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荔枝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张规富[1]2004年在《荔枝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荔枝果实风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之一。荔枝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栽培管理粗放、座果率低、裂果较严重、良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却限制着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荔枝的光合性能,不仅可以加深对其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系统认识,而且可以为荔枝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对田间条件下3年生状元红、妃子笑、糯米糍等荔枝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荔枝品种具明显的日变化,老梢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有双峰和叁峰两种类型,新梢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有单峰和叁峰两种类型。高峰值出现在1日中的9:00和15:00左右,状元红在1日中Pn最大值为11.21μmol·m~(-2)·s~(-1);妃子笑为8.14μmol·m~(-2)·s~(-1);糯米糍为9.74μmol·m~(-2)·s~(-1)。用观测期内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和日均值的平均值进行分析,表明糯米糍(6.3μmol·m~(-2)·s~(-1))的光合作用最强,状元红(5.98μmol·m~(-2)·s~(-1))次之,妃子笑(5.93μmol·m~(-2)·s~(-1))的光合作用最弱。 2.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_2的响应存在饱和效应,光补偿点为37.4-80.03μmol·m~(-2)·s~(-1),光饱和点为786-163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05-0.0317。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均较强。荔枝Co_2补偿点为17.52-176.59μmol·mol~(-1),饱和点为654-1450μmol·mol~(-1),羧化效率为0.003-0.025。综合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荔枝具有明显的C_3植物特征。供试品种中妃子笑利用强弱光以及高低CO_2浓度的能力均优于另两个品种。供试品种的光合适温为26-32℃,妃子笑和糯米糍对温度的适应性比状元红强。 3.荔枝品种具明显的月份变化,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别。在田间条件下,状元红与妃子笑、糯米糍的月份变化有一定差别,后二者相同,观测期内5月净光合速率值最大,1月最小。 4.田间条件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变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5.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糸不明显。

高光林[2]2003年在《盐胁迫对不同砧穗组合梨幼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光合作用是果树生长发育的基础,它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盐害又严重限制了果树的光合作用,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生产上果树植株大多由嫁接繁殖而来,因此,研究盐胁迫下不同砧穗组合果树的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意义重大,但至今对盐胁迫下果树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以及砧木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报道不多,也无统一认识和定论。本研究以我国南北方常用梨树砧木豆梨和杜梨及目前我国种植较多的丰水梨新品种设计成二个砧穗组合以及豆梨和杜梨两种砧木共4种试材处理,分别设对照和土壤含盐量(NaCl)为0.3%、和0.6%的行处理,用CIRAS-1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它们在盐处理下的光合特性、光合日变化、对光强和CO_2的响应特性以及室内测定了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及O·_2~-的产生速率和MDA含量等伤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盐胁迫对梨光合特性影响 (1)不同砧木对盐处理下的丰水梨叶片光合作用反应有显着影响;(2)在相同条件下杜梨以及以杜梨为砧的丰水梨分别较豆梨以及以豆梨为砧的丰水梨有更高的Pn、Gs、Tr和CE,而在高浓度盐处理下,前者较后者有较低的Ci。(3)盐胁迫对梨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在低盐处理初期主要表现为气孔性限制,而在高盐处理及低盐处理后期主要表现为非气孔性限制;(4)砧木对梨叶片光合作用的这种影响在高盐处理后期表现为不明显。(5)杜梨较豆梨更耐盐,以杜梨为砧的丰水梨较以豆梨为砧的丰水梨更耐盐,砧木和接穗的耐盐能力有加和性。 2 盐胁迫对梨光合日变化影响 盐胁迫改变了梨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曲线,严重盐胁迫使其对光和CO_2利用能力下降,且这种变化明显受砧木影响;盐胁迫下,以杜梨为砧木的丰水梨叶片Tr日变化与Gs呈线性相关,而以豆梨为砧木的的丰水梨叶片Tr与VPD相关;此外,严重盐胁迫下梨叶片的Pn主要受其本身羧化效率和表观光量子效率的影响。 3 盐胁迫对梨同化作用的影响 盐胁迫使梨叶片羧化效率(CE)、光呼吸(Rp)和暗呼吸(Rd)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变化趋势,除CE外,低盐处理下所有指标在处理后期都表现为恢复或下降缓慢的趋势,H-B0.3和H-C0.6的CE在处理初期上升幅度分别高于H-C0.3和H-B0.6,而在处理后期CE的下降幅度是H-B0.3和H-B0.6小于H-C0.3和H-C0.6。H-B0.3、H-B0.6和H-C0.3的AQY在处理初期有短暂小幅度上升,而H-C0.6的AQY都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以豆梨为砧的组合下降幅度大于以杜梨为砧的相同处理组合。