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句转换看汉语从句的整合_从句论文

从非句化角度看汉语的小句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角度看论文,非句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引言

从语言发展过程看,随着人类思维发展精密度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加强,以及把复杂的内容详细表达出来的要求,语言结构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化、精密化,原来需要用分散独立的两个句子来表达的内容可以整合为一个句子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法化中的小句整合现象(注:根据“一个动词(包括论元)就是一个小句”,一个小句就是含有一个谓词的结构,包括完全小句(full clause)和不完全小句。)(Clause integration,Haboud,1997:213)。古汉语中连动式就是这样由几个并列小句发展而来的,何乐士(1984)曾举出《左传》和《史记》相对照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发展: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还,袭灭虞。(《史记·晋世家》)

在《左传》中是两个并列、平行的小句,在《史记》中压缩、合并成了一个连动句。周国光(1998)对儿童连动结构习得过程的研究发现,一岁半的孩子句法联结能力还不足,还不大能很好地运用连动式,只能用几个单词句的形式来表达相关的几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如:

(被试对奶奶喊)抱,走。(抱我走)

(被试对妈妈说)出去,街街,玩。(出去上街玩玩)

而两岁以后的孩子才逐渐发展起运用连动式的能力来,可以把几个相关的复杂内容用一个句子说出来,能够说出如“爬下来玩”、“我去找找看”这样的句子。而有些连动式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形成结合更为紧密的结构,例如动补结构就是在连动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见,从这个角度看,汉语很多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结构类型其实是处在小句整合的连续统上。Hopper & Traugott(1993[2001]:170)也早已指出在英语中同样的现象:一个复杂句开始形成,可能只是涉及把两个有关的、独立分离的句子连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结构也更为紧密。这种更紧密的结构,根据[依存]、[内嵌]两个特征把复杂句分为三类:并连(parataxis)、主次(hypotaxis)和从属(subordination)。它们正好构成一个“小句联合的斜坡”(cline of clause combining):并连>主次>从属。

并连      

 主次

 

从属

—依存

 

+依存

+依存

—内嵌

  —内嵌

   +内嵌

从左到右两个小句之间的依存关系逐渐加强,语法形式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语法化程度也逐渐增高。与之相似,汉语也存在这样一个小句整合的连续统:

复句>复杂谓语句>简单句

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单复句的划分一直是有争议的,也是被公认划不清的;而各种复杂谓语现象在界限划分、归属上更是争论很多。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各种句法结构都是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连续统上,而复杂谓语句内部各种小类又形成小句整合程度不等的连续统,这也是本文着力要证明的:

连动句>动词拷贝句>次话题结构句>名物化结构(动名词做主、宾语句)

为此,本文采用了非句化这个变量来证明这个连续统。小句整合是一个涉及到许多形态句法特征的复杂的历时变化过程,表现为很多语法化现象。从句的非句化就是其中一种:两个本来独立的小句合并为一个带有一套语法关系的单一小句的过程中,语义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小句(即从句)所具有的句子特征会或多或少地削弱、丢失,最终完全失去一个句子的特征,成为一个词,这个过程就是非句化过程。(desententialization of subordinate clause,Lehmann,1988)从句丢失的句子特征越多,和主句结合得就越紧密,整合的程度就越深。所以通过非句化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一个句法结构的小句整合程度。

为了论证的方便,本文所考察的复杂谓语句都是含有两个动词结构的,连动式也采用典型概念,由表达前后动作的两个动词结构组成。

1.非句化及其特征

从句的非句化就是在小句整合过程中语义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小句逐渐失去作“句子”资格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小句,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陈述性,即具有表达一个事件的能力,可以陈述一个具体的事件,传递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程度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系列可以陈述一个事件的具体状态的成分,例如具有言语行为效力以及语气、情态、时、体成分等等。在压缩整合的过程中,从句往往会逐渐失去完全小句的特征,陈述性逐渐消失,事件被“类化”。在这个过程的最后,从句变成了母句(matrix clause)中的名词性的或者是副词性的成分,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关心向名词性成分演变的语法化过程。

