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美金融危机看汇率制度的发展_金融风暴论文

从拉丁美洲金融危机看汇率制度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丁美洲论文,汇率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拉丁美洲国家金融危机的产生与汇率制度的关系

从1992年10月20日起,墨西哥比索与美元直接挂钩,实现限额浮动汇率制。比索与美元汇价在狭小区域范围内浮动,最高上限不能超过3.46比索,每天贬值不能超过0.0004比索。在实行初期,墨西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到1994年,由于比索高估,贸易逆差庞大,加之外资流入减少,比索与美元的汇价难以维持,被迫贬值”[1]。墨西哥贻误汇率体制改革的时机,决策失误使其向浮动汇率制度转轨的时机选择不对,引起比索大幅度贬值。两次耽搁了比索贬值的好时机。一次是1993年墨西哥为了加入北美贸易协定而迎合美国国会中的保守势力,没有适时进行比索贬值,痛失货币政策调整的大好时机;另一次是前任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顺利换届,对金融失常不进行干预,从而又一次坐失调整金融政策的良机。外资的流入加入本国资金的不断外逃,使外汇储备从1994年初的近300亿美元下跌至危机爆发前的不足100亿美元,实际上使墨西哥已无力维持对美元的挂钩汇率。从而放弃钉住汇率,采取比索一次性贬值的措施,引起社会上的极大恐慌,人们纷纷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降,金融市场出现混乱。

巴西从1990年3月起开始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开放化等。改革的结果是通货恶性膨胀,为了解决高通涨问题,巴西采用了“雷亚尔计划”,即将巴西货币雷亚尔与美元挂钩,已稳定雷亚尔对美元汇价,限制通货膨胀,防止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大幅度提高利率来吸引国际投机资本,恢复信心和稳定货币,不顾雷亚尔高定值带来的祸害而坚持高利率、高汇率[2]。

“雷亚尔计划”实行以来,由于大量外资的流入,的确稳定了货币。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10%以内,但是外债越积越多,外贸逆差越来越大。巴西的外汇储备最多时达780亿美元,但这不是靠贸易顺差挣来的,而是追逐巴西高利率的投机资本堆起来的。一旦投机资本外逃,这780亿美元外汇储备很可能在短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巴西政界和企业界以及老百姓都希望改变汇率制度,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着力刺激经济的出口。在1999年1月13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汇率波幅下限从1:1.22下调至1:1.32,等于变相的贬值8%,从而引起股市剧烈波动。这次货币贬值虽然犹如晴天霹雳,市场上未做出预期心理的准备,起先误认为是对汇率政策的修补,后来看到货币实行自由浮动后,才发现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雷亚尔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纠正雷亚尔高定值破坏巴西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扭曲现象,将调节汇率变动任务交由市场完成。事实已经证明,在一国货币遭到国外巨额游资冲击的情况下,政府调整固定汇率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

