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职业马拉松,使员工永远不会放松_宝钢论文

建立一个职业马拉松,使员工永远不会放松_宝钢论文

营造职业马拉松 让员工永不松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松懈论文,马拉松论文,员工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航空公司的会员俱乐部,就能够在每次乘坐该航空公司的航班时积累飞行里程,对于乘客来说可以凭借一定的里程来获得免费机票、升舱等VIP服务,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则培养了一群忠实的乘客。宝钢的技术员工的业绩考核,也和航空公司的“积分制”有所类似,激励出一个你追我赶的忠诚技术团队。

宝钢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建立之初,全套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企业由此面临着一个重要挑战——能否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培养自己的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因此,鼓励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一直是企业工作中的重点。

宝钢研究院从2003年7月起,试行了一项名为“铁马”(TIMA,Technology Innovation Mileage Accumulation即技术创新里程积累)的激励制度,将航空公司积分的概念,引进技术员工的指标考核,这一制度一经推出,就对员工产生了持续的激励力量,在过去三年中,企业平均每天都能申请一项技术专利,并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企业的新产品所创造的产值每年都在上升。

积分制不看一时 员工可自己安排丰、荒年

对于各类知识产权成果,给予一个适当、科学的评价,可不是一件易事,评分不合理,就会打消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对于专利、技术秘密、设立标准和发表论文都有不同的积分,是否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是否能在实践中运用,是考核的重要标准。”宝钢研究所负责人陈英表示。在这个考核系统中,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等,都被量化,折算成不同的分值,进行累积和排序。

江来珠是宝钢研究院的一位博士,他说,以积分为标准的“铁马制”推行后,大家在每个项目一开始,就想着如何创新,以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大家的脑子动得更勤快了,每个人的积分都是动态的,不管以前有多大成绩,一不小心就会落后。举例来说,首席研究员如果连续三年都没有申报专利,他的考评就达不到A等,绩效奖金就会大幅减少。

研究院的技术骨干于艳博士在宝钢研究院前沿技术部工作,2003年她开发了一种新的开浇工艺并申请专利,这一专利折算下来是2.75分,她还申报了2项公司级技术秘密,发表了数篇论文,在年终技术创新积分排行榜中,她总共得到了14分,名列前茅。截止到2006年底,于艳的积分达到了118.7分,她笑着说:“‘铁马制’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有了量化比较,以前和将来的成绩都会清楚反映在每个人的积分‘账户’上,跟着你一辈子,压力和动力都很大。”

储蓄科技成果 几年后加倍取现

长期“积分”的方式,让科研员工能够沉住气进行更长期的研究,在“铁马制”施行以前,一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科技发明能够立即得到的奖励,但有些几年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的技术发明乏人问津。

“铁马制”终身积分推出后,科研员工对这类项目也变得非常热情,因为只要这项成果几年后被投入应用,“金子”就会发光,科研人员就能获得积分,如果说马上就能见效的“小积分”是短期小额储蓄的话,那些“大积分”项目则像大笔长期储蓄一样,存的时间长,获得的收益也大。

在“铁马制”推行的当年,宝钢研究院仅审定的技术秘密数目就同比增长了143.6%。从2003年到2006年三年中,宝钢取得了一百多项技术进步,累计申请专利1272项,专利申请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目前,宝钢的技术创新费用每年以3亿~4亿元的幅度递增,新产品产值率连续三年超过企业总产值的16%,2005年宝钢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3.27%。

宝钢主管技术研发的副总经理崔健说:“用钱买得到技术,但买不到能力。短期的激励可以创造员工的积极性,而更长效的激励才能够创造出企业的持续能力。”

标签:;  

建立一个职业马拉松,使员工永远不会放松_宝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