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100043
摘要: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影响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输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其术中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缓解疼痛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该方法也存在术后出血量大、手术创伤大等问题,导致膝关节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其可强烈吸附于纤溶酶原、纤溶酶上的纤维蛋白亲和部位的赖氨酸结合部位,起到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进而进行止血的作用。本研究以9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氨甲环酸对其失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9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63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5.4岁;病程2-19年,平均年龄7.6年;骨关节炎畸形分型包括29例内翻,7例外翻,余者62例无内、外翻情况。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符合手术指征,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软骨瘤等膝关节相关疾病者,排除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排除彩超提示下肢静脉血栓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主刀完成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截骨前使用止血带,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假体,术后置引流管。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置入引流管不给予负压,拔除前30min给予负压,24h后拔除。观察组切皮前1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g,完成缝合后由引流管注入1g氨甲环酸,关闭引流管,4h后打开引流管不给予负压,拔除前30min给予负压,术后24h拔除;术后6h、12h、24h分别给予氨甲环酸1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输血率。
输血原则:术中或术后血红蛋白低于70g/L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90g/L则视患者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输血。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输血3例,输血率为6.12%;对照组输血23例,输血率为46.94%,观察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类膝关节毁损性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期患者会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毁损性病变的常用手段,其可有效矫正患者关节畸形,改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滑膜关节,其血运丰富,股动脉、腘动脉等动脉主干分支在膝关节周围形成丰富的血管网,故手术过程中会导致失血量较大。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的失血量,其为一种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可结合赖氨酸使其逐渐达到饱和,阻断纤深酶重链与包含赖氨酸残基纤维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纤溶酶活性受到抑制无法与纤维蛋白单体或纤维蛋白结合,防止其分解纤维蛋白,最终达到止血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其术中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慧明,唐杞衡,钱文伟,等.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作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7):406-412.
[2]马立峰,郭艾,刁乃成,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1):78-80.
论文作者:唐欣1,赵祎2,张亚莉3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置换术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赖氨酸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