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广东省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526000
【摘要】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有效导入就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导入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这就需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是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把学生引入数学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关键词】课前有效导入;体验;巧问;游戏;欣赏;激疑;故事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92-02
一、有效导入的重要性
有效导入是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效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的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
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期,巧妙合理设计的导入环节,虽仅仅几分钟或几句话,却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集中注意力,激发潜在内驱力,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二、有效导入的原则性
有效的课前导入是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心智,为新授环节的打下良好基础。导入所占的时间不宜过长,也就是三到五分钟,须讲究质量,切忌发问肤浅,半天不入正题。
导入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类型,要做到引人人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导入的多样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课前导入的方式很多,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类型,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的导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体验导入,贴近生活
教材中的数字是抽象的符号,没有生命,没有情感,但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生活,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渗透着情感。故从生活入手,唤起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重要方法。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在导入环节直接呈现主题图,让学生从感受小女孩听到铃声响就马上起床这个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入手,潜移默化的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在生活中存在,简单直接地为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作铺垫,并且适宜地切入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听到闹钟响了就马上起床,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这种课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巧问导入,有的放矢
课前机智巧妙的设问,有目的地设疑问难,合理地安排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在提问方式上,少问些“是什么”,多问些“你怎么解决?”提问应注意难易度适中,科学合理,使学生都能人人参与,个个发展。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校校门的钢条围成的图形伸缩后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就行呢?”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游戏导入,乐学激趣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爱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可根据教学内容,用游戏带入课堂,用游戏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达到乐学的效果。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我先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接着再问:“那三只四只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这样,不但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原本枯燥的一节课顿时变得热闹非凡,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
4、欣赏导入,感性入题
欣赏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而欣赏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不仅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更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可根据的教学主题或内容巧妙选择风格迥异、具有不同感染力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在充分的视听刺激下愉快的开展学习。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例1至例3,都是有关晨运慢跑的体育锻炼题材,在课一开始我就用节奏明快的运动风音乐导入,由于恰如其分地运用轻快而又熟悉的旋律,让学生在心中马上浮现在校运会等场景中运动的情境,顷刻间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鲜活、艳丽生动,学生觉得亲临其境、很快进入角色。这种美妙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视听感受,不但促进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主题。
5、激疑导入,引人入胜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在“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在教学中利用材料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调动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急于从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是课前有效导入的方法。
设置悬念导入时要力求简洁、新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中故事附带的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不太符合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生成过程。我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激疑,点出耐人寻味的结果:“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学生们马上会从原有的知识贮备中的提取长度、宽度、厚度、面积等知识进行整合性思考。这样诱人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能带着疑问去了解过程,使其始终处在一种亢奋状态,为探索未知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6、故事导入,情境动人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用新颖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来感染学生,适当增加趣味成分,容易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顺利、生动、有效地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如果直接进行进入主题,题目的讲解会让学生顿时会觉得乏味,我先向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通过聪明运算,发现计算级数的方法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这种激情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结语
总之,课前导入是一门艺术,是点睛之笔,教师有必要设计各种导入方式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
[2]冯志伟著.《数学与语言》,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
[3]陈旭远著.《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论文作者:梁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前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故事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上册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