H-B0.3和H-C0.3的Rp在处理初期先上升而后表现为下降,其余所有处理组合的Rp均表现为下降,以杜梨为砧的丰水Rp下降幅度小于以豆梨为砧的丰水,高盐处理下降幅度大于同种砧穗组合的低盐处理下的下降幅度;暗呼吸的变化趋势与光呼吸相同。 盐胁迫对不同砧穗组合梨幼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4盐胁迫对梨叶片光合色素及膜伤害的影响盐胁迫下梨叶片中0;产生速率上升,且随处理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其产生速率上升幅度也上升,以叁梨为砧的较相同处理组合下以杜梨为砧的上升幅度大;盐胁迫下 MDA含量变化规律与 0;产生速率变化规律相同;盐胁迫下所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且以Chlb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 Ca r下降幅度较小,以豆梨为砧的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相同处理下以杜梨为砧的幅度大,高盐处理较低盐处理下降幅度大,处理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

张红娜, 苏钻贤, 陈厚彬[3]2017年在《3个荔枝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阐明不同荔枝Litchi chinensis品种盛花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光合特性,为荔枝开花期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3个主栽荔枝品种盛花期的光合作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0:30,次峰出现在13:30,午休现象明显。‘糯米糍’的Pn日均值(3.76μmol·m~(-2)·s~(-1))显着高于‘妃子笑’(2.38μmol·m~(-2)·s~(-1))和‘桂味’(2.41μmol·m~(-2)·s~(-1))。3个荔枝品种的Pn都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着正相关,‘桂味’的Pn与气温(θa)呈显着正相关,‘糯米糍’的Pn与气孔导度(Gs)呈显着正相关。【结论】PAR是影响3个荔枝品种Pn的主要生态因子,其他因子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洪丽[4]2008年在《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幼树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隶属槭树科槭树属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产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及华北山地,其叶形清秀,尤其是秋后叶色鲜红艳丽,极具观赏价值,是东北地区园林应用极具发展潜力的树种之一。目前关于茶条槭的研究多集中在叶片没食子酸的开发利用上,其光合特性与叶色季相变化的关系、叶色变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茶条槭幼树实生苗为试材,研究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叶色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光周期(16h/8h、12h/12h、8h/16h).和不同温度(35℃/25℃、25℃/15℃、25℃/15℃)处理对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分析,筛选出影响叶色表达的关键因子,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得出如下结果:1.茶条槭叶片净光合速率年变化呈不对称“双峰”曲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同一植株下位叶净光合速率大于上位叶,秋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值高于夏季;光补偿点为61.1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070μmol.m~(-2).s~(-1),光量子产率为0.0116;光合最适温度为27℃,低温补偿点为8.37℃,高温补偿点为45.54℃:CO_2补偿点为31.16μmol.CO_2.mol~(-1),CO_2饱和点为1340μmol.CO_2.mol~(-1),羧化效率为0.0099;光合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与大气CO_2浓度密切相关,气孔导度通过影响其蒸腾速率进而间接影响其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的强度又是影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最直接因子。2.应用CIE色彩分析方法,描述了茶条槭幼树叶色表型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叶色变化的关键色素花色素苷与叶色参数的关系模型,使之定量化和可视化;不同季节茶条槭幼树叶色表型变化趋势为浅绿→边缘呈红→除叶脉大部分红→红叶→红色变淡→呈绿→浅绿→黄绿→呈红→鲜红;同一植株茶条槭,上位叶变色早色泽更鲜亮;秋季红叶期L、a~*、b~*值均显着高于春季,秋叶观赏性更强。3.各种色素含量随叶龄的增长和季节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夏季高温季节叶绿素含量最高,秋季红叶期花色素苷含量达到最高,类胡萝卜含量变化比较平稳,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不密切;总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升高,叶色变淡变绿;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则相反,随叶位的降低而减少;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变化与花色素苷的变化一致,均表现为随叶位降低而降低的趋势,这也说明不同叶位的叶色差异主要源于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并不明显;花色素苷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花色素苷含量和花色素苷/叶绿素比值均随大气CO_2浓度升高增加,随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的降低而升高。4.可溶性糖含量、花色素苷含量、PAL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可溶性糖含量与环境温度呈显着负相关,在秋季红叶期其含量达最高;在不同的叶色变化时期茶条槭叶片淀粉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与气温显着正相关,这与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相反;蛋白质含量与环境温度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着负相关。