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解读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表论文,实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就结合我国现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表”或称“新三表体系”,谈谈报表解读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
一、透视报表性质了解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
会计报表的结构设计及指标内容,取决于科学、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和过程的需要,因此要读懂报表并透过报表对经济活动情况作出科学评价,就必须认识报表的性质与功用。
就资产负债表而言,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基础,通过这一平衡关系,静态地反映企业某一时点家底情况的报表。认识这一报表,一是要把握资产价值的本质。列入企业资产的认定条件在于能否在未来时期带来现金流入,不能带来现金流入的项目比如废弃的设备等不能列作企业的资产。按照现金流入的时间不同,进一步将全部资产分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这从经营层面反映了对企业可控资源的运作要求——非流动资产的主体是固定资产,任务是创造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自然其使用程度和投资回报越高越好。流动资产的任务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必要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的周转使用,从运营管理的要求看,应当尽可能减少占用、加速周转。二是要认识企业负债的意义。负债从资金来源的层面反映了企业获取经营资源的渠道,按照债务流动性的强弱顺序,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说明了企业的债务责任情况与偿债能力大小;所有者权益,在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它表示企业的净资产,也就是企业偿还债务后的真正家底和实力。三是要从经营活动的层面认识报表内容的实际意义。具体来讲,企业的投资情况决定着该表的资产部分的内容和结构;而该表负债部分的数据及结构,实质上又是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构成的会计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进行分析了解,科学的投资决策必然产生一个合理的资产结构,而科学的融资活动则会产生一个合理的资本(负债)结构。因此,报表数据的状况实际上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就利润表而言,它以“收入-支出=利润”为理论基础,动态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过程和成果。利润表按照经营成果形成的顺序,明确提供营销活动情况、财务费用与纳税情况、税后净利润及分派情况三阶段的经营活动信息。认识利润表的性质和功用,必须把对利润成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利润形成过程的研究,通过即期利润水平,结合销售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多少,加强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估,从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背景。
就现金流量表而言,它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动态地反映企业报告期的经营结果。该表通过企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信息,以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情况,直接明白地回答了“现金来自何处?”“用到何方?”“现金余额在会计期间内发生了什么变化?”等问题。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性质和任务,一是要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它体现了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从根本上决定着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二是要认识报表信息的客观内容,无论哪一部分的现金流量,实际上都是企业经营决策的结果,具体决定了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和数量。三是要辨析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收益品质,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及财务适应性,从而评估企业经营的现实状况,预测其发展前景。
二、结合报表之间的关系全面掌握经营活动情况
通过阅读报表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还必须认识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资产负债表作为反映企业某一时点(报告日)家底情况的报表,其内容最为全面,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企业全部资源的总体情况。利润表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实现过程的动态报表,从内容上是对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相关资本或未分配利润变化情况的会计注解。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公司财务状况的瞬时写照,那么利润表就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段录像,因为它反映了两个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之间企业财务盈利或亏损的变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与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现金流量的形式,动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从数据勾稽关系上,现金流量表是对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指标的会计注解,从报表内容上它更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实现过程的反映,利用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质量,而且还可以结合未来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未来时期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进行预测。
理解报表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运用“三大主表”,将其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相结合,将其动态、静态反映方式相联系,便能全面、真实地获得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总体了解,相互联系地研究分析问题,找准、抓住工作重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三、通过指标复核判断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情况
会计期间的理论告诉我们,年初资金加上本期融资增加的资金与本期投资活动相匹配,年初的资产加上本期投资与本期的经营活动相适应,并在会计实务中表现为财务指标间存在勾稽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勾稽、均衡关系被打破,则可能预示着会计造假或者违法问题的存在。一般说企业财务舞弊的手法不外乎收入虚假、费用不实、时间性差异、科目滥用、偷漏税费、欺诈性资产评估等。这些舞弊行为都会使报表出现异常状态,在阅读报表时借助分析性复核方法则不难发现问题。
对报表指标进行复核性阅读,首先要了解报表编制方法、口径和范围,并检查相关指标间的勾稽关系,从指标间的逻辑联系上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其次,要研究报表项目内容,尤其要关注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科目,如会计实务中待摊、预提费用科目,容易通过转移期间费用调节利润;“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他应收账款过大,应分析资金无偿占用的原因和潜在坏账风险问题,其他应付款要注意有无转移收入问题等等,通过分析其变化和影响,判断是否真实合理。三是进行分析性复核,计算报表指标间存在的“可能关系”,通过“可能关系”与实际关系的比较,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销售收入之间应当存在比较固定的比率关系,经过复核,如果波动太大或偏离行业水平太远,则销售收入方面可能有问题。进一步分析销售收入及主营业务利润与存货金额和存货周转率变化的关系,并联系应收账款增长情况,就不难发现收入不实的舞弊行为。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对这种审计方法的实施和应用专门作出了规定。四要注意报表间相关内容的联系。如果利润表中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很贫乏,进一步检查应收账款,就不难发现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的原因,从而对收益质量作出判断。审计实践证明,相当比例财务舞弊问题的揭露,最初都源于报表阅读发现的线索,并且大量财务舞弊案件事后看来,只要实施一般的阅读与复核就可以察觉舞弊的端倪。
四、通过报表分析了解经营活动的效益情况
报表分析是通过对报表数据进一步解释来评估经营活动的业绩和预测未来情况,因此,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角度看进行报表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指标分析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指标划分为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种类型,它们通过诸多具体指标的计算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评价体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水平。但运用时一是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具体掌握,如偿债能力指标中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理论上一般地将其标准值分别定为2和1,但实际操作中不可一概而论,必须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历史水平判断把握。二是要注意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由于这些指标是对经济活动不同侧面的反映,现实中难免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从偿债能力角度看,说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如果从营运能力角度看,又反映出财务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克服指标运用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必须用综合、联系的眼光将三大主表相统一,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报表阅读中必须对报表附注部分予以重视。由于报表格式固定、内容有限,同时列入会计报表的各项信息又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因此报表本身所能反映的财务信息受到一定限制。附注说明作为报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报表正文信息从基本会计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方面进行规定性说明、补充。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会计计量产生影响,在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指标方面,也形成了比率计算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的差异,因此,科学地解读报表信息,必须联系、结合附注说明,以获得对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全面、真实、正确的认识,客观评价企业的实际价值。
标签:企业经营论文; 资产负债表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现金流量表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利润表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