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老年病人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病人应用掷币法均分为两组,常规组(N=45)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45)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血糖水平、负面情绪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疗效
糖尿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引发的疾病,导致机体胰岛功能抵抗或是胰岛功能减退,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该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长期服药并控制饮食,多半患者伴有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有抑郁症,临床需给予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病灶,强调心理健康对病情改善的重要性[2]。本次研究随机选取近两年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老年病人作为这次分析对象,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近两年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老年病人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病患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N=45)中男26例(占57.78%),女19例(占42.22%);病患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0岁,年龄平均为(70.5±3.1)岁;糖尿病病程最长为12年,最短为2年,平均病程为(6.81±0.85)岁。研究组(N=45)中男25例(占55.56%),女20例(占44.44%);病患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60岁,年龄平均为(71.2±3.0)岁;糖尿病病程最长为13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为(6.92±0.82)岁,两组病患在性别组成、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各项临床资料完整,病患的临床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高于53分,确定伴有抑郁症;③病患的年龄不低于60岁;④病患的各项体征平稳;⑤均自愿参加这次研究,配合整项的临床检查。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肝脏、肾脏功能障碍的病患;②伴有精神疾病或是沟通障碍的病患;③伴有严重内分泌失调病患。
1.3方法
两组病患在入院后应用胰岛素进行注射治疗,给予抗抑郁的口服制剂进行治疗。
常规组:给予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循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护理人员给予病人及其家属简单的健康宣教,在指导病人糖尿病饮食方面给予协助,根据病人的饮食爱好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指导病人合理运动;在患者出院后,需给予电话随访,及时了解病患的病情恢复状况。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提高病患的认知程度,由于病患的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一致,在护理时,护理人员通过与病患的沟通,了解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根据病患的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患讲解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并例出一些对疾病有一定影响的生活习惯,根据病患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②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类慢性疾病,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情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机体的各机能明显下降,抵抗力较低,护理人员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自行服药给予治疗中,病情恢复进程较慢,极大程度影响病人治疗成功的信心,多数病人伴有不同程度自暴自弃的心理,极大程度降低病人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护理人员需给病人详细讲述糖尿病怎样治愈的相关知识,以积极态度面对身体的不适,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给医护人员反馈治疗效果和不适症状;给病人讲解积极态度对疗效的积极作用,提高病患治疗依从性,需长期维持良好心态,逐步控制病情。③护理过程加强医患沟通,给予病人言语上的鼓励,告知病人只有严格遵循医嘱,可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④辅助心理护理:给病人播放积极、柔和、轻松的音乐,有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心理不适的严重程度,改善心情。根据病人的爱好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改善患者体质,缓解其身体的不是,成功转移注意力,提高疼痛耐受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1.4 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给予6个月的干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浓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评价。
1.5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FBG、2hPBG、HbAlc)均接近,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半年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比较( ±s)
2.2 干预前后负面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趋势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负面情绪比较( ±s)
3. 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无论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4]。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程长,临床治疗和护理满地大,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的抑郁情绪,直接或是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需加强心理护理[5]。
以往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只是单纯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指导病患合理服药,在护理过程中,忽略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疾病的转归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6]。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精神支柱,得到更周到的生活照顾,便于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负面情绪的改变幅度大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心理护理能较大幅度缓解病患的负面情绪,给予病患各生理和心理症状缓冲作用,改善疗效。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凤琴,王光亚,许金秀,等.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139-142.
[2]张兰,杜婉怡,余坷坪.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5):555-556.
[3]何莲芬,樊玲玲,邓怡,等.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1):155-158.
[4]张景花.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58-759.
[5]李骞.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临床分析[J].当代护士旬刊,2015,16(8):124-125.
[6]罗永琼.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34):15-16.
论文作者:胡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病患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糖尿病论文; 老年论文; 情绪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