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脉搏--内心的感觉_横隔膜论文

歌唱的脉搏--内心的感觉_横隔膜论文

歌唱的脉搏——内在感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脉搏论文,感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感觉,是指在歌唱的机能运动过程中,生理或心理产生的精神触觉感应。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概念就是建立在一种内在感觉之上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概念便是正确的感觉。正确的歌唱感觉是声音无数次、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在感觉的积累,是歌唱家艺术气质熟练技巧的体现。歌唱和任何音乐艺术一样,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声音训练的结果,就是在瞬间完成它的表现,我们无法使它停顿下来校正它的偏颇之处,所要做和能做到的则是在我们所知的歌唱机能按发声要求工作时,传导给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对于歌唱的意念控制;这个意念控制则包涵了歌唱中呼吸的感觉、喉头的感觉、口咽腔的感觉以及声音共鸣、位置的感觉等等,从而成为歌唱的主体概念——声音的总体形象感觉。在歌唱时,尤其在声音训练中,歌唱者身体的各个部位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感觉,这些感觉的产生与人的发声机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触摸歌唱的内在感觉,即是把握歌唱的脉搏,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呼吸的机理转化为呼吸的感觉

首先,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感觉不是机理的运动,而是运动的信息反应。因此,呼吸的机理转化为感觉只能是呼吸正常运作而建立的准确的呼吸效果,并由此才能准确地下意识地调整呼吸机能的运动。

歌唱的呼吸就象提琴家演奏提琴,演奏家将弓子放到琴弦上的压力和弓子与琴弦的摩擦有一个准确适当的度一样。歌唱者要唱好每一个音,就要调整好呼吸量,而音的高低强弱,却是本能的计算,这个计算是模糊的,绝不可能象做化学试验那样,用量杯做出一个度来。因而,歌唱中对声音的要求正是通过对声音的感觉,使歌唱者十分自然地决定出对各不同音高所需的恰当气息量,并根据声音的实际效果来分析、判定其准确程度。实际上,内在感觉是既细腻又笼统的,呼吸状态的些微调整都会产生感觉上的变化,如呼吸系统动作的懒惰受各方面的影响难以避免,但是感觉会敏锐地反映到大脑神经中枢,歌者就必须求助于有意识的机能调整,来解决呼吸动作的不合适状态。在歌唱中不同旋律上音高的不同变化调节,使歌唱者的思维循环急速进行,从而为不同的音高和力度输送恰当的气息量。这个急速的循环过程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每一个音所得到的呼吸量准确与否进行研究分析的。我们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它对于声音配合的总体完整性,即是呼吸活动中,呼吸与歌唱的连贯性。在声音的正常行进中,呼吸形成了准确的内在感觉的定式,成为自然的、系统的。下意识的供给。大脑神经的快速反应使每个相连的音的力度及音高变化瞬间完整地连接起来。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准确的感觉——在整个声区的统一连贯上,都是经过一个认真琢磨过程后形成的各个不同声音的感觉基点的串联。

呼吸是同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歌唱的呼吸则有别于自然的呼吸。因此在歌唱训练中,形象地启发和寻求贴切的感觉显得格外重要,要知道怎样做,更应知道这样做或那样做的感觉。因为这时的感觉是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信息,而不单单是肌肉的运动。我们都知道,呼吸气是在肺里,但歌唱需要深而饱满的气息,即常说的胸腹式呼吸,要求横隔膜的扩张。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气是不可能吸到下面那些部位的,生理上需要做到的是让肺叶充满了气而造成横隔膜的下沉,以达到深的呼吸。但对初学者来说,饱满的呼吸却又往往造成胸部的僵硬,对振源体产生过份压力,而得不到正确的内在感觉的信息。假如我们用平躺在床上、或者躬身吸气的办法,便有气息吸在横隔膜上的内在感觉。又有人往往在连续演唱至高音时,呼吸提升,横隔膜软弱无力时,不妨让歌者试着抬一下钢琴,马上就会获得横隔膜下沉、腰肌用力的感觉。当我们要求得到饱满而柔和的声音时,呼吸是平滑流动的,象是在温柔的抚摸声带,伴之以呼吸肌肉群的平滑稳定地动作,这种流畅地平滑动作首先建立在我们对声音要求的想象里,我们并没有看到气息是怎样去抚摸声带,只是通过所需的呼吸量的本能计算,并由振源体的内在感觉和声音效果来认定它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呼吸运动的这些内在感觉,使得呼吸运用准确而稳定。