从句的非句化一方面表现为作为小句本身的各种特征的消失;一方面表现为这个小句具有越来越多的名词的分布,下面具体说明。

1.1 非句化的内在特征

一个典型小句有很多语义句法特征,比如说:言语行为效力、情态、时、体、行为者以及有各种句法功能的周围成分等等。在非句化过程中,典型小句的这些特征会逐渐丢失。

1.1.1 首先失去的是言语行为力量。一个句子一般只有一个言语行为效力,如用来陈述、宣布、提问、祈使等等,言语行为力量的丧失,表现在有的表示言语行为的成分不能随便出现,如下面两句话中的划线部分的小句都是陈述句形式:

我写了一封信。

 

她认为我写了一封信。

但划线成分在前者能发挥陈述的作用,在后者就不可。一个陈述就是一个断言,是说话人进行了一个“宣布”的行为,所以前一句中可以加上言语行为动词“我宣布”,但后一句中不能加:

我宣布我写了一封信。

*她认为我宣布我写了一封信。

言语行为效力的消失还表现在语气词上。一个小句,在单独成句的时候可以自由带语气词语,但是在主宾语位置上时候,就不再具备这个能力了:

[小王写了一封信吗?]

 

*她认为[小王写了一封信吗?]

一些表示语气的副词只能出现在独立的句子中,而不大能在内嵌的成分中出现(朱德熙,1982[1998]:197):

这孩子真听话!   多漂亮的衣服!

*我看见这件衣服真漂亮。

  *他把那件多漂亮的衣服送给我了。

1.1.2 非句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情态上受限制。一个独立的小句,可以带有自己的情态、语气成分。非句化程度越深,带情态、语气成分的能力越受限制。如下例,情态成分“怕是”不能加在主语位置上的动词前:

你这么活着怕是没劲吧。  

*你怕是这么活着没劲吧。

1.1.3 非句化使小句的时态也受到影响,名词化程度越高,带时态标记的能力越低。例如:“工作”单独作谓语中心的时候可以带“了”,组合起来的时候就失去了这个能力:

她工作了。 

 

她工作很认真。

    *她工作了很认真。

1.1.4 非句化使论元关系受到影响,最容易受影响的是主语(施事),从一个显性的成分变成一个隐性的句法槽,不能在表层形式上补出来:

唱歌她很拿手。

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

1.1.5 非句化使动词支配变成名词支配:

春天到来了。

 春天的到来使万物复苏。

“春天”和“到来”在独立小句中是动词和论元的关系,在内嵌小句中变成了领属关系。

1.1.6 在非句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句的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再能够被自由地否定。例如“进行”要求带一个谓词性宾语,这个宾语不能被否定:

对歪风邪气要坚决进行打击*对好人好事要坚决进行不打击

1.2 非句化的外在表现

“从整体上说,一个动词非句化程度越高,就越像一个普通名词。”(Lehmann,1988)如果一个小句失去了表达一个具体事件的能力,而只是泛泛地指称一个活动,这个小句就失去了陈述性。在这个过程中,小句的实体性增强,也越来越多地具有和名词一样的句法分布。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可以出现在主宾语的位置。主宾语位置是名词的典型句法位置,但一个谓词性成分处在主宾语位置上的时候,其“动性”都有程度大小不同的削弱。其次表现为可以受数量词语修饰,下面这个在主语位置上出现的小句可以受“指示代词+数词”的修饰:

他这一哭,弄得大家很没面子。

再次,可以受定语的修饰,如:

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还表现为能与介词组合的能力。有的介词如“在……下”、“根据”等只能和名词性词组组合,当有动词性结构出现在这个框架里面的时候,一定是动名词或者兼类词。(注:可参看侯学超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对有关词条的说明。)反过来说,动词性结构经过名词化之后,“动性”消失了,才可以和这些介词组合。如:

根据我们的调查,餐饮业偷税现象相当普遍。~*根据我们调查餐饮业,偷税现象相当普遍。

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晚会办得相当成功。~*在同学们积极参与晚会下,晚会办得相当成功。

