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型企业大学
——基于海尔大学的探索性实践研究
文/金伟林 吴画斌
关键词: 企业大学 物联网范式 赋能 平台 海尔
海尔大学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变成一个对内对外赋能的平台,其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搭建对外赋能平台、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本文选取海尔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大学及如何赋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页图所示。
师生角色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督促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交流协作式学习者。师生课内外自由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提升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促进师生重构和谐关系。
一、打造认知、链接、重构三种能力
海尔大学为了承接集团构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战略,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如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搭建非线性人才学习交互平台。现阶段跨界已经由过去简单的物理关系转变为化学反应,可以称为生态圈。而做生态圈的人才需要认知、链接、重构三种能力,这三个能力能否成为长板,是企业成功元素。因此员工被鼓励成为自己的CEO,创造更大价值,能够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共创。同时,海尔大学所拥有的企业级培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能够为企业
2.3.6 稳定性试验 按“2.3.3”项下方法配制ZG02低、中、高质量浓度(2、100、200 μg/L)的质控样品各5份,按“2.2.4”项下孵育2 h后,考察其在室温下放置12 h的稳定性(以实测质量浓度与理论质量浓度的比值即回收率表示)。结果,各质控样品回收率的RSD均小于10%(n=5),表明其在室温下放置12 h稳定,详见表1。
创造更大的价值。麦拉根国际公司创始人、ATD 专家帕特·麦克拉根提出了“learning 4.0”概念,这也与海尔大学发展理念及方式契合,她提示企业员工要抓住机会,不断发展想象力,有目的、有自我意识,成为智慧学习4.0 学习者。帕特·麦克拉根高度肯定了海尔大学的发展,她认为海尔大学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同类型企业大学,其发展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大学借鉴。
二、角色重新定位
知识需要快速沉淀,比如微课大赛链接了很多好的资源,让每个人打开的微课登录界面都是不一样的,学员自己可以寻找课程,学习意愿高,也会促进产生成果。所以企业大学要想做好快速迭代,就必须建立一个共创共享的平台。微课这个平台的构建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非常大,其目的就是去构建一个新的学习系统。
首先,职能上的创新。 2016 年以前,传统企业大学扮演4 个角色:事务性专家、员工发展顾问、业务合作伙伴和变革推动者。海尔大学在角色定位中提出了第五个角色:创新孵化器。这个角色也是海尔的首创,已经在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10.0 中得到了认可。
“属下以为开弓没有回头剑。”大幻剑不但打破沉默,而且单膝点右拳贴左胸庄严地道:“三少剑指之处,属下义无反顾。”
其次,培训意义的改变。 创客的培训是开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将这些项目引入海尔内部孵化平台,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除了创客培训,也有企业员工的能力培训。内部员工能力培训比例高于外部,海尔大学将一些课程进行有效匹配且能够融合企业内部和外部具体情况。在企业内部抢单需要有认证作为资格,有了认证才能抢单,没有资格的员工就要参加海尔大学培训,这种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海尔大学设有 24 小时在线培训。
再次,充当资源的对接口。 一方面充当企业内部对外的接口。例如当COSMO 模式(一种智能制造模式)需要正式向外输出时,海尔大学会和平台部门联合设计课程,收取课程费用,再按照比例分成。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外部对内的接口,例如云公网,海尔大学帮创客对接资源,寻找融资。同时,如果在创客培训中发现了很好的创意,这些创意就会被对接到孵化项目的投资部门。进入培训前,对创客项目审查其是否可以进入训练营的时候,投资部门的员工就是选拔评委。
二是触点网络的建设。 如“日日顺服务兵”配送产品并负责安装维修,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种用触点感知用户的服务是一种有温度、深度、广度的体现。海尔可以借助物联网这种途径,快速告知用户并且帮助触点升级,也可以用“轻课程”帮助文化水平不高的用户解决问题。
三、构建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
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大学如果成为全球资源的整合者,就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解决问题,很多企业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得到很好解决。在开放创新背景下,一个企业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够利用多少资源。企业原本有的资源,就像埋在土里的黄金,需要更深的挖掘。海尔在全球有十大研发中心,通过建立的HOPE 平台可以将这十大中心联合起来,它随时都可以帮助其他企业找到想要的合作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学习主要分为激发、识别和激励三个层次。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识别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现在行业内挑战越来越大,学习渠道多,学习要求高,对业务感知能力及产品设计的思维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海尔大学对业务感知力要优于其他企业大学。目前海尔大学对外的赋能体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海尔大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搭建对外赋能平台
