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罗丹

(莆田学院 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 莆田)

摘 要: 独具特色的文化类校本课程不仅体现地方高校实现办学的特色,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社会认同视角下,构建基于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框架,并设计妈祖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方式,以期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认同;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经文化必修课,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相关学科建设[1]。妈祖文化不但是中国传经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2]。将妈祖文化资源打造成校本课程,融入高校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妈祖文化,更是从妈祖文化认知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 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其教育价值

妈祖文化历经逾千年的发展,形成“立德、行善、大爱”精神[3]。妈祖是海洋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也是古代航海作业与出海渔民心中的海上保护神。妈祖精神不仅鼓励人们不畏艰险困阻,与大自然进行抗争,排除万难,也给人们灌输敢于摈弃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开拓冒险的思想。这种不畏艰难、敢于开拓的精神在新时代要得到继承和运用。妈祖神话故事和传说中蕴含着以民为本、孝顺父母、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惩恶劝善等精神,不仅使妈祖受到亿万民众的尊奉信仰,也使妈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将妈祖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等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发挥了妈祖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发挥引导性作用,更是有利于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不足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宗旨、特点,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为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4]。妈祖文化发源于莆田。作为莆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莆田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一定探索。

韩国于1973年2月公布了专门的《少额案件审判法》,该法的立法宗旨是“在妥当性与迅速性当中注重民事诉讼的迅速性,从而更简易、经济地处理案件。注重迅速性能够给诉讼当事人带来利益,而且在处理轻微的案件时不会造成太多的因牺牲妥当性而带来的损害”,“从而使一般国民能够方便、迅速地解决私人间的民事纠纷。”[9]

(一) 课程开发现状

2.设计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

妈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已逾千年,不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还有妈祖宫庙建筑、湄洲岛自然景观,妈祖音乐、舞蹈、体育活动、服饰、手工艺、诗词楹联以及妈祖祭典等民俗活动,文化资源丰富而复杂。文化的萃取就是要从杂乱无序的妈祖文化资源中提取具有特质的文化符号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林明华、杨永忠(2015)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创意生产流程的基础之上[10],结合妈祖文化资源特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构建了妈祖文化课程内容生成流程。整个流程首先从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开始,通过历史文献搜集、田野调查等途径获取妈祖文化资源,然后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分类,为后续文化萃取做好准备。将具体有序的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化,进而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将妈祖人物形象、妈祖文化起源、妈祖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妈祖宫庙建筑景观以及民俗活动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领悟妈祖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

1.开发多门妈祖文化课程以及教材资源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形式灵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莆田学院各个专业均开设了《妈祖文化概论》这一公共选修课程,对全校学生进行妈祖文化理论知识的熏陶。在妈祖文化人才培养特色班的培养方案中重视妈祖文化体验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走进妈祖宫庙进行文化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巧克力火锅的食用方法与奶酪火锅类似。传统做法是将巧克力掰成小块,再加入一些甜酒(如樱桃酒、橘子酒等)、淡奶油,用小火慢慢加热,直至巧克力融化,然后就可用叉子插着切成块的水果蘸着巧克力酱食用了。这样的吃法十分有趣,巧克力酱在水果表面凝固后变得清脆可口,有些像中国的糖葫芦,既甜蜜又爽口。对于爱吃甜食的女孩子来说,这道巧克力火锅简直是大爱。

3.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1.文化认知

(二) 不足之处

莆田学院从课程设置、课程资源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力图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目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2.缺乏体验式教学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不一定要以教材编写的方式呈现,探究性活动课程开发可望成为主流,基于本土知识、地方文化的情境教育更为有效。[6]尽管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视活动课程的设计,但从授课方式情况容易发现除了妈祖班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以外,全校各院系只是开设《妈祖文化概论》课程,课堂讲授居多,课外参与体验课程所占比例较少,沉浸式的本土化教育仍有待提高。