1.3 由此可见,非句化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连续统。在连续统的一端,是具有完全陈述功能的句子,在连续统的另一端,是一个名词性成分。连续统的每个节点,对应着不同的内部、外部特征。具体表现为:(注:参照了Lehmann(1988)的结论,有所变化。)

在这个链条上,后一个节点能够蕴含前一个节点。就是说,如果一个小句失去了时体特征,那么它一定也失去了言外之力的特征。如果一个小句主语成为隐性槽,那么它一定也失去了带时体标记的能力,所以只看哪个特征开始出现就能够判断非句化的程度。

2.从句在前的非句化

先看下面这组例句:

a.她吃了很多螃蟹,所以生病了。(复句)d.她打仗很勇敢。(次话题结构)

b.他开门出去了。(连动式) e.这通吃可把肠胃吃坏了。(主语名物化结构)

c.她吃螃蟹吃腻了。(动词拷贝)

2.1 例a作为一个因果复句,表示原因的从句只有一个隔离性的语音停顿,而没有自己完整的句调,没有独立的言语行为效力。

2.2 例b是一个连动式,与复句中的小句相比较,连动式中前段动词结构的陈述性降低了。陈述性降低的第一个表现是小句的行为效力成分消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从形式上说,前段动词结构后面不能出现语气词如“吧”、“呢”等,试比较:

*他开门吧出去。

 她吃了很多螃蟹吧,所以生病了。

*他开门呢出去?

 去吧,不甘心;不去呢,又怕人笑话。

其次从功能上说,连动式的两段在语气类型上不能自由选择。例b如果是疑问语气“开门出去?”,前后两部分必须都是疑问的内容。而复句的两个小句可以有自己的语气功能上的选择,例如下面两个复句,疑问语气的辖域不包括前一个小句:

你不去,那么让谁去呢?

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歌声中了,她怎么会听不见呢?

陈述性降低的第二个表现是在情态上,连动式两个动词只能共享一个情态副词,这一点也和复句不同,试比较:

他大概开门出去了。

她大概吃了很多螃蟹,所以病了。

*他大概开门似乎出去了。她大概吃了很多螃蟹,所以似乎病了。

陈述性降低的再一个表现是“时”受限制。连动式的两个动词只能共享一个时间词语,与复句不同:

*他昨天开门今天出去了。

  她昨天吃了很多螃蟹,所以今天病了。

*她已经把书买来已经看了。    她已经把书买来了,而且已经看了。

另外,连动式前段动词的“体”一般要和后段保持一致,只有在后面是未完成体的情况下,前后动词才可以不一致,如:

朱小北转身想离开,(被陈言一把拉住了。)—→朱小北已经转过了身想离开

朱小北想转身离开。—→*朱小北想转身已经离开了

朱小北转身离开了。—→*朱小北想转身已经离开了

前一句“转身”是已经实现的动作,可以加上“已经”、“”等词语,而,后段“想离开”是将要发生的动作,“体”上可以不一致;但是后两句“想”类表示将要发生的助动词如果出现在前段动词上、“了”出现在后段动词上的时候,其辖域一定是包括了前后两个动词结构,而不能只包括前段或后段。

2.3 例c是动词拷贝结构,同连动式相比,小句在动词拷贝结构中失去的陈述性特征更多。虽然连动式中小句的“时”受限制,但是两个动词仍旧可以有自己的“体”,例如下面例子中两个动词都可以带体标记“了”:

(商女士去年9月份经朋友介绍,)交了5万元加入了北京麦肯姆快餐管理有限公司。

(他那天也醉了,)用了几乎一小时骑到了米兰家楼下。

我把那个豆腐炒了吃了。

而动词拷贝结构的前段动词失去了“体”的表达能力,第一个动词不能够加“了”,如:

*她吃了螃蟹吃腻了。

*她打了篮球打得很棒。

而且前段动词不能带补语,试比较:

*她吃完螃蟹吃腻了。

吃完饭再走。

*她回到家回了两三次了。开开门出去。

与连动式相比,动词拷贝句的前段动词在带论元的能力上也降低了。虽然还可以带宾语,但是宾语要受限制,不能是有指的,不能加上数量词语修饰,试比较:

