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独生子女及“双独”家庭生育意愿及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独生子女论文,意愿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08)01-0015-04
一、研究背景
作为全国的首都,北京市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北京已经形成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根据北京市统计数据推算①,到2005年户籍人口独生子女总量累计达200万,约占同龄人口比重2/3,并从21世纪初陆续进入婚育期,成为生育的主体。
随着独生子女相继进入婚育期,无疑21世纪前二三十年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的“双独家庭”将越来越多,符合“双独”生育政策的二孩生育亦将呈现上升趋势。
20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出现较大规模的补偿性生育,形成特有的人口生育高峰,由于人口增长特有的惯性,21世纪前20年将可能形成新一轮出生人口数量的小高峰,同时这个小高峰将与“双独二孩”生育高峰同期而至,这一生育波动的峰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80年代后一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选择。
二、以往的研究
生育意愿这一主题一直是国家和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尤其在我国,近年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探讨,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对于生育意愿中最关键的变量理想子女数的调查,1979年以来,全国已有相关调查50余个,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1.60~3.3不等[1]。但大部分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普通的社会居民,缺乏对独生子女的调查。进入21世纪后,一些大城市调查的研究对象中,独生子女已占相当比例。南京和上海的调查显示,大城市独生子女的理想子女数普遍偏低,分别为1.21和1.10[2~3]。迄今,还没有把“双独”家庭作为专门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公开发表。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与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于2002年对北京市18区县20~30岁青年进行了“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调查”(以下简称“2002年调查”),其中有1200名独生子女,其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04,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为19.1%,显示了较低的生育意愿。在全部样本中有76个样本是“双独”家庭户,其理想子女平均数为1.13;其中23个家庭是已育一孩的“双独”家庭,其理想子女平均数为1.35; “双独”家庭和“双独”已育家庭分别只有19.7%和25.8%的调查对象愿意生育二孩。我们从中发现,独生子女从未婚到已婚再到已育三个阶段,其意愿生育水平显示了梯度上升的趋势,即从平均理想子女数1.04到1.13进而上升到1.35。这似乎意味着,随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婚”与“育”的实际发生,独生子女生育二孩的数量将可能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因为,2002年调查存在着几个局限条件:其一,研究对象年龄还普遍偏小,调查样本中20~25岁占到62.8%,未婚比例占到68.6%,多数调查对象对于生育选择还较缺乏实际的思考;其二,“双独”家庭比例有限,样本数量少;其三,“一孩政策”深入人心,“双独”政策知晓率调查显示仅58.2%。
4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市实际婚育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双独”家庭越来越多,他们对生育意愿、行为的选择也更加现实和理性。2006年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双独”政策知晓率从2002年的58.2%提高到84%,独生子女父母达到88.8%,“双独”家庭高达94%。因此,研究独生子女和“双独”家庭生育意愿的环境更趋成熟。
三、研究重点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独生子女家庭户作为调查对象,重点研究在“一孩政策”和“双独政策”双重影响下,独生子女尤其是“双独”家庭在生育孩子数量、生育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等方面的意愿;影响其生育意愿的因素;生育意愿和行为选择对北京市未来人口变动趋势产生的影响和问题。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具有北京市城市户口、居住在北京市城八区的20~34岁独生子女。我们选择东城、宣武、海淀、西城四个城区,采用等距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127个社区,在每个社区按照独生子女的年龄、婚否、是否“双独”等指标进行配额,聘请专业调查公司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访谈调查,同时对与调查对象共同居住的父母也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调查的时间为2006年8~11月,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608份(含父母问卷2353份),其中“双独”家庭604份,占调查总数的23.2%。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3%,女性占54.7%;未婚占46.1%,已婚占53.2%;已婚者中未育者占68.7%,已育一孩占31.3%。
为了探讨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变化情况,我们从2002年调查的数据库中,提取了北京市城八区拥有城市户口的独生子女样本共831份(含父母问卷652份),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和观点。
四、主要调查结果
(一)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
1.理想子女数仍以一孩为主,意愿生育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理想子女数为一孩的比例占到51.2%,二孩及以上占33.1%,选择0个孩子的比例占到15.7%,理想子女平均数为1.18,显示了较低的生育意愿。但与“2002年调查”理想子女平均数1.04比较,独生子女的意愿生育水平有明显上升。
2.独生子女愿意生育二孩者仅占1/4
调查统计显示,明确表示愿意生育二孩的占到全部独生子女的25%(高于2002年调查时的6个百分点),选择不要二孩者比例高达52.4%,选择没想好的为23.5%。
3.不存在男孩偏好
调查对象中61.2%选择了“男孩女孩都一样”,15.8%选择“男孩”,18.6%选择“女孩”。这一调查结果与“2002年调查”类似,说明北京城市青年不存在男孩偏好的问题。
(二)“双独”家庭的生育意愿
