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六书”初探论文

造字“六书”初探

侯慧庆

内容摘要: 造字“六书”,就是造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从产生之初到最后的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过几代大家的不断思考与沉淀,最后集众家之长而定型,沿用至今,今天我们所用的六书,其命名、顺序、内涵均有所固定。

关键词: 造字法 “六书”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的方法,此“六书”既规定其叫法,同时也规定其顺序和每一种具体造字方法的注释。我们现在所沿用的“六书”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修正与完善,经历几代大家的不断思考与沉淀,最后集众家之长而定型,沿用至今。

“六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书”有词无义,也就是说,《周礼》提出来“六书”一说,但是并没有对“六书”做进一步的解释。所以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六书”有其词而无其义。

首先,在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时,应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并邀请工程造价一线从业人员对企业内部业务进行讲解。通过实训的方式给学生营造真实的操作环境,使其对实际的业务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其次,在企业设置并完善实习生制度。应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要合理利用已建或在建的相关工程资料来检验学生的工程造价技能,并利用激励和淘汰机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应的工程计量和计价任务,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最终优秀毕业实习生获得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工程获得了锻炼与实习的机会。

到了西汉,刘歆著《七略》,此书虽到唐末的时候已经遗失,但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其中保留了《七略》的概貌,而对“六书”的认识就是其完整保留的内容之一。所以关于“六书”的记录“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我们可以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读到,但此内容的源头要追溯到更早的西汉刘歆著的《七略》,这是继《周礼》中出现“六书”一词之后关于“六书”的最早的注释,从时间上来排列,六书最早的注释应该追溯到西汉时代。现在我们提到关于六的定名之说,一般都说是班固《汉书·艺文志》为六书定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刘歆的《七略》,但因为刘歆的《七略》已经遗失,所以,依照有据可查理念,我们通常说班固为六书定名。

东汉的郑玄著《礼记注》,其中关于六书的记录直接引用同为东汉的郑众的观点和认识,“郑司农(指郑众)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也就是说,东汉郑玄对“六书”的注释,其实直接引用了郑众的,所以,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的“六书”观其实是郑众提出的。因为郑众关于“六书”的记录的著作《周礼解诂》也已经遗失,所以,提到这个版本的”“六书””,我们会说“郑玄注引郑众说”,郑玄和郑众都对《周礼》进行了注释,在各自注释中,关于“六书”的注释,郑玄直接引用了郑众的注释。

虽然有大量的终端网点在销售产品,但在平时工作中,销售经理侧重于对短期内销量的关注,没有建立健全的终端数据库。销售经理只是对规模终端商亲自做了客情维护,但是,要想牢牢把控渠道必须“抓大不放斜,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终端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终端店具体的地址、店主姓名、电话、经营本公司产品品种和数量、每家店的销量概况等。

东汉学者许慎在刘歆的“六书”说基础上,对“六书”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注解,其著作《说文解字》: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注释,具体而全面,“六书”中每一种方法都做了详尽的解释,并举例说明,其内容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进入会意造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简单来说,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构成合体字,产生新的汉字,新汉字的意义靠两个独体字意义组合产生。例如,木和目合在一起,由目在树梢产生观察瞭望之义在进而引出相的意义仔细观察;手在树上,表示采摘,产生汉字采和其意义;左边一个耳朵,右边一只手,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产生汉字取及其意义;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表示跟随、相随,产生汉字从及其意义。(见表四)

象形居于首位,有其一定的道理。关于汉字的起源,我国古典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内容,有对前文字时期的记录,这里先不论。而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雏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指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有记录“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汉字在产生之初,就属于象形字,所以,造字“六书”之首为象形有其道理。

总体来说,从《周礼》的“六书”第一次产生起,对“六书”的定名和注释经历了班固、郑玄(引郑众)和许慎三大家的锤炼,成熟定型而演变至今。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今天沿用的“六书”观念,采用了班固“六书”说的顺序、许慎的命名。

实验数据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是提升科研成果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可靠。任何科学实验数据都来不得虚假捏造和伪造。而有些研究生缺乏吃苦耐劳肯于钻研精神,不甘于在实验室进行枯燥试验和研究,以不实的态度、敷衍塞责地对待实验,致使实验数据获取不合理不准确。为了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任务或论文写作,只得“借鉴”引用他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修改、删减、伪造实验数据,然后变成自己论文的数据,以蒙混过关。这种不负责任的科学研究态度是坚决要不得的,也是不道德的,长此以往,对于我国研究生质量的培养危害是极大的。

象形字从外在的结构上来看,多为独体字,比如:人、耳、门、手、水(见表二)。而指事字是如何产生的呢,《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通俗来讲,就是在已有的象形独体字的某一部位加一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某一概念或某一事物而产生的汉字。例如,刀是象形独体字,在象形字刀的体现刀刃的线条上标上一符号,就是新的汉字刃,而这个刃字就是指事字;在象形文字皿的里面加一点就成了血,表示盛血于器皿中;象形文字木的最上面加一小横,表示树梢、末端就成了汉字末,在最下面加一小横,表示树根,根部,就成了汉字本,在木的中间加一横表示树干、主干就成了汉字朱。(见表三)所以,象形然后指事,符合汉字产生的内在发展规律。

但是目前很少有对稻谷中微量叶黄素检测的研究。叶黄素在提取过程中会受到有机溶剂及用量、KOH甲醇溶液质量浓度及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抗氧化剂BHT添加量的影响,各个因素对叶黄素提取量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通过运用HPLC-DAD法定量检测稻谷中叶黄素的含量,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各个提取条件,并建立各因素与叶黄素提取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高效提取与测定稻谷中叶黄素提供参考。

而形声字,就是把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进行标类注音,产生的新的汉字,也就是说一个独体字表示这个新汉字的声音,一个独体字表示这个新汉字的意义,例如,河左边是水,表示河的基本意义,右边的可,表示河的相近的声音;诗的左边是言,表示诗的意义,右边是寺,表示诗的相近的声音。这种能够标类注音,分别表示声音和意义的汉字就是形声字。相对于上面的三种造字方法,由于形声造字方法的便利,使得现代汉字中90%都是形声字。

虽然,我们说造字“六书”,但实际上,“六书”中只有前面四种可以造出新的汉字,后面的转注和假借不会产生新的汉字,所以严格意义上,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六书”中的“四体二用”说,四体指四种造字法,二用指两种用字法。

转注,简单来说就是互训,两个汉字用来互相解释彼此的意义,例如,《说文解字》中,老,考也;考,老也。考和老互相解释彼此的意义,但并没有产生新的汉字。而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汉字中本来没有这个字,但是取一个跟它有相同或相近的声音的汉字来使用,例如,表示方向的“北”其本意是“背”,造字之初“北”是指两人相背而立,表示背,表示北方的北没有其字,所以借用了表示相背意义拥有相近声音的北表示北方,后世为了区分两字才产生了北和背,各自拥有各自的意义。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造字“六书”,产生于汉字之后,也就是说,先产生了汉字,然后后代文字学家依据汉字的类别总结和归纳出了六种方法,统称“六书”。

(作者介绍: 侯慧庆,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标签:;  ;  ;  ;  

造字“六书”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