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涌现的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以及大量的建筑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科学和标准化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赢得法宝,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成功。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只有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项目成本,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本文通过介绍建筑工程各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提出了降低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及成本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探究
导言: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管理成本和成本控制已成为建设单位开源节流,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建设单位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有很多疏漏和不足,使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成本相对较高,经济效益较低。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壁垒,改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1施工单位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程决策阶段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工程项目规模、工程项目建设强度、工程项目施工设备选用与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勘察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确立与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工程成本预结算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对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策时,施工地点应可能的选择距离施工原材料较近的地方,或是尽量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本地设备资源与材料资源,从而降低施工材料运输时间与运输费用,实现施工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为施工工期提升保障。与此同时,在进行施工工程建设地点选用、施工设备选择以及施工方案确立时,应对工程建筑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进行考虑,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技术性原则,从而在保证施工适量的同时,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优化。
2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程设计是基于工程决策的基础上,得以进行的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此工程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工程项目实际调研情况以及施工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招标设计、合同设计,用以为施工工程提供施工标准与依据。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应根据工程要求与自身资源、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从而设计出最优的施工方案,用以保证施工工程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稳定性。其次,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工作人员,根据方案,结合工程项目预结算计算方法,对工程各环节所需材料、人力资源、设备以及整体费用进行计算。与此同时,基于施工单位自身情况(技术人员、工程设备、运行资金等)将工程图与施工图相结合,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分解并保证分解项目预结算限额的稳定性。此外,设计并规划合同标准,避免工程变更造成经济损失与工期的延误,用以在施工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科学规划。
3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招标的制度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企业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施工单位而言,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是一个内容复杂且涉及领广泛的工程管理环节。与此同时,施工单位招标工作也属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施工单位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降低企业成本控制,施工单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招标工作:其一,严格遵循国家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市场发展变化,科学进行招、投标设计;其二,准确掌握市场发展变化与工程项目需求,结合市场调查情况(原材料市场价格、设备价格、竞争企业情况)进行合理投标报价,并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其三,利用工程量清单计算模式,对工程成成本进行预算,并结合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调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一方面,应加强签证管理,积极组织索赔工作,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工作,保证竣工阶段的结算工作有理有据。施工单位应积极搜集各种对自己有利的施工证据,比如设计变更方面、工期延迟方面以及不可抗因素方面的签证,及时有效地提出合理的索赔方案,提高索赔成功的概率,最大限度为工程项目减少损失,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科学管理工程款项,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拖欠行为。由于施工单位的项目较少,建设单位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经常将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转移至施工企业,签订合同后,时常出现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投入,遵循效率,避免出现为建设企业垫资的现象。
5降低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及成本的对策
5.1重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一方面,每一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都应在项目启动之前配备好相应的工作人员,并认真审查他们的身份、学历、技能等内容,而后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与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所要接触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还应分配好技术工作,检查图纸设计是否合理,并及时向相关设计人员汇报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各部门之间还应协调解决工程中出现的材料问题,制定详细的材料购买单据,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材料的损失。
5.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人员激励机制,做好薪酬的管理工作,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在了解市场消费水平与国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建立科学可行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员工的实质价值。同时还应提拔重用能力高、品德好的员工,使其成为榜样力量,督促企业全体员工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这样,员工便可以在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创造力与表现力,企业也可以在重视人性美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3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非生产性开支主要发生于企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与否,具有很大的压缩空间。为了进一步控制非生产经营支出,施工单位一方面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生产能力合理配置相关的职能部门,合并职能相似或相近的部门,弱化附属性的次要部门,从而有效控制单位内部的经营办公费用。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还应编制科学合理的费用管理计划,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加之企业规模的扩张,使得管理部门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编制管理费用计划时应客观分析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范围与实际经济状况,以充分保证费用开支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内部资源优化和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发展和土木工程建设的改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优化,开发和建设我们的国家安全、稳定、发展和竞争可以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意义,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朝瑞.关于电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
[2]盛颖丽,钟国华,朱光杰.浅谈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化工管理.2014(23).
[3]宋珠峰.现阶段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和造价管理控制研究[J].低碳世界.2014(15).
论文作者:李施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施工单位论文; 工程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成本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