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海市立医院西院区门诊部 山东威海 264200;2.威海市立医院西院区输液室 山东威海 2642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共48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再经静脉鞘内输液,并辅以相应护理应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建立的静脉鞘内行输液治疗,解决了心律失常患者需在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的临床要求,不仅减轻了治疗工作量,还避免了患者疼痛,为护理工作提供便利。并在护理治疗方法和相应护理方式的配合下提升了工作效率。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时,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临床疗效,且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在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配合应用下,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明显缓解,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静脉鞘内输液法;护理对策
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介入治疗中必须建立静脉通道,以在检查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的同时提供必要的药物帮助,此外,还为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抢救提供渠道[1]。就临床经验来看,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是基于现代医学医疗支持的全新尝试,不仅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优化相关应用,还需强化护理工作,优化治疗平台及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及护理对策,研究过程中选取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应用,并辅以相应护理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共4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再经静脉鞘内输液。该次研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45.2±11.4)岁。患者住院时间为3-5d。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中,对患者施以局部麻醉后,以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行穿刺建鞘。应用静脉鞘内输液法,要排清静脉鞘内空气,将同肝素盐水相连的输液器与其头皮针分离,再实现同静脉鞘附属连接管之间的三向连通,完成输液通道建立。治疗过程中需对液体高度和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控制,且具体应用中需实现无菌操作。
1.2.2 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
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及指导。患者术前3-6d无需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前6-8h需禁食;术前备皮,清理皮肤;术前需将患者的随身配饰除去,需佩戴腕带,为术中查对提供便利;需遵从医嘱例行检查,项目有:X线胸片、血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出血及凝血时间等;术前1d,需帮助及引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避免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2 术中护理
进入手术间前,需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检查结果进行核对,并在签署手术同意书后进入,且患者需换无菌鞋;患者身体与相关检测装置连接,穿刺部位需行消毒处理,铺敷;术中,手术医生需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行动脉穿刺及建鞘处理,护士需与医生配合完成静脉鞘管的连接输液,并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若术中患者出现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症状,需再增加输液组时,可从已建立的三向通道另一侧进行连接,予以急救输液;术中需准备多巴胺、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一般抢救药品,护理人员可将其提前完成抽吸,置于无菌盘,便于患者出现突发状况时进行急救处理。
需对呼吸机、除颤仪、喉镜等常规器材进行检查,完善备用处理;密切观察及分析患者输液状况,并对输液量和输液速度进行控制与调整,避免出现并发症;严密检测术中患者出血量、心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分析患者是否出现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性心律失常并发症,若检测分析有并发症出现,则协同医生紧急处理。
拔鞘后,患者出现进行性心律减慢、恶心呕吐、血压骤降等一系列症状时,护士需协同医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保证患者依据医嘱用药,并严密检测患者意识状况及生命体征,在各项指数达到标准要求后,将患者转入病房。
1.2.2.3 术后护理
术后,需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出血状况,以及皮肤黏膜是否有皮下血肿和瘀斑等;观察患者术肢皮肤颜色、末梢皮温及动脉搏动情况;术后24h,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喘及胸闷等情况,强化护理管理。
2 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在经介入治疗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及系统化的规范性针对护理后,均痊愈出现,未存在并发症。由此可见,临床上行静脉鞘内输液法应用时,不仅充分体现了其治疗方法的先进性及治疗有效性,更凸显了手术治疗同护理工作间的紧密协作,充分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两者协同应用下提高治疗效率。
3 讨论
临床上,介入治疗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具有简单易行性,不仅在减少静脉穿刺步骤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术中疼痛,还为输液运行提供了平台,使其更加畅通,且调节活动更加方便[2]。另外,在术中加大了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使抢救用药更加便捷,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率,且不会造成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
临床中,静脉鞘内输液法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尤其是在术后拔鞘环节,治疗中,需强化该环节的护理控制,优化治疗效果[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对所选取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协调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应用,其具有简单易行且应用成本低、治疗风险小的显著特点,并辅以相应护理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时,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临床疗效,且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在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配合应用下,患者临床病症明显缓解,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丽,王咏梅,郑亚西.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中静脉鞘内输液法的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4):2283-2284.
[2]朱祠祯.介绍一种加快输液的方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03):2230.
[3]杨莘.静脉输液护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0.
论文作者:刘丽珍, 于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方法论文; 威海论文; 术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