这说明秋季低温和短日照促进叶片蛋白质的合成,降低淀粉积累,将部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PAL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叶色转为红色。随叶位的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淀粉含量则表现为增加。5.光周期的长短影响茶条槭的叶色表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表现为下降,叶绿素b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花色素苷的含量和花色素苷/叶绿素比值、PAL酶活性则均表现为增加,叶色趋向于红色变化;淀粉含量处理间大小依次为12h>8h>16h,但光周期的长短对茶条槭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则较小。6.温度影响茶条槭的叶色变化。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花色素苷含量逐渐升高,15℃处理花色素苷含量极显着高于25℃和35℃处理,35℃和25℃处理之间花色素苷含量差异并不显着。说明低温促进叶片花色素苷的合成,更主要是15℃处理的夜低温促使叶中叶绿素的分解,使花色素苷含量明显高于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呈现红色;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叶内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PAL酶活性均逐渐增加,15℃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PAL酶活性显着高于其它两个处理;淀粉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说明低温处理降低了暗呼吸的速率,加速了可溶性糖的积累,激活PAL酶活性,从而促进了花色素苷的合成,使叶色变红。7.茶条槭的花色素苷表现出光、热稳定性差的明显特征,低温和黑暗条件能较好地保持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因此在整个茶条槭花色素苷的提取分析过程中应尽量避光操作,最佳提取时间为6h,pH值≤3.0,同时温度控制在5~20℃为适宜。

周静[5]2008年在《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红壤地区季节性干旱非常严重,土壤水分条件是制约该地区作物和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柑橘在中国栽培面积居世界前列,是中国红壤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是该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为探索柑橘在不同红壤水分状况下的生理生态要素变化特征和机理,或为减轻红壤干旱对柑橘生长的伤害和对产量、品质的负面影响,或为红壤地区柑橘果园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农业节水专项(2002AA2Z4331)的实施,于2003-2004年在中国典型红壤地区(江西鹰潭)进行了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柑橘的生理生态反应试验。实验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 Wase)盆栽幼树(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玻璃温室内)和9龄成年树(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试验示范柑橘园内)为对象,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红壤水分含量,控制红壤含水量5个处理:SWC30、SWC45、SWC60、SWC75和SWC90(分别代表红壤相对含水量30%、45%、60%、75%和90%),对柑橘在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的根系、茎和叶生长发育、根系和叶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脯氨酸、多胺、活性氧代谢和保护酶活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等一系列主要生理生态指标进行实验测定,并对柑橘这些生理生态指标与红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红壤水分条件下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简要讨论了柑橘生长和生理要素与红壤地区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红壤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SWC≤75%),柑橘根系的鲜重、干重、根尖数、总根长、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上下扫描面积、根表面积、根不同区域(直径)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等根系生长参数以及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值、树高、新梢长度和横径等根、茎和叶生长指标均随红壤水分增加而增加。其中,依据模拟函数式计算结果,柑橘根体积、总根长、根上下扫描面积、根表面积等生长指标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5%-79.6%时达最大值。根系和树体高度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0%、梢长和横径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受到显着抑制。红壤水分增加(在SWC30%-75%范围内)促进了柑橘根系氮、钾的积累,而降低了磷的含量。其中,根系磷含量与SWC呈显着线性负相关,钾含量与SWC呈显着线性正相关;红壤水分在亏缺或盈余下,柑橘叶片氮含量显着下降;磷、钾含量随红壤水分增加而增加;当SWC≤30%,钙、镁和铁的积累受到了显着抑制。2.红壤水分影响柑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在SWC75处理时,柑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进出气室CO_2的浓度差(△ca)和羧化效率(CE)最高,胞间CO_浓度(Ci)最低。