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和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也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将阅读的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不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指的是学生经过学习掌握语言应用的规律,能在各种情形下使用正确语言的能力,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的教学对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他人作品的解读中,学生能学到很多有效的语言应用方式。故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以此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介绍了作者马丁路德金的经历并展现美国黑色人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后,教师就可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重点讲述“演讲稿”这一文体,询问学生《我有一个梦想》演讲针对什么样的人,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是什么,涉及哪些内容,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探究中更加了解演讲这一文体。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演讲比赛,将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作一篇演讲稿,在台上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演讲。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进行讨论,选出生活中的各种敏感问题,如“一片垃圾的捡与不捡”“在超市购物时,该不该贪一块钱的便宜”等,以此探讨环保、诚信等一系列问题,对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进行谴责。在创作演讲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演讲稿的初学者模板,即“现象——论述——正确做法”,而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用手势、语气增强自己语言说服力。这样,教师开展演讲会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习了演讲,培养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的思维获得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文是中国学生的母语,也是中国学生用于思考的语言,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也同样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以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如在第一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别里科夫的死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人的证词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最终得出别里科夫既是自杀,又是他杀的结论:自杀是表面,即其行为是自杀;他杀是深层原因,是受时代背景影响的。第二遍阅读,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询问学生为什么别里科夫被称为“套子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到别里科夫的多层套子,对文中“套子”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三次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中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思考《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讽刺手法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多种讽刺手法。这样,教师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分析课文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指的是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的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发展自己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欣赏优美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品味语言的艺术、文章结构的美感、所描绘世界的美丽和作者情感的美好。故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学教育,用各种方式带领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培养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另外在“以读促写”的模式中,教师还可以用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进行写作的练习,通过对美文、佳句的仿写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戴望舒《雨巷》的教学中,教师即可以先搭配舒缓的音乐带领学生朗诵《雨巷》,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其语言美。之后教师可以介绍作者戴望舒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和其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欣赏其感情美。教师还可以介绍诗歌中的各种意象以及其表达的含义,让学生了解《雨巷》构建的意象之美。这样,通过著名现代诗《雨巷》的鉴赏,教师成功地培养了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在讲解完《雨巷》之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就雨巷的格式,自选主题写一小节现代诗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的选择亲情、有的选择故乡、有的选择友情,通过仿写这一方法初步学习了现代诗这一富有美学意义的文体。这样,通过对现代诗名篇的鉴赏和仿写作业,教师成功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美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结合古代典籍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能力,以及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高中语文的教材编写中也有着古文和古代典籍推荐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让学生养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思想,以此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如在“名著导读《论语》”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论语》这一儒家名著,讲解内容包括孔子的经历以及名句的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孔子的思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举办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选择诸子百家中自己喜欢的思想家了解其经历,总结其思想。如有的学生选择孟子,即可以了解到“孟母三迁”的故事和“民贵君轻”等思想;选择商鞅,即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的故事和商鞅重法的各种思想;选择庄子,则可以了解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小故事和庄子“辩证法”“无为而治”等思想。这样,结合《论语》这一经典文献,教师让学生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思想家的故事和思想,有效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开展探究性教学模式,注重渗透美学教育并结合古代典籍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不断增强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有更加出色语文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双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97.
[2]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4.
[3]李祖鸿.主问题设计法让语文教学有效有序——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艺术[J].名师在线,2019(23):28-29.
论文作者:苏玉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素养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