*她昨天吃那只螃蟹吃坏了肚子。我专门用了她送的那支笔写了这几个字。

*她昨天吃五只螃蟹吃坏了肚子。我买了两支笔送给她。

连动式的前段动词的宾语可以用介词提前,动词拷贝结构的第一个动词的宾语不可以用介词提前,试比较:

我炒了豆腐吃了。—→我把豆腐炒了吃了。

她吃螃蟹吃腻了。—→*她把螃蟹吃了吃腻了。

很多动词拷贝结构(大多是是描述性状的类型)可以去掉变换为主谓谓语句:

她打篮球打得好。—→她篮球打得好。

你是不是睡觉睡过头了?—→你是不是觉睡过头了?

2.4 例d是次话题结构的例子。在次话题位置上的动词也不能再有“体”意义,试比较在话题位置和谓语位置上的“V起来”:

他讲起话来不拐弯儿。

  他讲起话来。

*他开始讲话不拐弯儿。

 他开始讲话。

*他讲起话来了不拐弯儿。

  他讲起话来了

唐正大(2002)曾对话题位置上“V起来”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如下描写:

方向确定

起点状态

终点状态

空间性

时间性

完成义

开始并继续

-+

   -

  -

  -

 -

   -

很显然,“起来”虽然可以表示“开始并持续”的动作状态,但是在话题位置上的时候,就不再具有这种功能了,这也说明动词V表现体意义的能力丢失了。

在次话题结构里,前段和后段不再相互独立,而是有了一种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与动词拷贝结构相比,前段动词的陈述性进一步降低,表现在话题结构的前段可以跟介词组合,放在介词宾语的位置上,动词拷贝结构的前段不可以这样,试比较:

她在打仗方面很勇敢。*她在吃螃蟹方面吃腻了。

次话题结构的前段动词结构“类化”的另一个表现为:动词的论元关系受到影响,施事主语丢失了,如下例“打仗”只是说明某方面,动词“打仗”和“她”、“他”没有论元关系,施事只是一个隐性的槽,不具有和其他名词的同指关系,试比较:

仗她i比他j勇敢。 她i i吃螃蟹i吃伤了。

2.5 最后一个例句e,从句处在主语的位置上,这时小句动词失去了带宾语的能力:

*这一通吃螃蟹把肠胃吃坏了。

在失去动词的典型特征的同时,小句表现出更多的名词的分布、功能特征,例如受数量短语的修饰等。

根据以上各种句式含有非句化的特征多少,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连续统:

低一级的特征必然存在于高一级的特征里,诸特征之间是一种蕴含关系,如下表:

言外之力受限

时受限

体意义丢失

没有主语

受数量短语修饰

复句+-- -

 -

连动式

 ++- -

 -

动词拷贝

++ -

 -

次话题结构

  +

++ +

 -

名物化结构

  +

++ +

 +

3.从句的级降、主句句法层面的降低与非句化

从句在非句化过程中不仅使小句陈述性消失,还同时使得从句和主句的句法层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为从句的级降和主句句法层面的降低。(Lehmann,1988)

从句的“级”就是从句在结构整体中的性质类型,主句的句法层面就是从句所依附的主句在句法上位于哪个层面。在小句整合的不同阶段,从句表现出来的性质并不一样,例如在小句整合过程之初,两个小句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等级关系;而在小句整合过程的最后,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清晰的等级关系,从句成为主句的一个特定的成分。前一种情况称为平行,从句是自由小句;后一种情况称为内嵌,从句是受控小句。从句从自由小句到受控小句,级别降低了。而“平行”、“内嵌”同时也说明了从句与主句的位置关系,就主句的句法层面来讲,前者是篇章层面(text level),后者是VP层面。一般说来,从句的级别越低,所处的句法层面就越低。但是反过来说也不一定。对汉语的几种句法结构来说,从句的非句化和从句的级降、句法层面的降低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通过分析这两个变量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前面一节所说的非句化连续统。