在SWC≤75%时,Pn、△Ca均随红壤水分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n、△Ca均与SWC呈显着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38 8~*(n=60)和R~2=0.907 2~*(n=60),而Ci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蒸腾速率(Tr)与SWC(30%-90%)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R~2:0.9625~(**),n=75)。综合分析Ci、Pn和Gs与红壤水分之间的关系,不同红壤水分条件所引起的柑橘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30%时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引起的,而高于45%时主要是由气孔因素所引起的。比较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与红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在红壤相对含水量75%以上时,柑橘叶片蒸腾作用有部分并没有充分用于光合,属无效的奢侈蒸腾。在红壤相对含水量45%-60%时,柑橘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干旱的SWC30和多水的SWC90处理,WUE则显着降低。3.红壤水分严重亏缺或盈余影响到柑橘叶片氮代谢次生产物的变化,造成柑橘体内脯氨酸(Pro)和多胺(PAs)等在柑橘体内的积累,使柑橘形成对红壤水分亏缺或盈余等逆境环境的适应性。柑橘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ro含量随红壤水分的减少而显着增加,游离氨基酸总量(y)与SWC(x)之间呈显着负相关(y=-0.0282x+12.049;R~2=0.852 4~*;n=50),Pro含量(y)在红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的水分条件下,与SWC(x)呈显着负相关(y=-0.0152x+4.224;R~2=0.860 5~*;n=40)。腐胺(Put)含量在SWC75处理时最低。亚精胺(Spd)含量随红壤水分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SWC45处理时含量最高。而精胺(Spm)含量在红壤水分SWC60处理时最高。Spd含量与Put含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Spd+Spm)/Put的比值(y)在SWC≤75%的红壤水分条件时,与SWC(x)呈显着线性相关(y=0.0112x+0.173;R~2=0.851 8~*;n=40),柑橘受红壤水分胁迫时产生的PAs对生理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Spd与Spm,(Spd+Spm)/Put的比值决定了柑橘受红壤水分胁迫影响的程度。初步提出这个比值可能是柑橘响应红壤水分胁迫程度的一个潜在的敏感度指标。比值越高,柑橘受红壤水分胁迫越轻。这是本实验发现的有关柑橘响应红壤水分变化一个新的生理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4.红壤水分影响了柑橘体内质膜透性以及活性氧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随红壤水分减少,柑橘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显着增加,叶片脂质过氧化加重。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均与SWC呈显着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05 1~*(n=50)和R~2=0.823 6~*(n=50);但柑橘叶片O_2~-生成速率和H_2O_2含量均随红壤水分减少呈下降趋势,而且与柑橘根系和叶片的铁含量显着相关,O_2~-、H_2O_2并不是造成柑橘叶片在红壤干旱胁迫下氧化伤害的主要原因,这是本实验发现柑橘对红壤干旱响应又一个新的生理现象,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红壤含水量的变化,柑橘叶片抗氧化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其中,SOD、POD、APX酶活性在红壤水分亏缺条件下都保持较高的活性,但CAT活性随红壤水分下降却显着降低。5.红壤水分影响柑橘果实的产量因子和品质指标。红壤水分的增加,柑橘果实生长量显着增加,果实纵/横径比值下降。在SWC≤75%时,柑橘产量,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可食率、果肉含水量等随SWC增加而显着增加,在75%时各指标值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与SWC呈显着或极显着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880 7~*(n:50)、R~2=0.717 7~*(n=50)和R~2=0.965 1~(**)(n=50);果实pH值则呈相反趋势,柑橘果实固酸比和糖酸比随SWC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果实固酸比与SWC呈显着线性相关(R~2=0.908 6~*,n=50),糖酸比在SWC=75%时达到最大值。红壤水分含量降低可增加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糖的含量,却降低了果实的适口度。保持红壤含水量60%-75%的范围,即可增加柑橘果实中品质成分的含量,又可提高果实的口感。以柑橘产量、品质和口感而言,柑橘最佳的红壤水分含量为SWC=75%。6.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出红壤水分对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影响相对较大的指标是:树高(y_1)、单果重(y_2)、叶片Fe含量(y_3)、MDA含量(y_4)、Spd含量(y_5)、质膜透性(y_6)、O~(2-)生成速率(y_7)、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比值(y_8)和柑橘水分利用效率WUE(y_9)。各指标与红壤相对含水量之间(x)的关系如下:y_1=0.9367x+26.644,R~2=0.928 4~*;y_2=0.3638x+70.994,R~2=0.898 9~*;y_3=-2E~(-05)x~2+0.0023x+0.0934,R~2:0.725 0~*;y_4=-2E~(-05)x+0.004,R~2=0.933 7~(**);y_5=-0.06x~2+6.7931x-61.917,R~2=0.906 2~(**);y_6=-0.4152x+14.958,R~2=0.823 6~*;y_7=-0.0002x~2+0.0278x+0.7546,R~2=0.782 2~*;y_8=1E~(-05)x~2-0.0017x+0.3754,R~2=0.812 7~*;y_9=-0.0043x~2+0.5092x-6.3014,R~2=0.910 6~*.