与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比较,“双独”家庭的生育意愿对现实生育率的影响更为直接。一是政策允许他们生育二孩;二是他们已组成家庭,面临实际的生育选择,尤其是已生育一孩家庭,更直接面对是否生育二孩问题。本次调查共获得642个“双独”家庭的样本,其中已生育样本为192个。
1.“双独”政策适用群体没有显示明显的二孩生育意愿
与2002年调查统计比较,城市“双独”家庭虽然“理想二孩”(表1)和“愿意生育二孩”(表2)的统计比例明显高于“2002年调查”的统计水平,但表2还显示,“双独”家庭特别是已生育的家庭,“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从26.9%下降到24%,与本次调查全部独生子女样本这一比例25%比较,未显示明显的普遍计划生育二孩的愿望,与“2002年调查”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即明确表示愿意生育二孩的“双独”家庭约占1/4。
2.对二孩生育间隔没有明确的倾向性
孩次间的生育间隔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表3显示,大部分“双独”家庭对生育二孩的时间间隔没有计划,45%选择了“到时候再说”,选择间隔1、2年和选择间隔4年的各占1/4,已育家庭呈现同样的情形。
(三)影响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因素
1.经济负担成为独生子女生育选择的主要因素
在不想要孩子和不想要二孩的影响因素中,经济负担、事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排在了前三位,与2002年调查相比,经济负担因素由第2位上升到第1位。调查还显示,家庭收入和住房两项是独生子女考虑生育选择的主要经济因素。
2.独生子女在生育行为上显示了更强的主体意识
当问及“谁对你的生育行为影响最大”时,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己”,比2002年调查上升了约15个百分点,选择“配偶”、“父母”的比例排在第二、三位,分别为17.1%和10.9%。选择父母的比例比2002年明显下降,由17.6%下降至10.9%。
(四)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生育二孩的愿望
1.独生子女父母希望儿女生育二孩比例明显上升
希望子女要两个孩子的独生子女父母占到53%,比2002年调查时的36.7%提高了16个百分点。父母意愿的代际传递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女生育二孩的意愿及行为的选择。
2.不存在男孩偏好,呈现一定程度的女孩偏好倾向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父母对于这一调查指标的选择与子女基本一致。
五、基本判断与对策建议
1.独生子女意愿生育水平有所上升,但仍保持较低水平的生育选择
与4年前相比,本次问卷调查统计显示,随着独生子女年龄的增长、婚育情况的发展,城市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父母的意愿生育水平有一定上升。但总体看,北京城市独生子女尤其是“双独”政策的适用群体——“双独”家庭意愿生育二孩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们曾根据2002年调查结果推断[4] 未来二三十年,假设全部婚育家庭中约50%左右为双独家庭,其中选择生育二孩的比例为30%,北京市的生育水平仍在1.1左右;如果生育二孩的比例达到80%,北京市的生育水平才有可能回复到1.3以上;即使选择生育二孩的比例达到100%,生育水平最高达到1.5左右,仍属低生育水平。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推测,北京市“双独”政策的实施以及“双独”家庭数量的增长,不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上升,虽然人口结构导致的小高峰和“双独”家庭生育二孩存在叠加效应,未来10余年北京市户籍出生人口将会有所回升,但上升幅度有限,生育水平变动不会超过2002年调查所做的预测和推断,总和生育率仍将保持在低生育水平。
2.“双独”家庭二孩生育对缓解北京市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政府鼓励“双独”家庭生育二孩
大城市的长期低生育水平拉低了全国的平均生育水平,但其负面效应加剧了城市家庭的少子老龄化。北京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3以下已持续近20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老龄型社会,目前老年人口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从北京市2000年常住人口老龄化水平与户籍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看,257万常住流动人口对于北京市老龄化水平仅降低1.5个百分点。根据我们所做北京市未来50年人口变动趋势预测研究[5],即使未来几十年北京保持300~400万流动人口规模也无法缓解首都人口快速、严重老化的严峻趋势,但预测研究显示,北京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若提高0.2,在未来几十年可以降低老龄化水平约两个百分点。“双独”政策的实施,不会导致北京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上升,从长远看对缓解人口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使“双独”家庭充分了解“双独”生育政策对于缓解人口结构老化的意义,鼓励“双独”家庭生育二孩。
3.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人口小高峰的到来,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口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使政府相关部门尽早制定相关政策以应对人口波动带来的影响,在妇幼保健机构、幼儿园、小学等公共设施的配置上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将人口变动的趋势以有效的形式告知公众,使公众适当调整自己的生育计划,减少生育扎堆现象,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4.对郊区县进行计划生育家庭生育意愿补充调查,建立生育意愿跟踪研究机制
首先,建议政府对北京市远郊区县进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生育调查。2005年北京市农村育龄妇女独生子女领证率已累计达到53.5%(城市为73.8%),北京远郊区县也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独生子女群体,他们的生育意愿将对北京市生育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远郊区县农村仍存在与城市不同的生育文化,进行这一领域的调查将对全面了解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有重要意义。
其次,建议政府建立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和行为定期跟踪研究机制,由于生育观念一方面受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生育观念转化为生育行为期间还受许多环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此类调查,以研究分析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相关变化程度,为北京市生育率的变动提供更科学的预测依据。
收稿日期:2007-09-10
注释:
① 根据2001—2006《北京统计年鉴》和北京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