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人民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病区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观察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应用非语言沟通,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和HAMD)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非语言沟通患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非语言沟通;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052-03
Valu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dden hearing loss
Li Yan.
Xin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phthalmology / otorhinolaryngology / oral area Xindu, Chengdu Zip code610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Method Seventy cases of sudden deafn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care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nd HAMD) scores in the first two groups of nursing patients, P>0. 05; The HAMA scores and HAMD score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It is better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Sudden deafnes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Mental st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突发性耳聋是指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临床以耳聋、耳鸣、眩晕、眼震和耳堵塞为主要表现,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还使患者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1]。由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伴有一定的听力障碍,语言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语言的沟通技巧,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心理疏导,促进疾病的康复[2]。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将分析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序,使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34~50岁,平均(45.3±5.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7d,平均(3.0±2.5)d。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5.6±5.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7d,平均(3.0±3.0)d。两组基数比较差异具有均衡性,可进行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常规健康宣教,饮食、用药指导和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检查(必须进行的检查:音叉检查、耳科检查、纯音试听、声导抗检查,针对伴有眩晕症患者,可病史选择性的进行床旁Dix-hallpike实验和|或Roll实验。必要情况下可选择性开展其他听力检查,如声耳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等,或者辅助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内容。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非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仪表仪态:在与陌生人的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并非最准确的,但是最鲜明而牢固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表情等构成,因此为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保持着装整洁,打扮得体,在接待患者时要面带微笑,并配以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眼神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患者因病情原因失去听觉功能,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要加强眼神的交流,通过眼神的沟通,观察到患者内心的情绪,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应带有鼓励、专注而温柔的眼神,将眼神里所含有的信心传达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认可和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并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3)表情沟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面部信息更容易被观察、捕捉和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发病较急,患者对病情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因此多数伴有焦虑、紧张等情绪。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其心理状态、辨别其要表达的内容,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在患者的倾诉时要保持专注并面带微笑,并时常对患者表现出关注的目光,提高患者的信任感。
(4)肢体沟通: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在患者伤心、难过时可通过轻拍患者的背部或手背表示对患者的鼓励和安慰,在患者完成某项诊疗措施时通过竖起大拇指表示对患者的鼓励,并配合面部表情。
(5)图文沟通:在实施听力测试、骨膜穿刺等专科操作时因患者的听力出现障碍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因此可将专科操作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以文字配合图片的形式印刷成册,在操作前发放给患者,或者制作录像在操作前让患者观看,之后再实施具体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评价指标
心理状态评价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总分超过29分,表示有严重焦虑、抑郁,总分在21~28分表示有明显焦虑、抑郁,总分在14~20分之间为肯定有焦虑、抑郁,总分在7~13分之间为可能有焦虑、抑郁,若分数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抑郁症状[3]。护理满意度调查应用我院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状态,护理满意度为满意、一般满意占比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20.0,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为t检验,以率(%)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比较
在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量表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081,P<0.05。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比较迅速,患者的听力损失可发生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面对突如其来的耳聋,患者一时难以接受,焦虑、担心、恐惧等心理状态比较严重,由于患者的听力受损,实施常规的语言心理性疏导无法起到效果[4]。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通过面部表情、姿态、眼神、肢体动作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5]。良好的仪表仪态可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眼神沟通中可通过眼神将鼓励、肯定的信息传达给患者,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表情沟通中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辨别其心理状态,并以专注、微笑的面部表情面对患者,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倾诉,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通过肢体沟通中握手、拍肩等肢体工作,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关切和鼓励,可更好的拉近护患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另外图文沟通可使患者准确的理解专科操作步骤,从而配合操作步骤的实施[6]。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和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非语言沟通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显著的作用,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将非语言沟通应用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寇明秀,陈晓丹,赵进,等.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运用效果探析[J].心理医生,2017,23(8):213-214.
[2]胡霜凝,聂宇辉,王芳.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19):72-73.
[3]孔爱华.非语言沟通在突发性耳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29):2758-2758.
[4]秦莹莹.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运用效果探析[J].医药前沿,2015,5(5):88-89.
[5]刘秀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03-104.
[6]何小敏.心理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262-263.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语言论文; 心理论文; 状态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