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分析论文_韩荣华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分析论文_韩荣华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甘肃平凉 744300)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3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判断二者的符合率。结果:X线造影准确诊断食管癌28例(73.7%),主要以环征/半环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小龛影、平盘或棒状隆起、管壁局限性增厚等为表现。CT准确诊断食管癌33例(86.8%),主要以食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软组织肿块影、柔韧性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等为表现。结论: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合理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将为食管癌的诊断与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食管癌;X线造影;CT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98-02

食管癌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占2%左右,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4大癌症死因,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尤其以50~70岁这个年龄阶段多见[1]。近些年虽然医疗技术日益先进,但由于食管癌早期表现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所以当前食管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不到20%[2]。X线钡剂造影检查因其无创及在黏膜和管壁方面的优势而成为早期食管癌最适宜的检查手段,而CT在判断肿瘤有无外侵及侵犯程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食管癌患者,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按病理学分型:隐伏型3例、乳头型10例、糜烂型10例、斑块型15例;按浸润深度:原位癌8例、黏膜内癌15例、黏膜下癌15例;按分化程度:低分化6例、中分化21例、高分化11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2.54±6.9)岁,其中21例因自觉胸骨后疼痛、进食有梗阻感、食后堵塞感等原因就诊,17例因上腹灼热、不适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偶然发现,5例有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 X线钡餐造影 使用德国西门子IconosR200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全部病例均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大口吞钡法或大口连续吞钡法吞服硫酸钡混悬液(浓度为200%W/V)1.4~1.8g/ml,自然形成气钡双对比。常规拍摄左、右斜位片,必要时加拍正位、卧位片。由两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析照片。

1.2.2 CT检查 使用SIEMENS SOMATOMD efinitin Flash螺旋CT机。嘱患者仰卧位,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扫描,扫描范围为胸部至中下颈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X线造影结果

准确诊断食管癌28例(73.7%),X线表现:①22例见环征、半环征:正面观为食管腔内孤立锐利的钡环影,切线位为一侧管壁向腔内突出的充盈缺损,有时呈半环形。②19例见缺口征及双边征:管壁呈纵行双白线。③17例见小龛影:正面观为食管腔内斑状浓淡不一的钡影,切线位为不规则长条状的微小龛影。④17例见平盘或棒状隆起:呈不规则扁平状,表面平坦内有花纹的平盘状广基的隆起性病变,切线位为一侧管壁向腔内的棒状突起或呈不规则双边征。⑤14例见管壁局限性增厚:局限性白线状管壁增粗、浅凹陷。⑥12例见靶征:食管腔内可见孤立的钡环影,且接近中央的区域钡呈斑点状滞留。⑦9例见黏膜皱襞不整:局限性黏膜走行不稳、皱褶、增粗、紊乱,扭曲和中断消失,有时可见虚线样或羽毛状。⑧6例见泡沫征[3]:在黏膜皱襞改变中有多发细颗粒状亮区,直径0.3~0.7cm,边界清楚,部分呈桑葚状致密。

2.2 CT检查结果

准确诊断食管癌33例(86.8%),CT表现:主要表现为食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狭窄上方管腔扩张,软组织肿块,管壁变形、僵硬、柔韧性消失,边缘不清。14例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21例肿块向管腔外生长,食道周围脂肪间隙内可见索状影,与相邻脏器间的脂肪间隙消失,3例与气管分界模糊,1例降主动脉受累。

3.讨论

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一直都处于世界前列,每年新发数目与死亡数目均达到22万之多[4]。食管癌早期表现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确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如果早期发现食管癌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X线钡剂造影是目前诊断食管癌的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发现食管癌的早期粘膜病变及功能性改变。早期食管癌一般多为鳞状细胞癌。按Francis分类法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及乳头型。一般以糜烂型与斑块型居多。隐伏型食管癌因为隆起、凹陷均不明显,可见粘膜皱襞不整或泡沫征,但部分病例仅有轻微的粘膜改变,仅呈网状或羽毛状,所以是诊断难度最大的一型。当病灶浸润至粘膜下,可使管壁局限性扩张受限,切线位呈一侧局限性管壁增厚、凹陷较浅。糜烂型食管癌一般由于糜烂、浅溃疡导致粘膜局限性凹陷,造影时有钡斑或钡池影,切线位呈长条状、尖刺状或锯齿状小龛影或缺口双边征,部分病例中央滞留钡剂呈靶征。斑块型与乳头型食管癌是最易诊断的一型,病变不同程度地向腔内突出,呈环征或半环征,虽然糜烂型的靶征中,也可见腔内有钡环影,但环圈内缘不清晰,中央有花纹或钡斑,所以二者不难鉴别。早期食管癌一般病变表浅未浸肌层,研究显示,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与病变大小、病理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关,隐伏型多为黏膜内癌,乳头型与糜烂型是黏膜内癌多于黏膜下癌,而斑块型多为黏膜下癌,其中的原因可能与斑块型的演化生长模式是呈“表层扩散→壁内扩散→双向及混合型扩散”,病变范围较广泛有关。

传统CT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目前食管癌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术前评估,如术前临床分期。研究表明,食管癌的CT分期与TMN分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正常的食管壁轮廓清晰,壁厚<3mm,线条柔和自然,与周围分界清楚,而食管癌则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同时CT还可显示肿瘤的生长情况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这对判断肿瘤有无外侵具有重要作用。CT具有分辨率高与直接横断成像的优点,食管与纵隔器官间的脂肪层模糊或消失即提示肿瘤外侵。本组患者多数存在肿块累及食道周围脂肪间隙,个别患者累及了气管与降主动脉。一般当邻近重要脏器组织受累或发生远处转移则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食管癌CT检查的作用虽然不在首先发现肿块,但它能显示肿瘤生长及对周围组织脏器的侵犯情况以及远处转移,为疗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将CT作为食管癌术前的常规检查是有价值的。通常患者在CT检查前已进行了X线钡餐检查,所以进行CT平时即可。

本研究中X线造影准确诊断食管癌28例(73.7%),CT准确诊断食管癌33例(86.8%),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合理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将为食管癌的诊断与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连明.X线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分析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161-163.

[2]谢华英,陈海燕,张凤,等.功能磁共振成像与CT在食管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7):1029-1033.

[3]李智宏.早期食管癌双对比造影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130-131.

[4]马丹,杨帆,廖专,等.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北京)[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4):220-240.

论文作者:韩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分析论文_韩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