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河道自古以来就是黄金河道,其不仅能够用于航道通行更主要是河道所带来的充沛水量为农业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形成了长江流域特有的“鱼米之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的生活、工业废水排入到河道中,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积极做好河道工程管理工作应当在做好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生态治理与修复的理念,最大限度的确保河道工程管理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文章主要就精细化管理在长江河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略述。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长江河道;工程管理;应用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兴盛与发展,并滋补养育着两岸的民众。长江作为华夏民族文明的摇篮在我国文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长江仍然在经济发展、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河道管理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增强工程后期使用的耐久度。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落实,认真细致,力求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河道工程管理部门应立足实际,努力开发适合本行业本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一、长江河道工程管理特点
长江河道工程沿线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和不同的地形地貌,而且河道本身受到用途与功能的制约较多,这就决定了河道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且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变性。河道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河道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涉及水利工程建设、航道疏通、泥沙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工程,长期以来由于长江河道水流较大,使得沿岸区域成为农业种植的好地方,但是水量过大时也容易爆发水患。为了能够使得长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以往长江河道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重点建设水利工程解决了长江河道的防洪和通行能力问题,而忽视了对于长江河道生态建设的修复与治理,并给河道工程管理带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常用的河道工程管理方法包括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通过对人类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实现人们对河道的有序、适度利用,使河道既满足人类发展需要,又符合河流生态标准,发挥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河道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当前一些河道管理单位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三、精细化管理在长江河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
首先是组建适应基层管理单位发展的组织架构,这就需要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通过建立起沟通顺畅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按照国家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新一轮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同时,清晰界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用《岗位职责指导书》细分到各个岗位。最终通过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位职工身上。为了实时掌控和及时调整管理规划,基层单位必须建立一套计划与目标监督和控制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首先在探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方向上,对河道工程管理工作目标的定位应从实际出发,做到既能达到,又有一定高度,以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其次在制定《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时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自身环境和工程实际状况,以常态化管理为根本,以巩固历年河道工程达标成果为底线,以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为目的,力求达到管理设施完善、道路畅通、堤肩顺直、资源利用合理、项目建设有序、职工思想稳定、管理理念先进等目标。再次,作为长江河道工程管理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长江河道、堤防、水(涵)闸等防洪工程的整修加固、维修养护、控制运用、监测与观测、河势控制、防护林保护、防汛、基建与岁修任务及河道保护等。从这些单位职责中不难发现,其管理是广义的,包涵了日常养护工作,且具备同等重要性。为扭转职工长期形成的“重养轻管”的错误思想,在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时摒弃传统老旧的考核方法,将管理与养护同时纳入考核范畴。这样,在制定精细化考核标准时将管理与养护标准平均分配,做到“管养并重”以满足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明确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
①在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时,工作指标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描述为辅,避免共性指标太笼统和个性指标不具体,指标之间要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和有机结合。对照这些具体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描述,管理责任人清楚地知道是否按标准完成了工作任务,考核人轻而易举地区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优劣,考核工作才能做到公平公正。②在制度上要通过《岗位职责指导书》给每一位员工明确定位,明确了绩效考评的标准,构成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明确自评和考评意义。同时,在考核各个岗位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完成情况时,考评机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最大限度保证考评的客观、公正、全面。其次是针对考核范围和主要任务严格细化。考核工作任务要依据《河道管理单位工作职责》和部颁《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来进行,结合工程管理现状划分各个管理要素,将这些管理要素按照管理范围、管理过程、工程部位、季节性管理工作特点进一步细分,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细化到各个环节、各个工序,甚至是各个操作过程当中。被分解细化的工作任务更注重细节,小到堤身一个塑料袋、废纸片,大到新增一处违章建筑。按照上述方法,又把河道工程堤管员工作任务细分为 5 个类别 53 个分项,揽括了精神文明、水行政管理、堤防管理、林木管理、堤防养护等所有内容。这些细化的工作任务是河道工程管理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说明书。
(四)精细化管理更要注重成就
一是精细化管理标准应体现人性化,既保障即定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又不轻易挫伤堤管员的积极性。如对有些突发性违章和主观难以掌控的事件,堤管员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了补救。二是精细化管理标准应建立问题整改与反馈机制,利用日巡查、周巡查和不定期督查的检查体系,让堤管员形成发现问题快速、监督措施到位、处理问题及时的良好管理习惯。三是精细化管理标准应设定奖励性项目,激发堤管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上台阶。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河道工程管理发展的趋势。在积极推行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立足实际工作,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制定并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树立常态化管理理念,推动着河道工程管理向更高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刘东风,吕平.安徽省长江河道治理及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长江技术经济,2018,2(02)
[2]樊英.河道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4(02)
[3]安静利.加强河道工程建设与管理分析[J].海河水利,2015(03)
[4]黄正武.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途径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1)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河道论文; 精细化论文; 长江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