阿根廷曾因是拉美经济发展的佼佼者而倍受世人称道。20世纪90年代初,阿根廷政府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了新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固定汇率制),并采取了一些金融自由化措施。因此,在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一度出现汇率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货膨胀较低等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成为倍受华尔街的投资家们所青睐的新兴市场之一。但是好景不长,21世纪的第1年至今,阿根廷又因为经济问题而再次成为拉美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经济体。它目前正在经历着一场由于人们对其货币比索失去信心而出现的银行挤提和政府宣布无法按期偿付国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并由此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震荡。究其危机发生的原因,就是曾经使阿根廷高速发展的货币局制度,即将阿根廷比索与美元按1:1固定比率挂钩,其目的是恢复公众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在具体操作上,中央银行每发行一个比索就要有一个美元外汇储备做基础。相应的,中央银行要无条件的以固定汇率接受市场对美元的买卖要求。换言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由外汇储备决定。应该说,货币局制度对付恶性通货膨胀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阿根廷也因此从1991年其迅速恢复了经济增长。但由于阿根廷的货币供给要由外汇储备所决定,一旦外国资本流入发生波动时,阿根廷的货币供给也要发生波动,从而引起经济震荡。阿根廷所推行的从恶性通货膨胀变成通货紧缩的货币局制度却为今天发生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问题在于,该汇率制度的实施使阿根廷的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因为一个国家的汇率就是一种价格,固定了这个价格,其他的一切必须适应它。当汇率保持固定时(假定外国价格没有上升),进口价格就是固定的,某些进入CPI的产品的价格因而不会上升,这会减缓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是通过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换来的。这样的策略最终会导致一场外汇危机。此其一。其二,阿根廷经济决策当局在制定经济政策一直奉行“单一规则”而不是“相机抉择”,使其应变能力大大折扣”[3]。因为自1992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从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中走出来以后,开始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黄金时期,因而美元一度走强,与美元以1:1水平挂钩的比索也由弱势货币变为硬通货。本来硬通货没有什么不好,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势力的象征。但是硬通货必须有良好的国内经济作为支持,否则会削弱出口能力,恶化经常帐户。阿根廷由于把比索与美元联系在一起,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其中央银行失去了自主控制货币的发行量的主动权,在其经济发展状况不如美国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强行的钉住,致使其货币比索比值被真实高估,既打击了出口,又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造成需求向国外转移,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三,1999-2000年拉丁美洲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发生了金融危机,其货币雷亚尔大幅度贬值。巴西既是阿根廷重要贸易伙伴,又是其主要竞争对手。雷亚尔的贬值大大增强了巴西出口竞争力,而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阿根廷在没有良好国内经济作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使其货币贬值,反而将这种固定汇率制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再度使其货币高估。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出现了持续3年半之久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2000年高达15.1%,2001年达18%。这些极差的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并预示着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二、从拉丁美洲金融危机看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永恒三角形”理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不可能同时实行,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作为政策目标。任何汇率制度的选择,都要涉及到以上政策目标的取舍。具体模型如下图:克鲁格曼认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可以被概括进这个三角形中。A是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我国是这种政策选择的代表;B是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目前美国是代表;C是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货币局制度,阿根廷采用这种模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汇率制度和一国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把握一国货币当局究竟怎样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般来说,汇率制度安排是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就当前汇率制度安排而言,国别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变量、微观市场结构、金融一体化背景以及国别经济环境差异四类经济变量。

从拉丁美洲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出,钉住汇率制,这种固定汇率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有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四个主要缺陷。

货币当局根本无法确定均衡汇率水平.往往导致干预失败,拉丁美洲危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完全货币当局来确定,并且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干预汇市来保持该汇率的稳定,因而,从长期来看一国货币当局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全力把他们所确定的汇率水平视为一种均衡的汇率水平加以维持。但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加快,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更为迅速的背景下,一国货币当局真正能做到它所确定的汇率水平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要做到这一点,货币当局会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即均衡汇率水平主要决定于汇率参与者的预期,而预期则主要决定于信息。由于信息的利用对差异性的投资者是有差异的,因而预期有差异性,甚至完全不同。这样,要对人们所做出的这种复杂性而又差异性很大的预期进行准确的计算,不仅根本不可能,而且也是荒谬的。同时,由于货币当局与汇市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的货币当局无法获得准确确定均衡汇率所需的完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供求变化而导致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亦使得货币当局确定汇率时时间滞后,甚至判断失误。所以货币当局根本不可能计算出一个回市出清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如此,货币当局因信息不完全而盲目入市干预汇市,还会出现判断失误,导致干预失败。

固定汇率下,一国货币当局不仅要确定一个汇率水平,而且还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的干预,以使汇率水平趋于稳定。然而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是花费成本的,而且干预汇市、稳定汇率的成本是相当大的,这是固定汇率制又一缺陷。

固定汇率制的第三个缺陷是难以抵御外部投机的冲击。因为在固定汇率制下,当一国国内信贷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将迫使政府动用国际储备来稳定价格,而一国的储备是有限的,随着国内信贷的不断扩张,国际储备将逐渐耗损殆尽,进而引发外部投资的攻击,并且最终迫使国家汇率制度崩溃,产生货币危机。

固定汇率制的最后一个缺陷是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那么该国采用货币政策来阻止经济波动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效力是非常有限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只能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减,而对实际产量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安全流动和固定汇率三者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二。因此,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固定汇率制下的一国货币政策也就缺乏独立性了。

而相对于钉住汇率制这种固定汇率制而言,浮动汇率制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有多方面优点:一是均衡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外汇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二是由于以市场供求来决定汇率水平,资本的流进与流出只会引起汇率水平的升降,而不会改变货币供应量,因而货币政策也就有很大的独立性;三是由于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变动是在连续、轻微、小幅度的变动,投机者获利甚微,因而缺乏形成预期的投机狂潮。当然,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浮动汇率制实施的过程来看,也存在一个最大的基本缺陷:汇市多重均衡的存在使得汇率出现严重高估和低估,造成汇率过度波动,从而使得外汇资源难以达到最优配置。但浮动汇率制毕竟是依靠市场力量而运行,没有政府过高的干预成本,并且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选择浮动汇率制是基本趋势[4]。

