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学科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地理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我国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提出许多新课题。本文从总结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特点入手,分析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拓宽我国经济地理学科研究与实践领域,认真总结已有的经济地理理论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科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与问题 新课题
我国正处在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重要变革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观念、认识、理论等,也处在一个转变的过程之中。因此,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地域分布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也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现在,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方法论及其实践领域,也已陆续暴露出诸多问题,表明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不相适应。经济地理学已进入到一个继承、调整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1 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科发展特点
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的局限。经济地理学科作为地理学的独立分支学科形成很晚,仅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它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发展十分迅速,其学科理论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作为地理学科的传统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已由早期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而形成了以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为主旨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对经济地理学影响较大的区位理论,最早是适应商品性农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农业区位论;继而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出现了工业区位论;后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出现了城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粮食、资源、城市、环境和地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区域问题陆续暴露出来,区域问题引起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于是增长极理论、点一轴开发理论、梯度理论、大推动理论、反梯度理论和区域发展阶段理论等相继提出,推动了各国各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的研究。
社会主义国家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地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生产配置(生产布局)理论、经济区划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等。这些理论强调社会公正与平衡布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环境强调建立完整国民经济体系与大而全、小而全的地域结构框架,使得其理论内涵带有一定封闭性。同时,也存在理论上的片面性,强调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产业分布与区域发展本质不同的个性。忽视了它们的共性规律,而两者的共同特点正是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
1.2 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央计划经济虽然均属于社会主义经济,但是两者的运行机制有很大不同。因此,对经济地理学科的理论内容与实践领域的要求,也必然有很大差异。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把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内容均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代表国家,是经济和企业的所有者和支配者,物资与资金统一由国家调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竞相向国家争资金、争项目。经济地理学家主要是依据国内的资源状况和领导者的意图去研究论证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项目,而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和综合布局等,则是其研究与实践的主要领域,对区域与产业布局条件和地域差异的分析是其研究的主要着眼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主导的基础性作用。国家不再直接领导和管理经济,而主要是通过计划、财政和金融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包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内涵要比中央计划经济广阔得多,资源配置渠道和资金来源也更加多元化。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符合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它更富有活力,其经济内容更为复杂。为适应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内容需要不断扩展,研究的思路也需要不断更新。
笔者认为,已有的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内容与实践领域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着下述一些差距:
(1)已有的在中央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地理理论,基本上是一种与国际市场脱节的封闭与半封闭式的理论。强调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包括部门体系和地域体系),各个省区也都在追求建立相对完整的地区体系,国家间和地区间的商品交换不是建立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力更生与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从而形成许许多多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经济地域单元与经济实体。区域经济结构雷同,地域专门化水平和地域间与部门间经济联系水平不高,国民经济各个环节运行不畅,致使效率低下。
(2)已有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在计划调拨机制的束缚下,忽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因而,难以正确分析产业分布与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内在经济机制。其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只重视生产与生产配置,忽视对流通、交换与消费等诸市场因素的分析;只重视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研究,认为它们创造社会财富,对金融、商贸、旅游、信息、房地产和科技等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它们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重视对国内产业分布和区域发展的研究,忽视对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世界产业、资金、技术的转移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缺少认真研究。
(3)中央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强调对生产布局和区域发展条件及其地域系统的分析,对经济运行的内部机制则很少深入了解与研究,从而限制了经济地理学科参与区域开发的决策与管理,严重影响了经济地理学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能力的发挥。顾名思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地域分布规律的学科,如果我们对经济运行机制了解不深,实难揭示经济的地域运动规律,对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应有的深度。经济地理学重视对完整的地理区域的研究,强调研究对象的地域界限。但市场经济的地域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不仅包括诸如经济地带、经济区、城市和诸种规划区系统,也包括网络系统;既包括大的点如城市,也包括小的点如企业;既包括线状结构,也包括圈层构造。总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将比过去要宽广得多。
(4)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区位理论与区域开发理论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有一定发展,但是,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对中国国情缺乏认真分析,对区域的具体条件研究不够,致使许多理论在应用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如对中心地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的运用等;二是应用过程简单化,企图用一种理论或一种开发模式,去解决复杂多样的中国区域开发问题,因此难以奏效,如过去对梯度开发理论的广泛运用就存在这一问题。
2 学科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经济地理学科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并主动为其服务,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1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及其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拓宽研究领域
2.1.1 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搞清内部的运行机制
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克服忽视对经济内部运行机制研究的缺陷,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央计划经济的异同及其内部的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地理学科研究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
2.1.2 拓宽产业的经济地理研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还必须研究金融业、商业、贸易、科技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部门。
2.1.3 市场应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也要研究国际市场并研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途径,更要研究培育各种区域市场的问题。当前对资源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更应予以重视,研究市场的职能类型、流通渠道、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
2.1.4 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应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要研究世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和区域集团化的动向。对亚太地区,尤其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更应重点研究。探讨世界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国际主要市场的运行特点。
2.1.5 对已有的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条件的研究,应赋以市场经济的新内容对产业布局和区域开发投资环境与投资渠道的研究,应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研究诸种资源的地域运动规律、地域组合特点及其配置的条件与环境。
2.1.6 重视“微观”研究 经济地理学不仅应该研究宏观和中观的区域,还必须研究市场的基本主体——微观的企业和农村,不只是研究单项的经济实体,也要研究企业集团。