尹利德[6]2004年在《叁个李品种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从2003年3月至2003年11月连续对田间条件下,以毛桃(Amygdalus persica Lindl.)为砧木的2年生海湾红宝石李(Prunus salicina Lindl.cv.Gulf ruby)、紫李(Prunus domestica Lindl.cv.Purple plum)、黑琥珀李(Prunus salicina Lindl.cv.Black amber)的光合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通过田间活体测定光合参数。研究了生理生态因子: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CO_2]、叶龄、叶位、叶绿素含量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概述如下: 1.叁个李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晴天呈现双峰型,首峰出现在9:00~10:00,次峰在15:00~16:00。阴天呈现出单峰型。多云天气表现出不规则的双峰。比较而言,紫李、黑琥珀李比海湾红宝石李有较高Pn。 2.叁个李品种Pn月份变化曲线呈现双峰型,高峰出现在5月30日,次峰在9月25日,低谷在7月中旬。各个月份的首峰出现有差别。生长季节中紫李、黑琥珀李比海湾红宝石李有较高的Pn。 3.叁个李品种Pn在弱光下随着光强的增加升高迅速;在强光下,升高缓慢;光强过高,则受到抑制。叁者的光补偿点分别是40.8~66、46.8~50.4、45~57(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是2000~2800、1800~2600、2200~2600(μmol·m~(-2)·s~(-1))。叁者的表观光量子效率分别是0.0325~0.0424、0.0451~0.0493、0.0436~0.0442。 4.叁个李品种Pn在低浓度CO_2条件下,随着[C02]的升高迅速升高;在高浓度CO_2条件下,随着[CO_2]的升高缓慢升高:[CO_2]过高则受抑制。总的看来,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拟合抛物线。叁个李品种树的CO_2补偿点分别是30.55~63.00、33.70~73.00、38.95~46.20(μmol·mol~(-1)),并且补偿点随着温度和光强的升高而升高。CO_2饱和点分别是1200~1750、1100~1400、1200~1400(μmol·mol~(-1))。紫李和黑琥珀李的羧化效率和光合能力都强于海湾红宝石李。 5.叁个李品种Pn随温度的变化拟合抛物线(R~2=0.7839~0.9854),叁者的光合最适合温度分别是26℃、28.5℃、30~31℃。低温补偿点分别是11.5℃、15℃、12~13℃,高温补偿点分别是40.5℃、42℃、49~50℃。高温导致叶肉限制因子增强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6.叁个李品种树相同方位一次梢叶片净光合速率,自枝梢顶部向基部,Pn先增大后减小,海湾红宝石李和紫李Pn的变化拟合抛物线(R~2=0.6920~0.9215),而黑琥珀李Pn的变化拟合方程y=ax~4+bx~3+cx~2+dx+e(R~2=0.8091~0.8876,其中a,b,c,d,e是常数,x是叶位,y是Pn),叁者Pn最大的叶位分别是13~15、7~10、7~8(节)。出现最大Pn的叶龄分别约是35d、18~20d、15~16d,Pn由负转正的叶龄是3~4d。 7.Pn或叶绿素a/b(chl.a/b)随着叶龄的变化拟合四次方程y=a_1x~4+b_1x~3+C_1x~2+d_1x+e_1(R~2=0.8587~0.9169,其中a_1,b_1,c_1,d_1,e_1是常数,x是Pn或李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chL确,y是Pn),Pn和chL确前10天正相关,后期没有明显关系。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前10天增长快,以后缓慢,而且叶绿素a增长更快。 8.海湾红宝石李的栅栏组织比紫李和黑唬拍分别薄28.9 pm、加.9 pm,海绵组织的厚度则分别小巧.0 pm、14.6 pm,而上表皮比紫李和黑唬拍李分别厚8.76 pm、7.50 pm,气孔密度最高,

何志祥[7]2013年在《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树体管理粗放、树体结构紊乱、光能利用率低是油茶低产的重要原因,通过整形修剪改善树体结构状况,是提高油茶光合产量和丰产性能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油茶生产中树体调控技术落后、精细化树体管理难度大的突出问题,分析普通油茶树体结构特征,提出油茶丰产树体结构指标体系;研究油茶对不同修剪措施的反应;建立树体结构调控模式,从树体生长发育、冠层光合特性、树体营养生理3个方面探讨不同树体结构调控模式机理,从而建立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树体结构调控模式与技术体系,为油茶树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1、油茶生长发育对修剪的反应试验研究了角度调整、回缩、人工造伤和短截4种修剪方法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调整侧枝角度对新梢生长和光合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油茶花果发育无明显影响,侧枝角度以45°处理的表现最好,花芽分化率、坐果率、新梢长度、光能利用率均高于90°处理和对照。回缩强度对油茶树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轻度回缩的新梢生长状况最佳,新梢抽梢数量、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分别较对照提高36.05%、108.60%、35.90%;中度回缩净光合速率最大。环剥与刻芽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油茶新梢生长发育,并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随着环剥宽度的增加,对新梢抽梢数量和新梢抽梢质量抑制程度增强,环剥宽度在0.6cm时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1.59μmolCO2/m2·s.