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生存:企业面临四种方式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种论文,方式论文,世纪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里·德赫斯曾是著名的皇家荷兰壳牌公司董事,并在该公司工作长达38年之久。他所著 的《长寿公司》一书,1997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为当年10本商业类最佳图书之一。
德赫斯在多年的潜心研究中发现,《财富》杂志排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 寿命为40至50年。他说,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其50岁生日之前就衰亡了,换句话说,他们尚未 成熟便已夭折。在这里,致命的弱点是缺乏学习能力。当周围的环境变化时,它们的生存方 式却未相应改变。
反观中国,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企业景观随处可见:垮掉的巨人、步履维艰的三株、反思中 的太阳神……
越来越多的公司领导者开始关注公司的健康状况,他们在思考21世纪,企业将如何生存?
学习型生存
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 织”,通过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体学习以及系统思考,以开拓 那一大片尚未被发掘的个人与组织的成长空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在网 络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1999年1月,一个完全现代化电脑化的“IBM学习中心”在广州IBM公司落成启用。这是一个 讲求均衡营养的“美食中心”,每一个IBM的员工都可以到这里进行主动自觉的学习,用IBM 人的话说,是来“吃自助餐”。
IBM华南区培训经理越树基先生说,IBM一向重视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建立这个学习中心的 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员工迈向学习世界。
彼得·圣吉曾对年轻人提出警告说:“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0%的话, 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在变化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假如不继续‘买足’或‘重 视’知识,必定会落伍。”
广州一位外企公司总经理在给公司新员工上课时,首先说道:“一般离开校门初入社会谋 职的年轻人,多半有一种不用再考试的轻松想法,在座各位如果有人这样想的话,我劝你真 早离开本公司。因为当你开始工作时,你会发现,每天的工作都是考试。而和学校不同的是 ,学校里的考试,最差的不过是零分,而企业内的考试,最差时可能负几百分、几千分…… 也许因为你的考试不及格,会令公司负债甚至倒闭。”
正如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是把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生物还是看成是 一个赚钱的机器?如果将企业视为机器,那就意味着企业的学问,只能是雇员学问的总和。 而将企业视为生命,则意味着它可以作为一个实体进行学习、充实知识。只有一个会学习、 会充实知识的生命,才会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数字化生存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在 世界掀起了一股数字化浪潮,而他本人也被世人称作“数字化教父”。
在中国,凡是上网的人没有不知道“搜狐”(SOHU)的,这家国内访问率最高的中文网站, 便 是由尼葛洛庞帝和他的学生、年仅33岁的张朝阳一起创建的。
在数字化时代,人类的距离感大大缩短了。如今,我国赴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用 一部比普通移动电话稍稍大一点的电话随时和外界取得联系。这部电话就是摩托罗拉公司19 98年11月投入运营的由66颗低地卫星组成的铱系统卫星电话。从此,不论是在南极,还是在 珠穆朗玛峰,你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将自己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不再受移动电话网络 的限制。
正是这种“飞越无限”的承诺,令世界变得更小。在数字化时代,一切沟通的阻碍都将烟 消云散。
创意型生存
1997年,科利华软件集团总裁宋朝弟提出一套“量子理论”,在IT业内外产生了不小的震 动。
宋朝弟认为,把量子理论运用到信息产业和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将是对传统模式的一 种质的突破,一种历史性的跳跃。他强调,面临着信息和知识超大规模的增长,在整个世界 经济和社会的结构、要素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时候,我们必须去探索一种全 新的管理模式。量子管理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企业需要创意,企业领导人更需创意。 有人说,宋朝弟会令人想起著名的雕塑“思想者”。科利华主要软件产品的设计创意差不多 都是宋朝弟思索的成果。当有人问起宋朝弟在1989年及1991年科利华公司成立的两年间他在 干什么时,宋朝弟平淡地说:“思考”。
从600元起家到年收入2.3亿的大集团,宋朝弟走的是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子。他是科利华 的总裁,但你却很少在公司见到他,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不在公司无关紧要。“我如果不思考 ,在公司坐着只有一个物质存在。没有新的思想和观念,没有投入和创造,人才就会慢慢流 走。”
在管理上,宋朝弟也抛弃了传统的“管”,他认为,人被“管”住了,创造力也就被管住 了。宋朝弟强调管理上的创意,他说,他管理的是员工的观念和信念,他管理的是思考、创 造和新观念。
从成功到成功,宋朝弟认为自己的秘诀便是不断有新的创造,不断“脱胎换骨”。他称自 己的思想平均每年都有一次大的跃进。每到思想跃进的转折点,公司上下在半个月里都见不 到他们的总裁。他自己说这是在积蓄,积蓄能量和创意。然后,半个月以后,宋朝弟出现了 ,他会带着饱满的精神和信心,带着他的新思维新意念,在公司中进行宣传、贯彻和执行。 最 后,这半个月的思考和创意带来的往往是跳跃式的盈利。
他说这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宝。
智慧型生存
1998年岁未,中国IT行业最大的风暴当属“微软8000万美元诱惑中国人”!
11月5日,微软公司在北京隆重宣布,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该公司在海外 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微软公司计划在6年中为该研究院投资8000万美元。微软公司 首席技术官兼集团副总裁梅尔沃德博士坦率地说:“我们深深懂得,如果想继续保持领先地 位 ,就必须不断招聘顶尖的研究人才。大部分优秀人才并不在美国,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因 此几年前,我们就决定在具有良好教育体制的人才集中的地区设研究院,因为这才是进行研 究工作的最佳地点,因为目前中国在各方面正飞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不能等人才 找上门来,我们应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微软承诺,8000万美元的投资将大部分用在科研人员身上。有人算了一笔帐,研究院将接 收100多人,每人平均可得十几万美元的资金,如此巨额的投资对中国的人意味着什么?对中 国急需人才的公司和企业又意味着什么?
知识产权,或者像港台翻译的“智慧财产”,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重要基石。用美国人 的话说,微软的可怕“不在其垄断市场,而在其垄断智力”。
时下中国的企业多是“有销售没有产品,有产品没有开发,有开发没研究”的光景,以“ 求生存型”居多。企业领导大多精力放在重视“业务目标”上,而无暇去关心和承受周期较 长的研究工作,也就是为企业创造智慧财产的工作。
衡量企业智慧财产的一个主要指标是专利技术。1999年1月,纽约传来消息。根据IFL数据 公司公布的数据,IBM公司1998年共有2658项专利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注册,再次获得美国 信 息技术产业公司的专利数榜首。这已经是IBM在最近6年中连续夺冠。进入前10名的还有:佳 能(1925项)、NEC(1628项)、摩托罗拉(1406项)、索尼(1315项)、三星(1305项)、富士(1190 项)、东芝(1174项)、柯达(1125项)和三菱(108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