2.1.7 开阔对区域研究的思路除了进一步研究经济地带、经济区的各种规划区外,对城市和城市系统的研究应提到重要地位,研究各种类型区的区域开发理论与模式,各种经济网络与经济空间结构应成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2.1.8 经济地理学不仅应成为区域开发预测与规划的学科,还应成为区域管理的学科这一学科不应仅停留在规划与区划阶段,对区域发展还要跟踪研究,要使规划、区划变为领导人的决策行为,因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咨询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总之,新时期的经济地理学科,不仅要研究产业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外在条件,还必须研究其内部运行机制,更要研究资源配置的地域运动规律;不只是研究产业结构(包括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地域表现形式,更要研究其机制、功能、结构与类型的动态过程;不仅要研究复杂的地域结构类型,还须研究其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更须研究其开发模式;不仅要研究规划、区划与模式,还要研究如何使其变为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2.2 依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现有的理论认真总结,通过继承,加以发展
对已有的诸如生产布局、经济区划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等经济地理理论,需要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科学的评价。这些理论对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对发挥地区优势及地域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的思想,有关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的阐述以及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学说等,凝聚了许多经济地理学家的智慧,是长期参与中央计划经济实践的结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对此我们应该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是,对以生产关系决定论为依据的某些生产配置理论和有关区域开发的某些封闭、半封闭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国外先进科学理论的保守态度等,也要恰如其分地进行批判与扬弃。
对于引进的西方诸经济地理理论,需要认真消化,并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吸收和应用。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引进有余、消化、吸收不够,运用理论解决中国的区域问题则更为不足。西方的区位与区域开发理论,是经济学家长期理论钻研和深入实践的概括,经久不衰。但是,要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须要深入了解这些理论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并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否则,再好的理论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今后只有不断地吸取国际经济地理学科理论的精华,并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又在实践中不断吸取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健康地发展。
2.3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派和经济地理学科进行不懈努力
我国是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十分明显,是地理科学发展的故乡之一。我国早期的地理著作,许多知名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一些世界闻名的国土整治工程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志等,都说明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但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先是大量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文化,之后,又全盘地照搬苏联经济地理学理论,虽然促进了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但由于同时又忽视中国地理学科发展的历史传统,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地理学科独立地、创造性地向前发展。因此,迄今还未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反映不出中国的特色,学科的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地理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还很不相称。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派和经济地理学科体系,还任重而道远。为此,除上述已提及的任务外,还应加强下述工作: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西方的市场经济,也不同于中央计划经济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对我国国情、区情的研究,这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科体系的基础。广泛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源泉。
经济地理学要更加紧密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和管理,并对重大项目进行踊跃研究,这是充分发挥学科作用的重要途径。检验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应该看它是否已经变为决策行为和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因此,经济地理工作者与决策部门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将是有效地发挥学科作用的重要保证。
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派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关键。任何学科如果忽视理论建设是不会有所作为的,而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结合并直接为宏观决策服务的经济地理学科,如果拥有自身过硬的学科理论,将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
Chen Cei
(Department of Geograph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
Key words economic geography,socialist market economy,development and problems,new subjects of study
Abstract
The shift from central planning system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creates many new study top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geography.Starting with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discipline's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ubject,discussed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s,and proposed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geography in the past was mostly promot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tage,so many related theories concerning man-land relationship.loc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entral planning economic system.The subject is now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re are mainly four problems.Firstly,the old theories belong to a sort of isolated or semi-iso-lated ones with little attention to outside world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Secondly,with the limitation of central planning system,the past studies did scarcely in analyzing the dynamic powers of spatial economy and the fundamental roles of marke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Thirdly,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economic geography was lack of enough notice to the dynamic func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resulted in the fact that economic geographers could not take part in the policy-making and management actions in many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And lastly,the previous studies often laid too much stress on the theoretical ration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programs but less on their operational possibility for the lack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tuations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real regional development demands.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under new situation,som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subject.Firstly,economic geographers should widen their eye views by making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dynam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ir study should not only cover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processing activities but also the tertiary industries.Markets should be the focus of their concerns,especially the situation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At the same time,reg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ways to absorb investment should also be placed o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tudies of production allocation.In addition,subjects related to micro-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business actions and village industries are becoming new tasks for economic geographers.In general,economic geography should be a discipline not only for the planning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for the policy-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ams.Secondly,some theories,formed under central planning system,such as those on man-land relationship,production allocation,economic regionalization,territorial production complexes,loc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needed to be examined and edited with new view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rder to make them work well for the better application of the subject.Thirdly,to advance the subject to be the on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economic geographers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in some respects.That means to mak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 situations of China and the provincial regions which is the base of developing the discipline,to take part in more practical economic activities,to try to join in policy-making and management actions actively and to develop and modify the theories of the discip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