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农田水利渠道规划建设与施工论文_王清君

辽西地区农田水利渠道规划建设与施工论文_王清君

辽宁省北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122100

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与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辽西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仍面临着基础薄弱、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各市、县(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如下:

1辽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没有符合实际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加之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致使工程效益不高,甚至存在“半拉子”工程、重修建设等现象,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陈旧。绝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不够标准,设施落后,工程标准低下,加之多年维护失修,导致严重衰减,抗旱抗洪能力不足。其发展水平跟不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高节奏的生产需求,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生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

1.3水源林保护力度不足。农业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与农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林业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直接性、根本性、源头性的不可替代作用。由于各地林业工作部门人力资源紧缺、财力不足,在林业发展方面没有独立的运作能力,加上国家财政对林业的投入落实到乡镇一级的规模太小,林业工作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林业发展水平的低下则导致水土涵养不足,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保障,这也间接加大了农田水利系统的压力。

1.4建设工程设计存在缺陷,施工质量无法控制。在水利建设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只有施工方案,不注重施工质量等环节,加之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

1.5资金短缺,管理粗放。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每年靠国家财政下拨的资金,只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一些薄弱环节或者突然损坏的点进行修补。在新的生产力水平下,当地群众却没有经济能力对水利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只能沿用六七十年代的陈旧设施,这些陈旧的设施在新的生产力水平下并不能保证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原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已建设的工程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存在水库淤积严重,兴利库容减小,调蓄能力降低;灌溉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供水管道锈蚀,水量漏失严重等问题。

2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管理措施

2.1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政府职能方面,各级政府首先要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配合水利部门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普查,编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一方面,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安排国家补助资金提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利部门要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有力的监控和指导,组建并完善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并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2.2加大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方式方面,应该对原来仅仅依靠单一的资金投入和农民自行出工的模式进行升级和优化,调整各级财政支出的结构,把水利建设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同时要继续坚持“政府补助和指导、农民自愿和自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关系。此外还应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健康、稳妥地把市场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来,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明晰所有权、开放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和动员私营企业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2.3建立健全建设管理程序

2.3.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2.3.2建立完善的管理程序。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完善建设管理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3.3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能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

2.3.4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

2.3.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2.3.6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及后期维护。

2.4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引用再生水灌溉技术。在进行农田节水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地形条件、人口密度、经济条件等进行雨水收集工程的规划,并且进行统一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农田节水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不是大肆开发河流。生态工程的实施,应当在充分考虑农业用水量需求的前提下,确保河水的清澈干净,保护鱼虾等水生物。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研究再生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应将确保灌溉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安全性作为重要指标。因此,应展开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规律研究以及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等研究。通过进行再生水灌溉技术研究,选择最佳的灌溉方式、施肥模式来提高农田节水建设的节水效果。农田节水建设工作涉及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想要做好农田节水建设工作就必须牢牢把握农田节水建设体系的基本思想,加强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农田节水建设体系的建设,上下联动、横向合作,推动农田节水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总之,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认真做好初步设计评审工作,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水平,使水利工程早日发挥效益,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论文作者:王清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辽西地区农田水利渠道规划建设与施工论文_王清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