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论文_韦薇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分别选择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率,记录两组患者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结果:在异常指标检出结果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阳性率方面,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电图检查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指标检出率高,阳性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15-02

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在心脏类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检出率,能够为多种心脏病提供依据。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记录患者在活动状态下的心电状态,常规心电图检查职能记录患者的静息心电状态[1]。当前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临床检测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5±5.9)岁。排除药物等方面因素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选择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心电图诊断方式诊断,取平卧位,使用ECG-EF1800心电图仪记录患者心电状况,进行12导联心电分析图分析。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诊断,选择DCG检查仪针对患者心电信息进行24h全天记录,多体位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率,记录两组患者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树立,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异常指标检出结果

对照组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检出率分别为61.0%、3.5%、2.5%、2.0%,观察组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检出率分别为71.5%、7.5%、4.5%、6.0%,观察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心电图能够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客观的反映出来。临床上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检查方式在实际检查过程中记录时间相对较短,只能记录患者短暂心电变化状况以及静息状态下的心电状态。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查存在的缺陷和不足,24h全天对患者心电状态展开观察和记录。相关研究表明,12导联动态心电图针对室性期前收缩危险性有着非常高的诊断价值,与其他检查方式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准确有效评价[2]。通过24h记录患者心电状态,能够实现对患者病变的早期干预,使心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各项活动不会受到影响,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选择多个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前部,电极片数量越多,记录越准确、全面。有研究表明,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针对冠心病患者展开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操作方便,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诊断效果[3]。另外,将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诊断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异常指标检出结果方面,对照组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检出率分别为61.0%、3.5%、2.5%、2.0%,观察组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检出率分别为71.5%、7.5%、4.5%、6.0%,观察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阳性率方面,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心电图检查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指标检出率高,阳性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玉华,代西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17-118.

[2]魏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310-5311.

[3]张琴,万里凯,杨苏萍,等.老年人及非老年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变化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891-1892.

论文作者:韦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论文_韦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