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这些问题查找出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只有有效规避施工技术的问题,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综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施工技术不当、现场施工管理松懈,可想而知难以打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与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确保建筑质量安全。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全面保障技术管理的工作效率,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根据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公告,当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遇到土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即软土地基时,需要及时实施相关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其中,土壤等条件不同,具体处理措施也不同。它遵循的关键原则是地基处理技术的合理选择。由于软土地基变异性大,对建设项目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目的是最小化软土地基变形的可能性。其中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强夯法、置换法、换垫层法、化学加固法以及挤密砂桩法等等,对软土基地进行处理的关键在于对建筑工程所在软土地基类型的准确分析以及恰当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及相关技术运用。
1.2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桩基础施工,是整体施工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设计分为正常施工以及承载能力极限施工,建筑桩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结合承载形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摩擦型桩,另外一种是承载型桩。根据成桩的方法可以分为非挤压涂装以及挤土桩等。基桩在制作过程中的材料也存在不同,主要分为木桩和钢桩,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不同,导致施工方案也不同,所以,土木工程进行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桩型。
1.3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关键内容之一,主要是减少建筑工程中的漏水和渗漏,这是浴室、厨房等领域中常用的。同时,在防水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防水系数达到相关标准,必须采用防水性能强的卷材,并通过抽样分析来检验材料的质量和防水性能。此外,有必要配合根据施工情况选择相对合适的施工工艺,以提高施工项目的施工效果。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经常容易发渗漏的位置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掌控,并且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处理,降低建筑工程渗漏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
2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与现场管理能力的对策
2.1创新是效益之源
相比其他行业,建筑工程属于传统型产业,它沿袭历史的包袱可能更重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创新精神相对不足。前面谈到施工技术要规范高效,与这里讲到的创新是两回事。现代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因为这样才能既保证质量又有效率。但讲究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不是要牺牲创新,恰恰相反的是现代工业创新力度决定了产品和企业的命运。举个简单例子,诺基亚手机现在只有在老人机里才见得到,但是七八年前它可是手机行业的老大,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凭什么将诺基亚赶下台的,毫无疑问是操作的体验性和性能的先进性,这就是创新的结果。传统建筑作业模式几乎几十年也没有多大变化,很少专门编制工艺文件,因为操作已经固化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工业生产对工艺的要求近乎“苛刻”,为了节省几秒钟也会调整工艺顺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然建筑与一般工业特点不同,产品固定,生产周期长,但需根据产品特征灵活调整工艺秩序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肯钻研,一个小小的改进可能节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例如很多高层公共建筑外墙上采用大悬挑结构,传统做法是采用型钢一次性搭设外挑结构平台,然后再设模板支架和浇筑混凝土。这种做法很少人怀疑,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如果换一种做法,采用分段搭设施工技术,搭设难度和费用都会明显下降。这种做法的原理是沿外挑结构横向设置≥1条施工缝,从内向外分段施工,利用已成型的结构承担吊杆斜拉荷载。这种施工方法搭架成本不及落地架的1/10,仅为传统型钢挑架的30%~50%[3]。可见,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固然可以提高效率,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创新仍然可以创造可观的效益。
2.2推广绿色施工技术
推广绿色施工技术,不仅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对建筑企业自身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国家从降低能耗、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的角度推广绿色施工技术,而建筑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可以节约成本,改善建筑性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4]。例如施工现场采用LED节能灯代替传统灯具,一个建筑面积25万m2的项目,整个工期下来可以节省资金4万元。对于这样一个工程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再加上其他各种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累积起来也十分可观,例如应用PVC塑料模板配合以前用剩的木模板,又可节约7万元。除了产生效益上的好处,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有助于实现标准化施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都应当认真对待。
2.3现场管理应采用动态管理策略
动态管理思想源于戴明的PDCA循环,它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成为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也就是符合前面提到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原则。PDCA循环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4个环节,循环滚动,不断提高。引入这种方法的真正意义一个是指明了理性的工作思路,开展一项工作首先应该制定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和具体安排;然后要按计划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检查,以发现问题,分析总结那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要推广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这样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另一个是管理是动态的,固定不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建筑工程,同样也不适用于其他很多行业的管理活动。同理尽管PDCA循环多用于质量管理,但用于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活动也一样有效。
2.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管理
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安全是第一个关键。因此,在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有必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通过制度保障确保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使他们了解和熟悉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在现场管理的各种因素中人始终是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所以要把提高人员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工作积极的员工队伍。而在队伍管理中,应根据工程性质和客观条件,制定合理的奖罚、待遇标准,从而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队伍的能量,使工程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形象,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必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鲜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四川建材,2019,45(11):113-114.
[2]李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居舍,2019(31):144+178.
论文作者:胡姝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