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教育的本质和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教育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问教育的本质
冠以“教育”之名的很多,比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等。新加入这个行列的就是网络教育。这个新成员的本质是什么呢?跟原先的种种“教育”又是什么关系呢?
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就有教育,如陶器师傅教徒弟如何制作陶器。这种言传身教就是教育的最初形式,其中包含如下要素:具有两个当面互动的角色——教人者和学习者;具有两个当面互动的行为——教和学;教和学有共同作用的对象,如制作陶器;教和学互动后产生结果,如学习者由原来的不会到会、不知到知。言传身教是一种口头形式的教育,有了文字以后基于文字的书面教育就出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这个行为成为一种职业,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角色——教师,同样,学这个行为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以及相应的社会角色——学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门的互动场所便成为学校。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是基于知识结构的分类,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则是基于学习者的分类,远程教育是基于教与学双方在时空间上的关系的分类,而网络教育则是基于教与学的手段的分类。那么,各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关于上述四个要素的理论和相关实践所形成的体系。以孔子办“私学”为例。关于为师者,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关于学习者,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关于学习方法,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把这些思想同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就构成了孔子的教育本质。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几千年来教、学理论层出不穷,而上面提到的最初形式一直是各种理论的底层框架——正是这个底层框架在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后因网络技术的冲击而正在发生变化。
网上学习不等于网络教育
网上学习不等于网络教育。为什么?因为网络技术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教育要定位在“适合于网络时代的一种教育”这个高度。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有关网络教育的教学理论视为关于教育手段的理论,而应视为关于网络时代从事教育所需要的教学理论。
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它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使人类能够超越时空而实现资源的实时或非实时的共享。这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革命:一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与获取的革命,二是无界革命,网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界限,三是资源的优化与利用上的革命。资源的数字化存贮与获取和无界革命已为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利用铺平了道路。
看到网络技术给教育所带来的上述三项革命,我们就会认识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重大意义: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而网络技术可以说为实现这个千年理想铺平了道路;网络技术使我们能够把最好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实现无界共享,为消除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教育上的不平等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使我们能够克服时空间上的障碍,使“活到老、学到老”的千年理想能够成为现实。
我国的大专院校被分为一、二、三类等。我们不禁要间,明明知道什么是一类,而且一类要比其他类好,为什么不只办一类而摈弃其余?难道我们的教育理想不是要为公民提供一流教育吗?回答是,我国经济还很困难,只能退而求其次。显而易见,这个回答在网络时代就难以令人信服了——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以克服。
基于资源的学与教——网络教育的教、学理论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有关于前面所说的底层框架的四个要素的理论与实践,否则就不能称为教育。我们把网络教育定位在“适合于网络时代的一种教育”,那么,它的教和学的理论是什么呢?回答是:基于资源的学与教。请注意顺序的变化——学在前、教在后。
基于资源学习是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的。相比之下,基于资源学习的显著特点是没有指定的教室,没有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类、多模态首要学习资源及助学资源进行独立、自主、自发的学习。
在课堂学习和基于资源学习的特点和差异的深层次上,是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的不同。课堂学习体现的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模式,有限的物理空间、有限的人数和有限的教师,以及在有限的活动范围内可获取的有限资源,必然带来时间上的“有限”,即必须在规定的有限时间段内完成学业。这些“有限”构成了精英教育的非普及性、不均等性和资源为少数人群享用的独占性。与此相适应的便是精英教育思想,首先是针对少数人群的精英课程设置,其次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基于资源学习的要素有以下诸方面:资源开发与建设处于首要地位;学生对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目的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和策划,学会对色彩斑斓的资源实行按需分类、筛选和管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很好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学会快捷有效地使用资源,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和方法;资源提供者为学习者提供的多种助学服务体系;资源提供者构建一整套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对资源开发自身和资源实际使用状况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建立一套针对各类专业人员包括学生的培训机制。
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
如何把基于资源学习这个理念在网络教育中加以贯彻,使得网络教育这个溉念不再仅仅指教育手段的更新,同时也随之有教育理念的更新?
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评估、教育质量监控等;而衡量网络教育的标准,核心是看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把一门课制作成课件放到网上去,学生上网学习,这是网上学习,但只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学习行为,决不等于网络教育。
我认为,网络教育体系可以围绕十二个字来构建:创资源、重服务、抓过程、施监控、保质量、出效益。资源包括供学生用的首要学习资源和元资源、供辅导教师用的助教首要资源和元资源、供开发人员用的原始资源和供研究人员用的再生资源。服务包括助学支持服务、助教支持服务和助研支持服务。过程指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进行程序化、标准化和优化。其中资源利用过程包括学习过程、辅导过程和测试过程三个方面。监控是对过程的“三化”实施的动态跟踪与评估,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则出自资源、服务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保证质量的问题,都要有质量监控标准和监控措施。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来自质量,质量出自过程,过程就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三化”。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是在围绕着上面所说的十二个字来进行体系的建设。
网络教育:本世纪的主流
如果按照本文对网络教育的理解来定位,那么可以说,现在是传统的校园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成熟的网络教育的过渡转型期。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网络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上准备不够。通俗地说,不是电脑问题,是人脑问题。以外语的教与学为例,思想上准备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口头上;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思维定势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不够;对社会赋予校园和教室的非学术职能的反思不够;对以课文为中心的教、教材与学三者形成的定势的反思不够;尚未推行把教变成学的一部分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作为“适合于网络时代的一种教育”,网络教育应该是本世纪的主流教育模式。从这个高度出发,网络教育才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我觉得现在的网络教育就像是未出世的胎儿,如果把她定位成多一个赚钱的渠道或手段,那么,这个胎儿在未出世之前就已经注定是个长不大的畸形儿。作为网络学院,实在是应该向这个胎儿注入营养,让她发育正常,而不是榨取她尚未能提供的资源。另外,在宏观战略布局的层面上,也应该把传统的校园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关系定位在前者向后者过渡,而不是后者仅仅是前者可有可无的补充。
当然也必须看到,无论网络教育的系统多么完善,它还是有两个不可逾越的弱点,那就是校园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魅力。在不远的将来,现在的校园教育是网络教育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学生到校园来就像网上学习之后到母校“度假”,接受当面的熏陶。这是不是有点像轮回到言传身教的那种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模式呢?
结束本文的时候特别需要交待一下,这里所谈论的关于网络教育本质与定位的林林总总,还只是初步地搭一个框架,需要做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要素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