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创业论文

创业失败研究评介与未来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并非所有的创业尝试都能取得成功,但失败的创业尝试能为创业者提供经验学习的机会,并且有利于提高创业者后续创业取得成功的概率[1]。当前,初次创业失败率极高,而初次创业失败后选择继续创业的创业者却为数甚少。根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全球创业失败率高达70%。长期以来,各国的创业政策偏重于初次创业,鼓励无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但却忽略了“连续创业”(serial entrepreneurship)问题或者说初次创业失败后的后续创业问题。因此,研究后续创业,制定有效的后续创业鼓励政策,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方面,这个新课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创业者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如何形成后续创业意向等问题,全面深入推进创业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有研究(如Ucbasaran等,2009)表明创业失败经历对于日后取得创业成功至关重要,当前创业激励政策和创业资源配置通常向初次创业倾斜,这可能导致创业资源配置扭曲(初次创业者滥用创业资源,而经历过创业失败的后续创业者难以获得必要的创业资源),鼓励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有效控制失败成本、促进“连续创业”,有利于优化创业资源配置。

创业失败修复研究涉及创业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制度理论等多种理论。从已有研究看,创业失败及其修复研究从最初局限于分析失败原因与归因,逐步延伸到研究创业失败结果(学习与成本)对后续创业活动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管理和创业顶级期刊① 在1999~2010年期间发表的论述创业失败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关系的论文,发现现有相关文献主要遵循“创业失败→创业失败学习→创业失败成本→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分析路径。本文重点从概念界定、作用关系等方面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

二、创业失败概念界定、研究进展及其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创业失败概念界定

目前对创业失败(entrepreneurial failure)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Cope等,2004),究其原因,一是研究视角不同[2];二是常与新企业歇业(discontinuance)、资不抵债(insolvency)、破产(bankruptcy)等概念相混淆(Scott和Lewis,1984)。过程观(如Politis和Gabrielsson,2009[2])把创业失败定义为创业者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的情形或事实,并认为由于创业决策常会出现失误,因此创业失败在所难免;而结果观则把创业失败定义为创业者在实现其创业目标的过程中终止新创企业(如McGrath,1999),或者把创业失败定义为新创企业面临收入下降或费用增加并且无法获得新的融资,因而在当前产权和管理条件下无法继续运营的状况(如Shepherd等,2009; Ucbasaran等,2009)。Headd(2003)[3]区分了“创业失败”与“企业关闭”(business closure)之间的差别,认为后者包含创业者由于不同原因(如找到其他商机)自愿关闭新企业的情形。

本文重点考察初次创业失败对创业者形成后续创业意向(subsequenti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的影响。借鉴McGrath(1999)和Shepherd等(2009)所下的初次创业失败定义,我们把“初次创业失败”定义为初次创业者因未能实现创业目标或期望而终止经营新企业。在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创业失败均指初次创业失败(initial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二)创业失败研究进展

创业研究领域存在所谓的“反失败偏见”(antifailure bias)或“成功偏见”的问题,现有的创业研究更多聚焦于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和最佳创业实践[4]。自McGrath(1999)在美国《管理学会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撰文强调重视创业失败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来,创业失败研究逐渐进入主流创业研究者的视野。通过回顾1999~201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可以把现有的创业失败研究归纳为以下三类:

1.创业失败原因和归因研究。从现有的创业失败原因研究看,造成创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创业者过度自信[5]、创业资源筹措渠道不畅与制度缺位等[6],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7]。现有的创业失败归因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如Zacharakis等(1999)发现创业者往往把创业失败归咎于内因(如错误的商业模式、创业者自负、创业者对结果有不切实际的预期等),但风险投资者却把创业失败归咎于外因(如市场竞争太激烈、资金不足等)。Franco和Haase(2010)研究发现大部分创业者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原因(如融资渠道少、劳动力市场疲软、支撑制度缺失)。不过,Cardon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8]发现,无论创业者把创业失败归因于“不幸”(外因)还是“失误”(内因),这主要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2.关于避免创业失败或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研究。这方面的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资源观”和“机会观”两种不同的视角。例如,Shepherd等(2000)基于资源观视角研究发现,新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企业能否生存;Aspelund等(2005)认为创业经验是创业者的宝贵资源,没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难以理解“创业障碍”(entrepreneurial obstacles)的本质,常在“坚持”和“退出”的两难选择中挣扎。Ucbasaran等(2009)[4]基于机会观视角研究发现,创业经验与识别机会数量呈倒U形关系,而创业失败的经验和机会新颖性的关系并不显著。

