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估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妇产科随机抽选出患者100例(包括:子宫肌瘤、人工终止妊娠、异位妊娠、紧急避孕、以及其他疾病患者),将100例妇产科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时间: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0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妇产科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而观察组妇产科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并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各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45-02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生活习惯不断改变,加上人们的性思想逐渐开放,妇产科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长[1]。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出血、子宫异常出血等,严重影响到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量的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效果良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用药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2]。针对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应用价值评估,本院同样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中进行了一次研究,对10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用药治疗,探究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妇产科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进行此次研究,将10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患者在接收研究前均知晓并且签订知情书。
对照组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5.2±3.1)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12例,人工终止妊娠患者13例,异位妊娠患者10例,紧急避孕患者10例,其他类型疾病患者5例。
观察组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6岁,平均年龄(45.6±3.3)岁。子宫肌瘤、人工终止妊娠、异位妊娠、紧急避孕、其他类型疾病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2例、11例、11例、5例。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础资料中并无太大的差异性(P>0.05),一般资料对本次研究结果并无太大的影响,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妇产科疾病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针对性基础治疗,及时补充溶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用药方法为:给予患者甲氨蝶呤50mg,进行肌肉注射,每隔两天给予用药一次。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3]:①子宫肌瘤患者在月经结束干净以后口服米非司酮,用量为25mg,每天两次,连续用药3个月。②针对人工终止妊娠患者,根据患者的妊娠期长短进行用药,其中,早期终止妊娠患者前3天口服25mg米非司酮,每天用药治疗2次。四天后口服0.4mg,每天2次口服用药。中期终止妊娠患者,前2天口服50mg米非司酮,每天2次,第3天口服30mg,每天3次。晚期终止妊娠患者口服50mg米非司酮,每隔12小时口服1次,服用3次以后降低至0.05mg每次[4]。③针对异位妊娠患者,一般临床上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者的β-hcG水平。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连续用药治疗3到6个月。④针对紧急避孕患者,在女性性行为72小时内使用米非司酮,每次口服25mg,12小时以后再给予25mg。最后,针对其他类型疾病患者,应先找到患者的病症原因和病灶,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3~6个月用药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标准分为[5]: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明显好转,达到预期效果。有效:患者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与预期效果相比稍差。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未得到好转。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将两组数据均带入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总结分析。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作为计数资料出,采用(%)表示,卡方检验。当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时,以P<0.05表达。
2.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0%(对照组)、92.00%(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妇产科疾病患者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其中4例恶心、2例头晕、1例阴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共发生5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恶心、2例头晕、1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米非司酮作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物的一种,能够对孕酮与糖皮质激素进行作用,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孕酮是导致子宫肌瘤的主要原因,而米非司酮能够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相结合,从而抑制孕酮与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的生长、促使肌瘤缩小[6]。
此外,米非司酮是一种抗糖皮质激素,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卵巢周期性分泌激素有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治疗子宫肌瘤作用原理相似,通过抑制卵巢对雌孕激素的分泌,使得患者临床上表现得到缓解、病变部位发生萎缩。最重要的是,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能够有效控制子宫出血。并且能够促使子宫和卵巢的正常衰退,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得其退化或变薄,对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显著[7]。
对于人工终止妊娠患者,由于米非司酮无抗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活性,而且对子孕酮受体的亲和力要高于黄体酮,所以具有较为良好的引产效果。并且,米非司酮的安全性、稳定性较高,患者用药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毒复作用明显较低,被临床上作为早期非手术性终止妊娠的首选药物[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要明显由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腹痛主要是由于用药治疗后子宫收缩明显所引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
综上,米非司酮的用药安全性、临床疗效均较高,在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楚銮.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151-152.
[2]高晓芳.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疗效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8):22-22.
[3]张妹莲.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236-237.
[4]刘春喜.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4):58-59.
[5]刘月林.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41):8101-8102.
[6]张晓宇.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57-158.
[7]沈丽娜.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276-276.
[8]胡丽萍.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154-155.
论文作者:吕亚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患者论文; 妇产科论文; 疾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