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张勤俭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尿道下裂患儿10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研究组进行Snodgrass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横断尿道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6%,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明确,术后并发症低,值得普及推广。

关键词::Snodgrass;小儿尿道下裂;效果

小儿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排尿困难,其发病率约为0.4%,近些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1]。手术矫正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常见方式,但是手术治疗的方式非常多,其效果也不相同,也逐渐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尽管关于小儿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在不断的改进,但是术后发生尿道狭窄、尿萎等并发症对患儿后期的成长十分不利。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尿道下裂患儿100例,对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尿道下裂患儿10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研究组患儿年龄1岁~13岁,平均年龄(5.8±2.3)岁,其中冠状沟型12例,阴茎体型19例,阴茎囊型11例。研究组患儿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5.9±2.4)岁,其中冠状沟型14例,阴茎体型21例,阴茎囊型1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横断尿道板手术治疗,根据相关流程的标准进行操作,矫正患儿尿道下裂情况,观察患儿术后的症状。

研究组患儿进行Snodgrass手术治疗,给予患儿全身麻醉,麻醉见效后,取仰卧位,使用proline缝线牵引阴茎头,经尿道口置入导管,使用低浓度碘伏盐水冲洗尿道。从膜状尿道外口做一纵行切口,环绕的方式将尿道板作为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直到看见阴茎海绵表层,让尿道近端的开口呈“U”形,游离尿道板。切开患儿包皮和筋膜浅面,朝下将北侧的皮肤牵引到阴茎根,将阴茎腹侧位置的纤维组织切除,让患儿的阴茎处于伸直的状态。矫正曲状阴茎,要再次切除尿道板中心的位置,也就是阴茎的白膜层,锐性分离两侧的组织,缝合尿道,建立新的尿道。转移阴茎背侧位置的浅筋膜瓣,完成尿道覆盖。使用凡士林纱布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术后一周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拆除敷料。两组患儿术后都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得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以(n,%)的方式体现,使用X2检验,当P<0.05时说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为98%,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效果为86%,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得出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50)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中一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中一共有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得出P<0.05,见表2。

3 讨论

众多关于小儿尿道下裂的研究发现,尿道下裂的发生率越来越更高,已经达到1.8%~3.0%[2]。尿道下裂的病因发生复杂,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于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基因突变有很大的联系。手术矫正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常见方式,通过矫正阴茎畸形,能够让患儿的尿道口恢复正常[3]。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方式比较多,治疗效果也各有不同。横断尿道板手术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儿尿道口情况。根据临床研究发现[4],横断尿道板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对患儿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十分不利。Snodgrass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案,该方法的手术切口非常小,在建立新尿道时,不会刺激患儿的肌肉,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所以该方法一经应用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尿道下裂的患儿100例,对其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对比效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6%,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比差异显著,P<0.05。笔者认为,Snodgrass治疗尿道下裂具有以下优势:①取材方便:尿道板是目前应用在新尿道建立中与正常组织最接近的一种,也是用来建立尿道的最佳材料。尿道板的血运非常丰富,有良好的组织弹性,有利于尿道的形成。在对尿道板进行中央纵切后,血运仍然能够保持[5]。②设计巧妙: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够很快的掌握,操作比较简单,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③连续性好:原来的尿道与新建的尿道能够保持足够的连续性,且新尿道不存在环形吻合口,能够避免狭窄,即便存在狭窄也多位于尿道外口,有利于扩张。④尿道板中线切开后到达白膜,能够加深尿道沟,减小缝合阴茎头的张力,更不容易裂开。尿道外口与正常阴茎头顶端基本相同,呈列现状,外形更加美观,排尿时能够避免尿线分散,对患儿日后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为了保持手术效果,仍要掌握适应征,明确阴茎下弯的程度,下弯能够完全得到纠正,阴茎下弯是因为阴茎腹侧和尿道板周围的痉挛以及海绵体不对称造成的,对于轻度、中度下弯的患儿,通过阴茎皮肤脱套和剥离两侧的纤维索带。对于阴茎下弯比较重的患儿可以通过游离近端尿道的方法,将尿道下方的纤维组织切除后,伸直阴茎,可以扩大手术适应征[6]。

综上所述,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明确,术后并发症低,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李.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1):99-100.

[2]李茂章,李逊,廖锦先等.Snodgrass术与Onlay术治疗轻、中度尿道下裂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7):1168-1170.

[3]齐进春,张雅楠,甄鹤等.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远端尿道下裂[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08-910,915.

[4]杨亚运,曹东升,谢娟等.改良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6,37(6):690-692.

[5]刘毅东,庄利恺,叶惟靖等.镶嵌式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36(3):178-181.

[6]董昆,刘强,杨体泉等.围术期处理对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4):475-478.

论文作者:张勤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张勤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