维普资讯服务方式以 “网络包库”、“镜像”为主。个人付费用户超过1000万;服务方式以“流量”为主。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其中不同销售模式的占比分别为:包库为65%、镜像站为30% 、流量计费为5%;广告收入为200万左右。

1.“教材味”的课程开发

传经的教学形式多局限于单一的课程“讲授法”,但是文化类校本课程教学更需要探究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其次,大学生具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一味灌输,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要遵循认同的规律设计文化类校本课程。

微表处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中常用的养护方法,常用做路表面不平整与车辙病害的维修处治技术,在进行微表处处治之前,原路面的病害应得到相应处治,其路面强度指数与路面状况指数评价应不低于良。施工步骤:

三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Theodorson & Theodorson(1969)提出,认同的本质是个人将社会中的期望、价值和标准,内化于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7],是一个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8]。认同感强弱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妈祖文化的传承要通过沟通和认知的方式,以社会认同作为基础,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播。本文构建了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框架(见图1),将文化资源输入,经由认知、情感至行动的内化动态过程,进行文化认同转化,最终得以实现文化自信的输出。

图1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概念框架

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工作电压DC5V至20V,电平输出3.3V/0V,感应范围7米内。传感器的两个反向串联热释电元件的电极化方向相反,产生的释电效应相互抵消,无信号输出;当人进入探测区域,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被热释电元接收,两片热释电元接收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不同,产生差值,经信号处理而输出。

(一) 输入环节:文化的萃取

文化特质是认同的主要来源。输入教学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些文化符号或者只具有表征意义的资源[9],而要萃取具有教育价值和特质的文化符号。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程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塑造文化自信。其次,课程元素的选择在于妈祖文化资源的输入。在对课程组织和形式设计上,要考虑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身的价值取向,在遵循文化认同规律的同时,要把握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兴趣需要以及课程组织自身的逻辑。最后,课程评价亦即检验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

1.2.4 准备工作 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前、后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收集培训前后考试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结论。

目前莆田学院开设了多门妈祖文化课程,如《妈祖学概论》、《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产业》、《妈祖文化与旅游》、《妈祖民俗表演欣赏与教程》、《妈祖健身舞功操》等一系列课程。同时学校还建设了目前国内独有的、最大的图书文献资料妈祖文化研究数据资源库,编写出版《妈祖学概论》等46部教材和专著,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教学支撑。

(二) 认同过程:认知、情感到行动的转化

文化的萃取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但课程的教学形式直接决定了文化认同转化成功与否。根据认知、情感、行为的认同过程来设计妈祖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

莆田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2月24日,莆田学院首届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开班,在全国高校中开创了系经进行妈祖文化教育之先河[5]。妈祖文化传播人才特色班打破原有专业班级限制,从全校不同专业挑选合适人选。通过一年系经性的妈祖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力图将特色班的同学们打造成既懂行业知识,又懂妈祖文化的人才。

为了增强妈祖文化认知,不仅要从显性的课程教育着手,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妈祖文化记忆。

店里站满了拿豆腐的军伙,一个老军伙递上盖了军需部大印的采购券,拿起整板豆腐就往大铝锅里倒,几板刚成型的豆腐顿时碎成一团,他们浑然不顾,一人一边提起锅耳朵,夺门而出……

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建设以及论坛讲座等常规的教育形式。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专业课程建设而言,目前已开发了《妈祖文化概论》一课,拥有较为完整教学资源,如课程教材、专任教师、在线课程等,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在全校进行推广。同时,在部分专业也开设了相应专业课程,如《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与旅游》、《妈祖民俗表演欣赏与教程》、《妈祖健身舞功操》等。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并不等同于某一具体课程的建设或者编教材,从学科系经性视角来拓展显性课程建设,打造妈祖文化学科体系,方能达到可持续性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目的。因此,从学校整体角度系经地经整课程,使之形成具有跨学科融合的全体师生参与的多方资源有效利用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才是本校课程学科创建的努力方向。妈祖文化得到宗教、社会、体育、管理、资源科学等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就为开设更多妈祖文化系列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其次,论坛讲座。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妈祖文化来源于民间信仰,很难将妈祖文化资源完完全全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制之中。为了展现丰富的民间活态性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妈祖文化的原真性,可以邀请妈祖文化民间人士走进校园,进行本土知识、地方文化的情境教育,探究性活动课程开发能更有效地实现文化教育的本土化。