3.创业失败修复研究。创业失败修复研究是当前创业失败研究的重点。Shepherd等(2009)[9]认为“创业失败修复”(recovery from entrepreneurial failure,以下简称“失败修复”)包含“从创业失败中学习”(learning from entrepreneurial failure,以下简称“从失败中学”或创业失败学习)与“后续创业承诺”(commitment to subsequent entrepreneurship)两个方面,并且早在2003年就发现:初次创业者在遭遇失败以后能否实施“从失败中学”取决于其对创业失败的管理,如修复负面情绪。Mitchell等(2005)考察了创业失败经历对积累创业经验与培育创业技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初次创业者最需要从初次创业失败中学习,但在遭遇初次创业失败以后真正能够通过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初次创业者却少之又少;创业失败后最善于通过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的是那些已经积累了一定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但是,一旦创业者积累了足够多的创业经验,创业失败对经验学习和后续创业的影响则非常之小。

然而,有关失败修复过程与“从失败中学”的研究较少关注后续创业问题。[9]Mitchell等(2005)认为,如果不能在后续创业情境下考察创业失败的影响,那么,创业失败修复与学习研究就失去了实践意义。

(三)创业失败经历与后续创业意向间关系研究

关于创业失败经历与后续创业意向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创业失败经历会打消创业者后续创业的意向,我们称这种观点为“谈虎色变观”。例如,Bandura(1994)指出创业失败会削弱创业者的后续创业动机和认知能力,动摇他们对未来创业成功的信念;Brunstein和Gollwitzer(1996)认为,经历多次创业失败而迟迟没有取得成功会导致创业者丧失信心,无力扭转逆境;Shepherd(2003)研究发现:创业失败是一种令人难忘的痛苦经历,失败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妨碍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因而会对其后续创业动机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Cope(2010)[10]认为:即使只考虑创业失败的财务成本(不考虑负面情绪等其他因素),当它足够高时,也足以打消创业者的后续创业意向。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创业失败的经历有助于创业者提高后续创业意向,我们称这种观点为“重整旗鼓观”。例如,Locke和Latham(1990)认为,创业失败说明创业者的创业努力与期望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因而有利于激发创业者形成后续创业动机,并提高后续创业绩效;McGrath(1999)研究发现:失败会触发创业者的逆反心理,进而促使创业者更加努力地克服困难;Ucbasaran等(2010)也研究发现创业者在遭遇创业失败之后,会更加客观地认识创业难度,并且在后续创业中做出更大的努力。

实际上,创业失败会对创业者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既能为创业者提供反省、学习的机会,又为创业者带来高昂的成本(如经济损失、负面情绪等),两者都会影响后续创业意向的形成。为解答“在经历过创业失败以后,创业者对后续创业是谈虎色变还是重整旗鼓”这个问题,后续研究应该重点考察“从失败中学”和创业失败成本影响创业者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路径和程度。

三、“从失败中学”

(一)“从失败中学”研究进展

创业学习指创业者为了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创业能力或技能而学习与创业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经验[11]。Smilor(1997)认为:“高效的创业者都是杰出的学习者,他们从一切事物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创业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创业过程中的间断经历(discontinuous experiences)可引发独特的高水平学习模式。[10]Minniti和Bygrave(2001)研究发现,经历创业失败等非常事件可以增加创业者的主观知识积累。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特定情境下的创业学习,特别是失败情境下的创业学习(Politis,2005)。可见,失败是创业学习的一种重要情境。[10]

从研究内容看,有关“从失败中学”的研究大多关注学习的障碍和影响因素,如反失败偏见(McGrath,1999)、归因差异(Cardon等,1999)、自尊与公信力磨损(erosion of credibility)(Cannon等,2001)、文化环境(Cave等,2001)以及学习条件,如自我管理(Stokes等,2002)、情绪管理(Shepherd,2003; Singh,2007)等。从研究方法看,由于创业学习理论仍然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因此,有关“从失败中学”的研究大多是质化研究,而不是量化研究。[12]相关研究大多关注“从失败中学”的影响因素,很少论及“从失败中学”对后续创业(意向形成)和绩效的影响等问题。[13](见表1)