刻芽能促进芽上方的新梢萌发,其中,在芽上方刻芽的新梢短而粗壮。短截不同类型和树冠不同部位枝条对油茶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有重要影响。短截强枝会促进萌生长而细的枝条,短截弱枝会抽生短而粗的枝条。短截冠层中层枝条提高新梢抽梢数量和质量;短截冠层上层外围枝条,促发的新梢数量少,但新梢短而粗壮,新梢净光合速率最高。2、油茶树体调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处理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简化修剪最有利于春梢的抽梢数量和质量;精细修剪和粗放修剪效果相差不多,均优于对照组。精细修剪最有利于夏梢的抽梢及其生长发育。树体调控后促进了新叶生长,以精细修剪新叶生长状况最好,简化修剪次之。树体调控的花芽数量均高于对照,以简化修剪最有利于花芽形成和分化,平均花芽数量为376个,花芽分化率为55.26%,比对照提高14.56%。简化修剪产量最高,单株鲜果平均产量为6.74kg,是精细修剪的1.6倍,粗放修剪产量的1.2倍。精细修剪的单果性状最好。树体调控能改善树体结构,叶面积系数显着降低,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叶面积系数分别为3.83、4.77、6.89、7.56;精细修剪和简化修剪显着减少主枝数量、降低树高、提高主枝分枝高度。3、油茶树体调控冠层光合特性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处理的冠层光合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3种树体调控模式处理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对数值大小有差异,其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各调控模式的影响程度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精细修剪>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树体调控是通过控制冠层光辐射和空气湿度从而改变净光合速率的。树体调控措施能增强油茶植株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程度,以简化修剪和精细修剪的效果较好,新梢生长期和果实生长期,简化修剪的光补偿点分别为33μmol.m-2.s-1、35μmli.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810μmol.m-2.s-1、715μmol.m-2.s-1。新梢生长期与果实生长期不同调控模式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规律一致。其大小顺序均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对照>精细修剪。新梢生长期与果实生长期不同调控模式处理下的光能利用率大小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相同。树体调控模式在油茶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均有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但调控模式与光能利用率无密切关系。树体调控措施能很好的改善冠层相对光照强度。对不同调控模式间变化比较得出,精细修剪处理与简化修剪处理效果相当,整体冠层光照强度分布均呈漏斗形,冠层由上至下,由北向南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不同调控模式相对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变化,在12:00达到峰值,峰值大小随着修剪强度增加而增大。4、油茶树体调控营养生理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模式的树体营养状况及酶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调控模式下油茶树体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3种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呈现规律基本一致,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在果实生长期达到峰值;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呈V形,在果实生长期含量最低。树体调控措施处理的3种营养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以简化修剪最好,3种营养物含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中均最高,精细修剪和粗放修剪基本相同。在新梢生长期和果实生长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与新梢长度均呈极显着相关性,但与新梢直径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在新梢生长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与新梢直径相关性极显着,在果实生长期仅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着相关性。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硝酸还原酶、蔗糖合成酶、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模式对酶活性影响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对照>精细修剪。简化修剪模式均最高,而精细修剪模式最低,表明适度修剪能提高酶活性,而过度修剪降低酶活性。

