径运动辅助设施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不佳,甚至出现闲置问题。田径教学工作的发展不仅要从硬件条件上进行完善,同时也要加强教学软硬件配置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田径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控制田径教学的效果。

2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创新田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相比于三大球类等课程,国内大部分高校田径课程开设频率和时间较短。为提升对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效率,当前高校的田径课程应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有益的目标为基础,并以此来设计、选择和评价田径课程的开展情况。首先,高校领导需要认识到开设田径课程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田径教师全力跟随田径课程教学目标,并制定有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其次,各高校领导要时刻监督田径课程教学的发展状况,使田径课程教学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先进,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为田径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必要的条件基础。

一方面,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堂表现特点,与时俱进,注重对创新性课程的开发和推广,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采取鼓励性课程任务,引导大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在开展田径课程教学时,可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增加游戏互动内容,转变角色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或将田径课程与其他体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机地渗透其他课程内容。

2.2 丰富田径教学丰富,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料液中铂含量低、杂质含量高,导致中和工序有较多的铂进行入中和渣中,同时铂原液中的铂浓度低于铂萃取最低限度,这样增大了萃取的难度,影响直收率,进而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探索。

此外,高校还应加大信息化教学专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可能地采用标准化、先进行的设备开展田径教学活动。鼓励田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学技术环境的可能性,提升田径课程的丰富度和趣味性,确保田径课程与大学生兴趣特点的有效结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进一步参与田径运动学习的兴趣。资源因素为教师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应用保障。学校管理者对信息技术投入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该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学校鼓励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田径教学,如组织学生观看田径比赛、田径运动规范的多媒体教学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会相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学技术环境的可能性,提升对田径运动的了解程度,促进田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提升。

2.3 完善田径教学软硬件配置,提升田径教学效率

目前高校的田径课程开设场地主要是室内综合教室、室外场地,软硬件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得高校田径课程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示范性的特教课程。首先,应加大高校田径课程专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专业的高校活动场地,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硬件环境是提升田径课程教学效率的前提,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各个高校之间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相关部门应对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充足的经费支持,只有在硬件环境上提供必要的保障,才能更好地控制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国竞争中立制度的具体实践在上海自贸区条例中有所体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㉔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各类市场主体在自贸试验区内,在监管、税收和政府采购方面享有公平待遇,这实际上就是OECD提出的竞争中立制度所包含监管中立、税收中立、政府采购中立等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竞争中立政策仅强调公平竞争,我国竞争中立还包含了自由竞争的目标,自由竞争的目标更多被规定在我国竞争法中。同时,《条例》是在法治环境章节具体规定竞争中立制度的,这不仅强调了竞争中立制度的法律权威性,也表现出竞争中立作为自贸区基本价值尺度的地位。㉕

3 结语

伴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田径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也将逐步丰富和完善。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田径教学这门课程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从田径教学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大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积极性,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只有深入调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更多学生回归到田径教学课堂中,让田径运动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明星学科。

参考文献

[1]郑雅蕊,孙璞,陈森林,等.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85-87.

[2]唐静萍,张传峰.关于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6-157.

[3]吕雪松,陈丽娟.普通本科院校田径选项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95-200.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05(a)-0117-02

①作者简介:付建强(1978—),男,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13.117

标签:;  ;  ;  ;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模式改革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