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学,但企业大学知识重构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现在需要做的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企业大学要成为智能方案的提供者,阅读过行业研究报告的人都知道,行业中所有的知识都是海量的,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是个问题。此时就要以大数据的本质,分析用户的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捕捉到每一个用户的喜好、需求,使课程资源和用户资源相匹配。
图 海尔大学赋能平台构成
企业如何搜集好的想法和创意,怎么把机会、想法转变为商业结果,怎么共享智慧,需要做很多商业形式的辅导。2013 年海尔大学根据“人人都是创客”的理念转型,同时基于网络化战略的落地进行创客系统培训。其培训体系主要是创客加速体系,针对创业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和时期设立不同的培训部门,包括创客学院(创客的培养)、创客实验室(创意交互展示)、创客空间(创意落地)、创客工厂(产品试制生产)、创客金融(产品投资)和创客市场(产品销售)。创客学院是依托海尔平台,集合全集团资源,专门为加速培养优秀创客而设立的。同时,创客学院也作为创客加速体系的一部分成功申请了国家的双创基地,其有两个重要职能:创客的加速和创客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1)应能够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对数据结构进行预测。竖井掘进机目前的设计方案,尚不具备在实际施工当中对围岩条件进行实时分析检测的能力,且由于岩体本身的各向异性特征,竖井掘进机的偏斜具有一定偶发性,因此,预测系统应能在既无法建立精确的轨迹预测数学模型,也很难获得影响机体偏斜的全部参数条件下,根据已有的位置参数,完成对偏移的预测工作。
最后,师资队伍的构成。 海尔大学和内部其他平台都是海尔内部的小微,相互之间是合作协同的关系。很多课程的老师是平台的小微主,也可能是平台通过业务联系到的企业家或学者。生态圈里资源很多,通过内部资源寻找外部资源,再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来的新理念,带动生态圈的发展。所以,海尔大学90%的老师都是免费请来的,海尔大学的员工不参与授课,只服务于日常事务。
企业大学必须满足个人兴趣化学习,改变角色,变成推动者、主导者、赋能者、组织者。海尔大学精确地做到了这一点,如让员工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及链接力,打破常规思维、主动寻找资源。过去企业大学偏重执行,对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重视不够,而海尔大学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扮演了思维的引领者,这对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
一是输出人单合一模式。 海尔大学一直致力于人单合一模式的输出,在物联网时代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人单合一的理念是为了激发大家的创新创业能力,国际上认为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目前很多企业的创新活力很弱,很多央企和国企来海尔大学学习这种理念。海尔首先是把拥有的案例进行沉淀,然后对外输出这种新型管理模式,让其他企业能够学习借鉴,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参加学习。
第一,公开课。 邀请行业大师授课,包括世界级管理大师和互联网高管,同时也会选择一些成功的小微主进行创业分享,所有创客都可以参加,企业外部人员也可参加,几乎每周一期,2016 年开办了 50 多期公开课。
第二,创客+训练营。 针对不同创业时期的创客开办训练营,以提高其创业水平,加速创业项目孵化。创客+训练营分为四个营:(1)海创营。培养创意,包括产品创新、用户洞察、创意生成和产品原型设计,每期持续7 天。(2)海客营。针对那些有创意但是没有团队的群体,培训内容聚焦在项目初创期,对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进行3 天培训。(3)海学营。类似于黑马训练营,主要针对进入成长期的项目,培训结合海尔产业资源,定制主体分享、实战辅导、头脑风暴,定制测评和社群研讨。培训过程耗时 3 ~4 个月,不定期开展。(4)海院营。针对已经融资成功但在发展中遇到问题的企业,进行实战辅导,耗时一年。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见表1。
第三,创客联盟及创客活动。 与高校和政府合作搭建创客平台,促进学生创意的转化,在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都有试点。对一些对外的创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带着小微走出去,参加展示,这些活动对小微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分析数据可能存在量纲不同的情况,如体重和身高,它们量纲不同,体重可能在40-60kg间,身高可能在140-170cm之间,那么就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若直接用原数据分析,可能会加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分析结果的作用,削弱数值较低的指标在分析结果的作用。数据标准化公式:
第四,创客模式输出。 海尔大学面向社会输出海尔创客模式,把战略、组织、商业模式、平台驱动、创客和文化等对外输出,在扩大海尔创业平台影响力的同时吸引外部优秀创客、优质项目到海尔平台上创业,通过创客文化交互及沉淀等营造创客文化氛围,驱动创客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 毕结礼,宋晔.变革中的中国企业大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 Dealtry R. Managing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in corpo-rate value. Journal of Working Learning, 2001,13(5).
[3] Prince C, Beaver G. The rise and rise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The emerging corporate learning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02,2(3).
[4] 邓瑞芳,武夷山.国外企业大学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0).
作者单位
金伟林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吴画斌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栏目主编 韦敏
标签:企业大学论文; 物联网范式论文; 赋能论文; 平台论文; 海尔论文;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论文;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