(二)创业失败学习内容

创业失败学习内容(即创业者能从创业失败中学到什么)是创业学习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4]关于创业学习的内容,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业学习内容与具体情境相关,如Sexton等(1997)认为创业者优先学习的内容因所处行业而异。第二种观点认为创业学习内容包括“新企业管理”与“新机会识别”两类知识,如Schutjens和Stam(2007)把创业失败学习的内容分为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Schutjens和Stam(2007)认为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已经有过创建、拥有、管理或关闭企业的经历,因而积累了一定的创建、管理和关闭企业的知识(内部学习)。而外部学习则有关机会识别和创业警觉性。一方面,Ronstadt(1988)根据“通道原理”(corridor principle)研究发现,只有采取创办新企业的行动才能使创业者看到其他商业机会;另一方面,有过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有更高的创业警觉性(Kirzner,1997),因此更可能成为连续创业者。有过创业经历的创业者能够发展这种外部视角,特别是他们在既往创业经历中遇到过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Ucbasaran等,2003)。同时,Schutjens和Stam(2007)发现与内部学习相比,外部学习对创业者的影响更为深刻。第三种观点认为创业学习内容包括“自我学习”、“新企业管理”与“创业网络管理”等,如Cope(2005)[14]首先将创业学习分为自我学习(Learning about oneself,指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等)、商业学习(Learning about the business,指为掌握有关市场需求、新企业成长、行业发展前景等知识而进行的学习)、环境与创业网络学习(Learn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学习如何管理客户、供应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等)、小企业管理学习(Learning about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学习如何有效运营并控制企业,包括建立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等)、关系性质与管理学习(Learning about the nature and management of relationship,包括内、外部关系学习,并与以上四种学习构成一个整体)等五种学习。Cope(2010)基于创业失败背景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创业失败的学习内容应该包含自我学习、商业学习、网络与关系学习以及新企业管理学习四个方面。[10]但与Schutjens和Stam(2007)不同,Cope(2010)研究发现自我学习是创业失败学习的核心。

Cope和Watts(2000)认为,创业失败学习研究虽然已经从理论框架构建延伸到学习内容多样性阐释,但仍存在很多空白。如Schutjens和Stam(2007)的分类缺乏创业者对自我的重新审视(自我学习),而Cope(2010)的分类则缺乏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深刻反省(外部学习)。因此,有关创业失败学习内容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创业失败学习模式

创业失败学习模式是指创业者从创业失败中学习的方式。例如,Shepherd(2003)认为创业失败学习模式是指创业者通过分析失败原因,进而充实新企业管理知识的方式。Cope(2010)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发现了三种创业失败学习模式:一是变革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变革式学习是指创业者为实现自身转变(包括心理转变、信念修正和行为模式变化三个方面)而进行的学习(Clark,1991)。Mezirow(1995)认为令人迷惘的困境会导致变革式学习。面对创业失败造成的巨大危机,创业者往往通过变革式学习来实现自身的世界观改造、能力提升和意识扩展(Elias,1997)。二是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双环学习强调对造成现状的原因的反思,基于“知其然”推导出“所以然”。在创业失败的情境下,双环学习主要指创业者改变组织成功的心智模式和框架,重新定义创业的行动纲领。三是成长式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成长式学习是指创业者在经历了失败以后通过学习清楚地认识创业失败的原因,从而对后续创业更有信心,并增强后续创业的意向。[10]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差异主要来源于对创业失败学习内容的理解。具体而言,Shepherd(2003)认为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新企业管理,因此,应该通过信息反馈(分析失败原因)来进行学习;而Cope(2010)对学习内容的定义更加宽泛,除了新企业管理外还包括创业者的自我转变。未来相关研究应该进一步明晰创业失败学习模式的多样性,尤其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模式的对应性。

四、创业失败成本结构及其对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

通常,创业失败会给创业者带来很高的成本(Coelho和McClure,2005)。创业失败除了造成经济损失以外,还会给创业者带来负面的情绪影响,如降低创业者的自信、自我效能感、风险承担倾向,伤害创业者的自尊心以及与他人的关系(Whyley,1988)。不过,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失败修复来释放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创业失败的学习效果(Bower,1992),并恢复后续创业动机(Cope,2010)。关于创业失败成本的三个关键问题是创业失败成本的构成维度、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

