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政策论文,取向论文,协调发展论文,促进我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与我国以农补工的政策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民取多予少,资源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据统计,仅改革后的1979年~1994年的15年间,政府就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取得了大约15000亿元收入。1979年~1985年的7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高达12.5%,而从1986年~2003年的18年中,这一增长率陡降到4%左右。农民增收缓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农民税费负担沉重,医疗保障严重缺失。
2.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4.0%,若再加上600多万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职工,则城镇总的失业率超过7%,若再把没有登记的失业者统计在内,预计目前我国的城镇失业率接近12%。另外,我国约有1.6亿的隐形失业者,约占就业总量的26%。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3.社会保障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以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正在全国加快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等诸多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近年来,国有企业已实现基本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75.39%,但其他类型企业仅为17.3%,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统筹,当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更不在保障的范围之内。
4.收入分配问题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64%左右的人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据国家统计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显示,200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了0.417,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又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1978年为2.57∶1,2001年达到2.9∶1,2002年为3.1∶1。如果按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计算,有人估计目前差距为5∶1~6∶1。而城镇居民内部也由于行业和阶层的不同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二、促进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
1.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统一城乡税制
应该说,农村税费改革走到今天,已经初步实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预期目标,但同时也面临基层财政收入减少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除了加快取消农业税的步伐、继续减轻农民负担外,还应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和基层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扩大生产,税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运用税收政策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劳动需求总量,增加就业机会。要加大税收政策对劳动力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改善劳动供给结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并大力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
3.加大税收对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存在巨大的基金缺口。除了加大财政预算内拨款之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筹资方式,这就为税收政策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例如,通过征收特种消费税、遗产税或划拨部分个人所得税等方式筹资,可以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对国有股减持、资产置换、土地拍卖等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发行彩票收入,社会捐赠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养老金缺口的补偿力度。此外,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使社会保障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并有助于打破目前社会保障收费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局面,统一企业负担水平。
4.构建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除了尽快实行真正的实名储蓄制和储蓄存款联网制度以外,还应该适当地考虑家庭负担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工资和薪金所得的税前扣除标准,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水平,减少税率级次,降低税率的累进程度,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计征模式。同时,开征一些有助于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作用的新税种,如遗产和赠与税、特别消费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