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心态”背后的规则意识缺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失论文,心态论文,意识论文,规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闯红灯”行为的背后是一种普遍的“闯红灯心态”。我们知道,仅凭畏惧惩罚建立起对规则的尊重是不稳固的,人们需要在主观上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遵守它,这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之一。可是在当代一些中国人看来,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不是合不合规则,而是合不合“实际”。人们一方面希望一切按照规则来进行,而同时又渴望获得不按规则行事的特权。当人们要做一些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能否在规则之外寻求解决途径,以便用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能够绕过规则达到目的的人则被视为手眼通天,得到很多人的羡慕和敬佩。“面对现实”,这就是当代一些中国人的固有心态,而他们所定义的“现实”无非是赤裸裸的现实利益,为了“现实”,程序、规则等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在这里,实用主义在最粗浅的层面上被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目的理性也被演绎到了极致。
“面对现实”就是“闯红灯心态”的思想基础,而它恰恰是最不现实的。当闯红灯成为一种习惯,将会对社会带来一系列难以忽视的危害。轻视规则已经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无数的麻烦。不可否认,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相当部分得益于方方面面的“灵活性”。但是我们要真正走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亟需确立规则的权威,使规则在每个人心中占有神圣的地位,让遵守规则成为每个公民的社会本能。
各种各样的“闯红灯”固然有制度、法律建设还不完善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在心灵深处没有建立起对规则的信仰。多少惩罚的铁链可以锁住不服管束的心?
不少人出国的最大感受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路比中国的窄,车辆不比中国的少,但是人们即便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同样竞争激烈、惜时如金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自觉地停下,花上几十秒来等红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在这些方面显得不如中国人“灵活”了呢?
答案就是他们懂得尊重规则的重要性,把遵守规则看作最大的“实际”。现代社会本质上是法制社会、规则社会,社会中平等的公民以共同意志为基础,经过某种程序订立契约、确立规则来规范彼此的行为,这些规则就是社会中至上的权威。在具有法治传统的国家,各种规则成为限定政府行为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企业、公民的行为是可以预见的,整个的社会行为模式都是稳定的。公民心中有规则意识,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红灯”都能及时刹车。大多数人不闯“红灯”,事实上就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不但能够增强社会团结,提高社会信任度,而且可以改善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规则意识演变为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可以有效地弥补制度、法律建设的不足,塑造一个高度文明和有序的社会环境。
中国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公民素质的提升、整体社会文化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法制建设等外部制约机制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善起来,如果不在广大公民的心中培育起真正的规则意识,将遵规守法的信念升华成每个人心中的道德信仰,形成对自身行为有效的内部制约,对自主性的滥用也许将会成为社会的灾难。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社会正义、公平与和谐纳入了整体的发展议程,那么在宣传与引导上就应该着重树立规则的绝对权威,大力营造一种遵规守纪的社会氛围,在公民的内心中培育守法精神和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就是尊重具有平等主体地位的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规则意识是在现代意义上体认平等、自由等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前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更快地实现目标,就应该尽早开启这一进程。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