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基础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该院任职的70名护理人员,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护理人员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名根据常规标准进行职称管理,观察组35名实施分层级管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实施管理后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可加强护理人员对管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基层护理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关键词:基础护理工作;护士分层级管理;质量;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of nurses in basic nursing work.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August 2013 to January 2015 worked in the hospital 70 nur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3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5 to implemen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research two groups of clinical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idea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nurses in grass-roots nursing work ca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knowledge and skills,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care,suitable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Keywords:basic nursing work;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quality;effect
基础护理是临床诊治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促进患者恢复、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开始,原卫生部即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中对各级卫生机构的临床护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倡导各省市加强规范新时期的基础护理工作,以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1]。为探讨在基础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2013年8月—2015年1月间该院在基础护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以来,取得较理想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任职的70名护理人员充当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选人员均属女性,年龄在22~53岁范围,中位年龄(27.2±3.8)岁;包括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各有26名、28名、12名和4名。根据文化程度划分,本科、大专和大专各有31名、24名和15名。以随机对照方式将70名护理人员等分成两组。
1.2 方法
观察组(分层级管理):(1)划分等级:结合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年龄、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等,将其分成4个等级,再根据不同等级确定岗位职责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等级内容:①Ⅰ级护士主要服务对象为病情较轻者,除做好监测病情、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工作外,还需积极配合其他人员工作;②Ⅱ级护士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度病情患者,主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如制定护理方案、管理下级护士工作等;③Ⅲ~Ⅳ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严重的患者,处理专业技术要求高和Ⅰ~Ⅱ等级护士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护理问题,同时监督各等级护士工作、指导抢救等,无需值夜班。(3)各组组内分三级,包括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护士,定期(每半年1次)考核责任组长,再结合具体绩效情况对护理人员的等级作适当调整。
对照组(常规职称管理):结合护理人员具体职称系数[2],开展定期考核和职责安排等工作。
1.3 效果评价标准
调查两组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情况,同时通过护理质量评分,评定两组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几项,各项总分100分[2]。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7.0软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由χ2和t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组间数据分别由[n(%)]和(均值±标准差)描述。
2 结果
2.1 临床管理情况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共33例对象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掌握较良好,占94.3%,相比对照组的27例(77.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P<0.05)。在患者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满意例数共34例,满意度是97.1%,相比对照组的29例(82.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P<0.05)。
2.2 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实施管理后,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理想,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现代护理学提倡的一种新护理管理模式[2],其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3-4],从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层级分岗位分配工作职务,与传统职称管理模式相比,其体系更完整、管理更科学,而且“梯队式”结构的护理管理,更有利于护士充分运用知识及技能[5],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与病情需要,对于医院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6]。这在近年多项研究中[7-8]已得到证实。
李思琴等[9]对30名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和对照分析,提示分层级管理组对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更理想,而且有利于满足患者、护士和医师的需要,满意度各达到100%、96.7%和100%。另一项报道指出,应用分层级模式进行管理,还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障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10]。此次研究中,我院主要转变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35名护士开展分层级管理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管理后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理想(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在基层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可加强护理人员对管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基层护理质量,适合加强推广。同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考核与奖惩体系,对考核成绩优异或表现良好者及时进行鼓励,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更具竞争性、更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还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娴,张洁,方谊.层级与绩效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2):742-743.
[2]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06.
[3]郭惠娟,李幸伟,袁慧娜.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59-60.
[4]吴鸿珠,余辉,张婷婷.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24.
[5]梁顺萍.护士分层级管理中高级责任护士在高危风险环节中实施二级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1):100.
[6]黄娇,张维燕,李文强,等.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大包干责任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56-57.
[7]田玉凤,李茶香,邓红艳,等.三级教学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方法及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09-211.
[8]王子迎,吴勇娟,王炜,等.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3(1):90-92.
[9]李思琴,孙涛,石锦波,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3,24(24):3733-3734.
[10]陈莉.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1-2112.
论文作者:李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层级论文; 护士论文; 质量论文; 基础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