二、发声器官和声音统一的内在感觉

歌唱器官的准确状态决定了声音的良好形象。如果歌唱器官处在一种不稳定或错误的状态下,那么声音也必是不稳定和错误的。我们不妨把歌唱想象为三位一体的运动结构——呼吸的机能,喉部器官、口、咽形态的机能和声音的效果来定位。这个三位一体统一协调使歌唱者得到了符合要求的美妙歌声。本文的第一部分,谈到了呼吸的内在感觉,那么在歌唱的总体过程中,任何部位运动的细微的或强烈的种种感觉,积累、汇合成一个正确的歌唱状态、一个繁杂的大脑信息储存的综合感觉体验。准确的感觉体验是美妙的,它将赋予优美的歌声来证明这一点。

发声器官的正确形态除了自然的、天生的本能状态外,歌唱则是一种超自然形象状态的建立和运用。呼吸通过和振源体的接触,为了得到音高和不同母音所必需的条件——喉器的生理形态,歌唱者要准确调节自己的声带和共鸣腔。从一系列正确调节中产生的声音感觉形象中,来认识所有母音在各个声区的发声,不断重复正确的振源体、共鸣体调整,从而获得对歌声的明晰准确的感受,以得到超自然本能的歌唱能力。中国的传统唱法里有“字字如贯珠”的形象比喻,要做到字字圆润如珠,声声连接如线,首先是大脑接收的声音形象的内在感觉,在生理的运动调节上一定要有统一的声束感和高位共鸣点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升腾的、脱离了物质羁绊的感觉,成为物理的优美的振动感应。也是经过努力集中注意力和经常重复由大脑记录这种内在感觉而逐渐对这种集中了的声音感觉所构成的心理印象,就象一块璞玉由于精心雕刻而终成玉器一样,最终清晰地显现出它的形象音感。

形象感觉是最丰富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国当代著名发声生理学家于松将歌唱发声时所产生的感觉,归纳为九个区域:一、前腭区,二、后腭区,三、后咽壁区,四、喉区,五、额面区,六、气管内区,七、胸区,八、腹区,九、下腹区。并构成了一种感觉“键盘”——《歌唱发声生理声学》。其中阐述了前三个区位在声音作用下产生内感刺激,是由“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别传导的……,有时可以准确地区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声音训练中,我们的内感器接受的刺激—信息传导,正确调整了声音的“安放”位置和声音“形状”。喉区“收集的只是十分微弱并且常常是几乎感觉不到的本体分散的刺激”。喉区在歌唱生理作用中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歌者的基本声音素质,但是我们很难感受到它的内感刺激,总是由其它区位总体协调的控制而正确运动的,并由此判定其运动的准确性。如果说在喉区有明显刺激感时,往往是喉区机理变化(如病变)而从总体协调中的分离、失控。五区“包括整个面部骨胳和受到由喉头软骨、经骨传导来的,有时是很强烈的振动刺激,大部分为三叉神经所感受”。这个部位的振动感即是声束在面罩的共鸣效果、音色效果的集中表现,是前三个区位的正确状态的引申效果。六区是“内感刺激很少被认识的区域”。发声中它只是一个支配地位不高的气息通道。七区“产生振动分散的刺激”。八区、九区“产生的本体刺激,在发音时刺激强度特别大。因为此区域所产生的运动感,即为歌唱的气息支柱。

内在感觉的体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但它的发声机理却是客观的,歌唱家对于整个发声机能的运用所产生的感觉非常敏锐,犹如一个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在驾车行进的过程中,车况的任何异动都会传导到他的敏锐的感觉神经中,从而判断出问题的症结和大致的严重程度。歌唱家必是感觉灵敏的人,思想情感丰富的人,有一个良好的嗓音,却没有良好感觉,总是难以调整好歌唱的状态,体会不到歌唱的精美之处。现实中,我们常见到一些盲目的歌手,一言以蔽之:“没感觉”,形成了歌唱发展的障碍。

三、内在感觉是发声机能的“导航仪”

一个真正优秀的歌唱者能够体验到每一个调节所产生的感觉。因为我们知道,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良好的感觉,但是他能够明白在失去某些感觉时,到哪里去找问题。准确美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的信息概念中,反作用于发声机能的状态。一旦失去了这种感觉,歌手就会意识到发声机理不正常的状况,分析、捕捉发生的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调节。歌唱者如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发声器官的使用上,不用心体会研究声音感觉和机能重要的联系作用,那将难以得到稳定的声音概念。声音的感觉形象必须首先建立在头脑里——成为思想里的机能做形——歌唱机能的实际运用——反馈的声音感觉,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才将对声音的调节更为有利。

歌唱者的感觉没有绝对一致的定式,它是声音稳定发展的总结,每一位歌唱家都会根据自身的训练方式和正确的歌唱方法中所获得的声音效果里,谈出自己奇妙的内在感觉来。

在歌唱的复杂过程中,内在感觉是重要的导航仪,是歌唱的脉象。把握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使歌唱更具生命力。

标签:;  

歌唱的脉搏--内心的感觉_横隔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