王青风[8]2013年在《设施条件下葡萄光合特性变化分析及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于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在塔城地区设施葡萄温室内进行,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地研究了早熟葡萄品种弗雷无核(Vitis vinifera L.cv.Flame Seedless),夏黑无核(Vitis vinifera L.cv. Xiahei)不同叶幕类型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通过田间活体测定光合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的日变化,以及净光合速率(Pn)随葡萄物候期的变化及各种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相同品种不同叶幕类型下的果实品质和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为实际生产中设施葡萄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设施条件下两个品种葡萄不同叶幕结构光照分布无明显差异:弗雷U型叶幕上、下部位之间光照分布差异显着,V型叶幕上下部位光照分布差异不显着。夏黑U型、V型叶幕上下部位之间光照分布差异不显着。但两个品种葡萄的两种叶幕类型光照分布上部都高于下部,上层受光条件较下层好。2设施葡萄净光合速率(Pn)季节变化规律:两个品种葡萄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浆果膨大期(5月下旬)﹥转色期(6月初)﹥成熟期(7月上旬)。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值高于下部,与光照分布规律大致相同。3净光合速率(Pn)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两个品种葡萄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Pn分别与有效光辐射(PAR)、叶片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为极显着正相关,与气温(Ta)显着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为显着负相关,与相对湿度(RH)关系不显着。4两个品种设施葡萄不同叶幕类型下的果实品质无显着差异,在果实性状中两个品种设施葡萄U型叶幕下的产量都高于V型。5设施条件下两个品种设施葡萄不同叶幕类型中,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于上部,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关系。6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当地设施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发展对策。

叶济蓉[9]2007年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提出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叁,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戴美松[10]2004年在《江南地区大棚促成—避雨栽培对葡萄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合作用是果树生长发育和物质生产的基础,同时又是对环境条件变化非常敏感的生理过程。设施栽培是果树集约化栽培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控果树生长发育的小环境,以达到各种生产目的。其中,促成-避雨栽培设施是近几年来江南地区出现的新型果树栽培设施,在葡萄保护性生产上的应用较多。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有关设施栽培生理,特别是光合作用研究开展的较少,生产管理上多依赖栽培者的经验,因此,开展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葡萄为试材,利用CIRAS-1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配合气象资料观测和室内生化分析,系统研究了该种栽培设施内葡萄光合参数特性、光合日变化、光合作用效率、光强和CO_2的响应特性、叶片质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及设施内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探索了筛选适宜该种类型设施栽培的优良高光效葡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 1.促成—避雨栽培设施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规律 (1)设施内部有较高的Ts(包括0cm、5cm、10cm、15cm和20cm深度土层),提高的幅度在晴天时和在促成阶段时更明显;日变化规律在不同深度土层间以及在不同的天气类型下有明显差异;季节变化在测定期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测定期间(3-9月份),设施内和设施外各对应深度Ts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2)一天中,6:00左右日出前,设施内外Ta达到最低值,在午后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设施内Ta上升阶段的上升速率明显高于、下降阶段的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对照;设施内Ta始终高于露地对照,内外温差在促成阶段较大,在避雨阶段较小;测定期间,设施内和设施外的大气平均温度、大气平均最高温度和大气平均最低温度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大气平均温度与各深度Ts间相关性在设施内外间亦达到极显着水平;(3)夜间设施内RH在90%以上;晴天,当Ta达到最大时,RH达到最低点;季节变化中RH在测定期间保持稳定;(4)设施削弱了PFD,但对Ca没有影响。 2.