(一)创业失败成本结构与不同构成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关于创业失败成本维度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如Shepherd,2009[15])认为,创业失败成本包括财务成本(financial costs)和情绪成本(emotional costs)两个维度。Shepherd(2009)研究发现财务成本与情绪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创业失败成本的总体水平,以及对创业者实现失败修复(包括创业失败学习和对后续创业的承诺两个方面)的影响。情绪成本受财务成本的影响:财务成本越高,情绪成本就越大;创业失败的总成本可能是由两者相加或者相乘决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如Shepherd,2009[15])认为,创业失败的财务成本是指创业者因创业失败而遭遇的个人财务损失。Brophy和Shulman(1992)研究发现,创业者会把个人资源投入新企业,将个人财富与新企业的价值捆绑在一起。因此,创业失败会给创业者个人造成很大的财务损失。创业失败的情绪成本是指创业失败给创业者带来的负面情绪,如悲伤、绝望、愤怒等[15]。一般而言,情绪投入的时间越长久(Robinson等,1999)、复合损失越大(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前已经经历了许多商业失败,如核心人员离职、遭遇商业欺诈等)(Nord,1996)、新企业对创业者越重要,创业失败的情绪成本就越高[15]。

另一种观点(如Cope,2010[10])认为,创业失败成本包括创业者在财务、情绪、生理、社会、专家、创业六个方面的个人损失。对于创业失败的财务成本与情绪成本,Cope(2010)与Shepherd(2009)的定义基本相同,两位学者所提出的创业失败成本的主要区别在于Cope的创业失败成本还包括生理成本、社会成本、专家成本、创业成本。Cope(2010)[10]认为:对于部分创业者,创业失败的社会成本影响其情绪成本;创业失败成本虽然包括专家成本,但创业失败的专家成本并不重要,因为并没有发现因创业失败而导致同行质疑创业者专业能力的情况;创业失败会导致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与风险承担倾向明显下降(Cope所定义的创业成本)。不过,Ucbasaran等(2010)[16]却研究发现:创业失败能使创业者避免对后续创业的过度自信,而风险承担倾向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可见,对创业失败成本结构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像创业失败导致信用透支而造成的信用成本(cedit costs)等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17]

(二)创业失败成本对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

创业失败是创业者进行学习的重要机会,许多学者研究了创业失败成本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例如,Minniti和Bygrave(2001)研究发现创业失败比创业成功更有信息价值,是创业者获得后续创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来源。Sitkin(1992)发现失败的创业经历能为创业者提供客观分析失败原因的机会,是创业学习的必要条件。综观现有研究文献,我们归纳总结出三种有关创业失败成本影响失败学习的观点。第一种是正面影响观。Shepherd、Wiklund和Haynie(2009)等学者就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创业失败的成本很低,创业者就不会从创业失败中学习。第二种是负面影响观。Goleman(1996)通过实验发现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会阻碍学习;Anca(2007)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情绪成本会阻碍创业者的认知过程,影响他们正常发挥自己的决策能力,进而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第三种是权变观。例如,Shepherd、Covin和Kuratko(2009)在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后认为,创业失败成本与创业失败学习水平之间的关系要受创业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于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创业者,学习水平随着情绪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临界点以后又会随情绪成本的增加而下降;而对于自我效能感较弱的创业者,学习水平单一地随情绪成本的增加而下降。遗憾的是,除了Goleman(1996)以外,上述研究都是质化研究。因此,创业失败成本及其构成维度对创业失败学习的影响仍有待量化研究加以验证。[18]

五、创业失败成本与学习影响后续创业意向的路径

创业意向是指创业者旨在创建新企业的心理状态或者是对自己创建新企业的可能性的判断(Wu 等,2008)。现有部分研究(如Cope,2005和2010; Shepherd,2009和2010)承认创业失败学习(Cope,2005和2010)与创业失败成本(Shepherd,2009和2010)会影响创业者形成后续创业意向,但没有就影响方向达成一致。例如,Cope(2010)认为,即使只考虑创业失败的财务成本,在这种成本高到一定的水平时,足以打消创业者的后续创业意向,最终导致创业者回归就业市场[10];而Politis和Gabrielsson(2009)则运用前景理论研究发现,当创业者把自己的认知聚焦于损失(而不是未来收益)时,反而会做出追逐风险(risk-seeking)的决策:创业失败的财务成本越高,创业者越倾向于选择再次创业(破釜沉舟)来摆脱财务困境。造成以上研究结论相左的关键就在于创业失败成本(和学习)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路径[20]。