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育,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内隐性教育功能与效果。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可以通过打造具有明显妈祖符号特点的校园建筑、雕塑、展馆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可以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开展妈祖健身操、妈祖文化社区活动、妈祖音乐、工艺美术等竞赛以及妈祖公益活动等。

总之,文化认知在文化认同转化过程极为重要。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符号在这一环节得以输入,融入教学,使学生沉浸于妈祖文化情景之中,构筑妈祖“文化记忆”。

一是制定健康河湖标准。深入研究健康河湖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湖北省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特点,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河湖类型,提出不同的健康指标,形成湖北省健康河湖标准体系。

2.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在认知基础之上不断“自我类化”,从主观情感上萌生出“心理群体”,并主动寻求群体认同。在这一情感认同转化环节中,校本课程教育的主体开始转变,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以积极主动的主体身份投入学习之中。因此,在这一过程之中,妈祖文化教育要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形式,如建设 “妈祖文化特色班”、校园社团以及妈祖文化虚拟社区,以吸引对妈祖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也可采取探究性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方式,如组织学生对妈祖文化博物馆、妈祖宫庙等场域进行参观调研,采取自愿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妈祖信俗活动等。

3.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就是个体对所在群体的情感依赖与联系,包含为了维持群体利益、文化与身份而具有的行为倾向或者开展的行为活动。文化认知和情感认同影响着行为认同。进入群体内的个体,开始凝聚在一起,通过深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共享知识,来形成价值观,个体不断影响整个群体。这一过程,学校只充当辅助的角色,适时为群体提供一定帮助。

式中,PARi为第i天作物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MJ/m2;RAi为太阳总辐射,MJ/m2;0.65为窄行距作物消光系数。

(三) 输出环节:文化自信的实现

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文化自信的实现。通过校本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经文化的认同,这有效克服“文化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因此,输出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即检验学生是否形成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鉴于此,妈祖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形式不同于普通课程,要构建文化认同量表测量学生的妈祖文化认知状况以及中华传经文化认同度。其次,要持续跟踪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妈祖文化相关活动情况。心理认同度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行为,即文化认同度越高,主动参与文化建设和传播活动的意愿就越高。

四 结语

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编写,而是要遵循社会认同理论规律,从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经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将教学生产场域从校内转移至校外,将教学主体由学校和教师转变为学生个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体验和参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层面,并不断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并对课程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2017-01-25](2018-04-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 蔡天新.古丝绸之路的妈祖文化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世界宗教文化,2015(6):50-58.

[3] 林明太,黄朝晖.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6.

[4] 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5] 陈祖芬. 论妈祖文化传播人才的特色化培养——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7(3):1-5.

[6] 李臣之,王虹.校本课程开发的本土味:逻辑、空间与限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8-34+44.

[7] Theodorson G.A.. Moder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The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 of Soci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M]. New York: Apollo/Thomas Y. Crowell,1970.

[8] 费穗宇,张潘仕.社会心理学辞典[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9] 单铭磊. 地理集聚与文化认同: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6(12):159-164.

[10] 杨永忠,林明华. 文化经济学——理论前沿与中国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5.096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FJ2018JZD045);福建省教育厅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项目(JA10230S);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JA09210S);莆田学院教改项目(JG201736)。

作者简介: 罗丹,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妈祖文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 罗丹.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5):290-292.

标签:;  ;  ;  ;  ;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妈祖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