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深圳市达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 518112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以及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这样一来对电力配网的可靠性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提升供配电系统工作效率以及运行的可靠性,就必须降低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因此本文对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浅析。
关键词:电力配网;可靠性;技术措施
一、电力配网的现状
电力配网的主要作用是分配电能,即通过配电网将电能输送给广大的电力用户,因此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就成为了电力部门和用户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运行以及维护等各个方面,通过可靠性来衡量电力企业对用户供电的能力,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进行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下就对电力配网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1电网设计不合理
由于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使得电网的设计与实际使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严重影响了电力负荷的转移以及转供,从而降低了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1.2配电网的过电压
任何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大气过电压以及一些特殊环境的影响,造成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但是一些早期的电网建设,由于技术水平、建设资金、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电网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例如早期的电网建设当中,线路与塔架之间的绝缘常采用一个针式瓷瓶,这种低等级的绝缘措施无法承受雷击作用,而且感应过电压也会引发闪络。
1.3供配电设备更新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业生产对于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中的总电流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就促使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电器设备以及导线等元件的容量越来越大,而且用户端电器启动控制设备、电量测量仪器的规格以及尺寸也要随之增大,所以也就使初期的投成本相应升高。电网的无功功率不足,会造成负荷端的供电电压降低,但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过盛,则会使供电电压过高。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如果用电额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增加,电网频率将会明显降低,导致供配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时就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供配电系统的频率得到有效地恢复。
1.4设备维护管理有待提高
电力配网的维护以及管理水平也是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维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设备的检修以及试验;电力配网维修的带电作业;停电故障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通信联络方式;科学、合理的计划停电安排;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培训工作。
二、如何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
2.1加强配电网结构改造通过增加二次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路,实行分段控制和更换导线截面,提高转供能力,从而达到少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近年来,各供电局进行了一系列的配电线路改造,导线截面、电杆等均有不同程度质的改善,城区配网线路实现带电负荷转移。如果两个二次变电站之间具备3~4条联络线路,即可转载1/2负荷的目的。另外,增设主干线路的联络开关、分支开关、高压用户的分支开关实现定值整定的保护措施。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改革停电检修制度每年度的配电线路检修停电,是造成停电时户数较多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年度检修停电的作业项目安排和停电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和探讨。配电线路的检修,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存在的缺陷多少、工作量大小等灵活处理。如果某条线路工作量大,需要停电时间长,应该单独计划停电时间,而使其它多数常规作业的线路提高送电量。从历年兖州局配电线路检修停电时间来看,属于二次变电站的设备停电时间,一般每次停电一个白天(约10h)。而配电线路检修作业,一般半天左右就可完成任务,如无改造任务,仅处理缺陷3~5h作业是可以满足的。而送电线路(110kV)大多数是双回线供电,对变电站无影响。那么配电线路定检停电时间可以说是受变电设备检修时间长短的制约是主要的。
2.3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新建变电站的断路器应选质量好、可靠性高、少维护和少检修的开关设备,如GIS、SF6、真空开关、全封闭式电器等。10kV出线开关尽可能采用真空开关,开发区内重点变电站可以已引进设备为主。对老式的少油开关,遮断容量不足的开关,有条件地逐步以真空开关替代。大力推广开关柜及封闭式电器,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带电检测装置,如氧化锌避雷器的带电检测、红外线测温仪测量设备温度、变压器的带电检测、开关的带电检测装置等。配电网方面,逐步采用环网结线和环网开关,首先考虑配电线路自动化,当发生故障后能自动隔离故障区段,自动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配电导线在开发区内采用电缆,其它市区部分有条件的也改用电缆并逐步推广采用绝缘导线,近郊及远郊仍可以架空导线为主。
三、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3.1完善电力配网结构规划
电力配网结构规划是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电网建设、线路设计、站址选择以及变电容量配置等问题。用电负荷是进行电力配网结构规划的主要依据,负荷预测需要以当地用电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进行电力配网结构的规划,即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既要满足当前的用电需求,又能够照顾到长远的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增强电力配网之间的供电能力,保证电能供给的质量。
3.2用现代化的技术优化电力配网
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具体通过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将电力配网的运行情况及时的传输到控制中心,使电力配网运行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利用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将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以及电网结构进行信息集成,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进行监测保护以及控制进而确保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电力配电网智能监控系统是由电力配电网自动监控系统的主站端或者称为调度端、监控系统的通信端、监控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或者称为现场执行端、监控系统的现场执行驱动接口及执行设备几个部分组成,控制中心则可以借助现场监控的方式随时掌握电力配网各元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电网运行的故障,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隔离,以确保其他部分能过正常使用,从而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
3.3加强电力配网的维护与管理
建立系统完善的电力配网可靠性管理体系,重视电力配网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即根据电力设备状态以及分析诊断结果,安排具体的检修项目以及检修时间,并且主动实施的检修。在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过程中,加强常规测试手段下积累各类运行数据,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设备实施在线检测,通过对运行设备的各参数的检测,识别现有的和即将会出现的缺陷,判断是否需要停电,从而有效地降低由于停电对设备造成的损伤,并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带电作业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供配电系统在进行电能传输的过程中,会生产各种形式的电能损耗,这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都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供配电系统在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运行,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相晓鹏,邵玉槐.基于最小割集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力学报,2016(2).
[2]郭慧敏.应用最小路—广度优先搜索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16.
论文作者:孙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电力论文; 可靠性论文; 电网论文; 过电压论文; 线路论文; 设备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