研究创业意向影响路径的经典理论是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创业意向的形成有三个前提,它们分别是对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行为控制感(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创业者对创业这种行为的态度受其支持或阻碍创业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创业者的主观规范不仅受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受特定个体(如亲朋好友)的创业态度的影响;而创业者的行为控制感则是指创业者对创业难易程度的主观估计[19]。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创业失败成本和学习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却忽视了它们的影响路径,以至于研究结论相左甚至大相径庭。例如,Cope(2010)实际上关注的是财务成本对(后续创业)行为控制感的影响,而Politis和Gabrielsson(2009)关注的则是财务成本对(后续创业)行为态度的影响。

本文认为,有关创业失败影响后续创业意向的路径的研究可以借鉴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验证这三个变量的中介作用,并且同时考虑它们的中介作用是否在创业失败成本与创业失败学习的构成维度上成立,以及创业失败学习与创业失败成本的构成维度是否会协同影响后续创业意向的形成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解释创业失败学习与成本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路径的概念模型(参见图1)。

图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创业失败学习与成本影响后续创业意向的路径

六、未来研究展望

McGrath(1999)具有开创意义的论文[18]的发表,拉开了创业失败研究的序幕。自那以来,创业失败研究就把重点从创业失败原因分析和归因转向了创业失败修复以及创业失败对再次创业的影响。本文对已有相关研究(如创业失败学习、创业失败成本、创业失败对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影响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且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有关创业失败的现有研究,可以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创业研究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创业研究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的活动,但当前的创业研究缺乏长期导向,有关创业失败及其修复的研究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拓宽有关新企业创建决策和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范畴。目前,创业失败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作为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失败研究仍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深化。

第一,创业失败与后续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创业失败的结果,如静态分析如何促进创业失败学习,如何降低创业失败成本等,但没有动态考察创业失败对后续创业活动的影响,如创业失败对后续创业意向、决策与绩效的影响。创业失败的结果(如学习与成本)是否并如何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决策、绩效等问题还有待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加以阐释。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创业者自己很难对创业失败的结果或影响进行评估,或者不愿回忆和回答与创业失败相关的问题,是造成相关实证研究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法就是进行纵向跟踪研究,先对大量正在创业的创业者进行观察,并在间隔—个较长的时期以后,再对其中遭遇失败的创业者进行访谈与调研;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采取追溯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来缩短创业失败距离访谈的时间、降低被试的心理防卫,以便尽可能客观地追溯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以及创业失败对创业者后续创业的影响。

第二,创业失败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机理。虽然现有的部分创业失败研究揭示了创业失败成本、学习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之间的关系,但结论分歧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研究没有深入考察创业失败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作用机理。后续研究可以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和创业事件理论,以(创业)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等为中介变量,考察创业者认知的影响作用,以便充分揭示创业失败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内在机理;同时还可以把创业者年龄、学历、家庭收入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研究框架,以便完善现有相关模型并提高模型的效度和解释力。

第三,创业失败学习对创业失败成本与后续创业意向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既往研究普遍认为创业失败成本会阻碍创业失败学习和后续创业意向的形成,但对有些创业者面对创业失败导致的高昂的财务成本反而提高了后续创业的意向,并采取“破釜沉舟”或“重整旗鼓”态度的现象却视而不见。笔者认为,后续相关研究应该着力考察创业失败学习在创业失败成本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之间的中介作用,因此有必要把创业失败学习纳入后续创业意向形成模型,这样才能增强模型的解释力。

第四,加强创业失败的量化研究。已有创业失败研究主要采用质化方法来探讨创业失败学习、创业失败成本等构念的内涵问题,但研究结论缺乏量化研究的支持。部分研究虽然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或者解释性描述对创业失败学习、创业失败成本等构念的构成维度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研究结论不一,影响了创业失败修复研究的深入开展。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运用扎根理论从创业失败案例中筛选有效的维度或维度组合,开发便于大规模应用的测量工具,以推进创业失败量化研究。

注释:

① 包括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Small Business Economics和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标签:;  ;  ;  ;  

创业失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