大棚促成—避雨栽培条件下7个葡萄品种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以促成-避雨设施内栽培的7个新引进的优良葡萄品种(8611、8612、黎明无核、里扎马特、郑州早玉、贵妃玫瑰和森田尼无核)为试材,研究了适宜该种设施小环境栽培品种筛选。(1)7个品种Pn日变化规律差异明显,其中在促成阶段(5月份)7个品种呈典型“双峰”型变化。在避雨阶段(8月份),郑州早玉、贵妃玫瑰和森田尼无核品种呈“单峰”型变化,里扎马特、8611、8612和黎明无核品种呈“双峰型”变化;(2)总体而言,在促成阶段各品种的Pn、Pn日积分值、Tr、WUE、LSP和CSP相对于避雨阶段较高,Gs、AQY、CE、LCP和CCP则较低;(3)各葡萄品种的Pn、LSP、LCP在促成阶段分别为5.74±4.33~7.87±5.85C02 μ mol·m-2·s-1、494~1110 μ mol·m-2·s-1和9.6~51.5 μ江南地区大棚促成一避雨栽培对菊萄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mo卜m--2.s一1,在避雨阶段分别为3.85士1.82一5.62土3.23林mol·m--2.s一1、806-1407“mol·m一2·s一1和16.5一33.5“:01·:一2·s一z:各品种的CSP、CCP在促成阶段分别为7 17一1500扒L·L一z、60.6一88.0林L·L一1,在避雨阶段分别为944一1601林L.L一1、14.1一”.1“L.L一1;(’)上述指标在不同栽培阶段各品种间的差异显着,其中黎明无核、里扎马特和郑州早育Pn、Pn日积分值、wuE、AQY、cE、LsP和csP均相对较高,而LCP和ccP相对较低,较适宜该种设施栽培类型。3.不同天气类型条件下大棚避雨栽培对葡萄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以促成一避雨大栩内外栽培的叁年生美人指(vitis vinifera,c.v.Manicure Finger)品种和藤穗(vitis vinifera、labrusea,e.v.Fuji田inori)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栩设施栽培内葡萄光合日变化规律.(1)一天中,两品种叶片的Pn、wUE、Gs、Tr、ci和Ls值呈规律性变化;(2)晴天美人指品种设施内和寡地对照的Pn日变化呈典型“双峰”曲线型,在阴天则为“单峰”型变化;晴天藤趁品种设施内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变化,露地对照为“双峰”型,在阴天则设施内和寡地对照皆呈“单峰”型变化;(3股施栽培降低了两品种的Pn日均值和Pn日积分值,其中晴天设施内美人指品种Pn日均值比寡地对照降低1 8.7%,藤趁品种为13.1%;阴天时两品种的Pn日均值降幅分别为48.7%和33.5%;(4欣施栽培在两种天气类型下皆降低了两品种的叶片WUE,增加了Gs、Tr和ci,但各指标的降幅不同品种,以及在不同天气类型下有所不同;(5)睛天,设施内外两品种午间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4.促成一避雨栽培对有萄叶质、光合色素及光合效率影响的研究 以促成一避雨大栩内外栽培的叁年生美人指(vitis vinifera,c.v.Manieure Finger)品种和藤趁(Vitis viniferaxlabrusea,c.v.Fujiminori)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栩设施栽培对葡萄叶片质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效率的影响.(1)大栩栽培降低了萄萄叶片厚度、比叶鲜重;(2)大栩栽培增加了两品种叶片单位鲜重Ch la、Chlb和总Chl含量,以及降低了Ch la/b比值在整个测定期间的平均值;(3)大栩栽培提高了两品种叶片的AQY和cE.5.促成一避雨设施栽培净光合速率与其它生理参数及环境微气象因子关系的灰?

参考文献:

[1]. 荔枝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D]. 张规富. 湖南农业大学. 2004

[2]. 盐胁迫对不同砧穗组合梨幼树光合作用的影响[D]. 高光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3]. 3个荔枝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的比较[J]. 张红娜, 苏钻贤, 陈厚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 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幼树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研究[D]. 洪丽. 东北林业大学. 2008

[5]. 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生理生态要素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周静.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6]. 叁个李品种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D]. 尹利德.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7]. 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D]. 何志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8]. 设施条件下葡萄光合特性变化分析及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D]. 王青风. 石河子大学. 2013

[9]. 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

[10]. 江南地区大棚促成—避雨栽培对葡萄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D]. 戴美松.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标签:;  ;  ;  ;  ;  

荔枝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