通过对拉丁美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汇率制度正负面效应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那种汇率制度,均需要合适的经济政策,健全的制度以及有效率的市场基础做配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于发展阶段各异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应依据不同国家的经济规模、通货膨胀程度、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资本的流动性等综合因素,平衡取舍,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

三、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的启示

德莫克等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较微薄弱,实现固定汇率制度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或许可以从拉丁美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经济金融相对平稳的运作中得到验证。但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对汇率稳定的承诺降低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积极性,还可能鼓励市场主体的投机行为,金融危险不断积累,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成本往往较高。这一结论对我国目前的汇率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与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人民币汇率趋向浮动汇率制度是未来的基本趋势。但是现阶段乃至今后3-5年时间内,我国还不完全具备选择浮动汇率制的基本条件。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只能分两步走:第一步现阶段实行在一定目标范围内自行浮动的目标区汇率;第二步在目标区汇率制的基础上与人民币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之后,再把目标区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浮动汇率制选择。

(一)现行汇率制度仍然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政策选择

发展中国家实行固定钉住汇率制度可以有效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避免危机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成本。这种节省的成本可以看作一种隐性收益。与这种隐性收益相比较,对外贸易在危机后发展减速的损失可以说微不足道了。其实就我国当前形势来看,即使进行货币贬值也未必能够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根据亚历山大的国际收支吸收理论,国际收支是国民收入和国内支出的差额,要通过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只有在增加国民收入,或者降低国内支出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但是降低国内支出显然与我国当时执行的扩大内需的政策相抵触;而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且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对价格信号反应不够灵敏,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受到限制,国民收入难以因贬值而大幅度增加。两个因素就使得在当时的情况下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很小了。而且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品只占全部商品的较少比例且品种非常有限,服务业和众多产品均属于非贸易品,汇率放大效应极为明显。若实行贬值政策,可能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提高和进口的大量增加,不仅国际收支状况难以改善,还会引发国内经济的混乱。所以就当时来看,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不仅有利于遏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也是符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要求的。

同时,鉴于固定钉住汇率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的有效性,近期内继续目前的汇率安排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金融秩序并未稳定,地区性金融危机仍然此起彼伏;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将加快,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金融的不确定因素,防范危机压力仍然很大。我国金融体系也存在很多危机隐患:国有银行不良债权负担严重;会计、信息批露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等等。与此同时,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分离使得我国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不健全。所以,为了保证金融安全,我国目前仍然需要坚持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以此作为危机的缓冲器。

(二)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坚持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不等于说目前的汇率安排将成为我国长期的制度选择。

一方面,由于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下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危机成本相对较高,加之汇率因固定而丧失其价格信号作用,容易导致国际经济交往的低效率。所以通过实行固定钉住汇率制度来防范金融危机不能作为长久之计,只能看作体制不完善时期的一种过度性策略。在过渡期内,应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实际经济的发展来提升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

而且,固定汇率制与我国长远的经济模式定位不符。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观点,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是不可兼得的。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但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但必须使汇率自由浮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不可能依附于任何国家,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在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资本自由流动必将成为加入WTO后我国的现实选择。取消固定汇率制度将是必然选择[5]。

另一方面,我国并不具备固定钉住汇率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人民币钉住美元相当于在中美建立一个通货区,区内货币名义汇率固定。加入通货区可以避免汇率波动对贸易和物价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从而有助于国际分工、投资机会和生产空间的扩大,这是收益;也会到来一定代价,例如固定名义汇率使成员国运用汇率政策的自由受到限制,对于非稳定性资本流动控制能力也下降。最适通货区理论认为只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加入通货区的收益才能大于代价,才是可行的:(1)生产要素自由流动;(2)经济高度开放;(3)高度的产品多样化;(4)国际金融和政策高度一体化;(5)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6](p128)。中美之间不具备通货膨胀区所要求的内部条件,固定汇率制度从较长期看是无法维持的。

那么,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目标应该是什么呢?从目前国际汇率体系演变趋势看,我们认为顺应汇率体系两极化演变的潮流,人民币汇率制度长远改革应该放弃中间汇率制度而选择浮动汇率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看法可以概括为:目前仍须坚持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但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是改革的长远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从拉美金融危机看汇率制度的发展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