3.1 从句的级降

看下面一组例子:

a.蓝天。白云。金黄的麦田。  e.他进城看病。

b.因为天冷,水结冰了。

  f.他吃螃蟹吃腻了。

c.他说啥你信啥。   g.他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

d.他看病进城了。 

h.这通吃把肠胃吃坏了。

Hopper & Traugott(1993)用[依存]、[内嵌]两个特征把复杂句分成了三大类:并连、主次、从属,其中小句的级别也相应地可以分出三个档次来。但是这种三分法还不能完全包括所有的类型,所以本文采用多分法。例a的三个小句既非内嵌也不依存,小句都是自由的。例b,从句具有依存特征,但没有内嵌特征,也不能在主句中发挥一定的功能,这种从句,就是附加小句(adjoined clause)。a、b中小句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前后变换位置。

例c的主句和从句之间有一种“倚变”关系,两个小句在语序上是固定的,小句前后次序变了,句子的意义也变了,试比较:

他给什么我要什么。  我要什么他给什么。

这种“紧缩复句”中的从句,我们姑且称为倚变小句。它在意义上依存但是句法上不内嵌。与例b相比较,这一类复句不必要用连接词语。

例d两个小句的顺序和位置都是固定的,从句比较固定地处于主句内部主要动词前面的位置,否则就需要连接手段,例如:

*看病他进城了。

为了看病他进城了。

所以与例c不同,符合从句既[依存]又[内嵌]的特征,但是显然不是从属构式,两个小句之间主要还是一种逻辑关系,勉强也可以归为倚变小句。

例e是一个典型连动式。与例c、d不同,连动式的小句之间不是一种逻辑关系,而只有时间关系。与例d相同的是:小句的次序比较稳定,而且两个小句也都共有一个外围成分,从句在主句动词之前的位置。与例c相比较,连动式的两个动词如果论元是相同的,必须按照“承前删略”的原则省略:

买了一本书看

*买了看一本书

*买了一本书看一本书

拿馒头啃了一口

*拿啃了一口馒头

*拿馒头啃了一口馒头

而例c成立的一个条件就是两个相同的论元必须同时出现:

见一个爱一个。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连动式的从句性质显然也不能用Hopper & Traugott(1993)的分类包容,我们姑且根据连动小句常常具有承上启下的转承作用,借用现成的术语称为中介小句(medial clause)。

例f从句显然是主句中的一部分而且内嵌在主句中,但是功能尚不明了。从动词的语义结构来说,“螃蟹”是“吃”的受事,但是必须通过动词重复来表现,不能出现在后段结构中,不能说:“他吃螃蟹腻了”,所以受事成分好像并不受后段动词的管辖,因此前段重复动词的作用就好像介词“把”一样专门把受事成分介绍进来。而且有些动词拷贝结构可以去掉前一个动词变换为主谓谓语句,如“他螃蟹吃腻了”,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动词的作用就是引进一个小话题。现在也还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术语来称呼它。

例g从句是话题,还不能说是主语,是主句的一个句子成分,可以成为话题小句。

最后一个例子从句内嵌在主句的主语位置上,既具有内嵌的特征,又具有依存的特征,是受控主语小句。

根据以上对从句“级”的分析,可以得到下面这个连续统:

3.2 主句的句法层面

根据角色和参照语法(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Foley & Van Valin,1984),句子的结构是一个至少由外围(periphery)、中心(core)、核心(nucleus)三级成分构成的层级组织:

每个层面都有一些标志性的成分。例如作用于核心层面的算子有体标记,作用于中心的算子是一些方式副词,作用于外围层面上的是一些表达说话人的态度、评价等的情态、传信副词。所以根据可以与哪些算子同现就可以判断一个语言单位在小句中的句法层面。

对于一个由不止一个小句组成的复杂的句子来讲,它的层次要比一个基本小句复杂,至少应该有这样一些成分:母句外围、母句中心、主句外围、主句中心、丰句核心。其层级关系可以表示为:

如果两个小句发生小句整合,那么从句整合到主句上的位置,可以分别是母句外部、母句的外围、主句外围、主句中心、主句核心,从句在主句中嵌入得越深入,主句的句法层面就越低,从句就和主句之间结合得也越紧密。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上面的例句重新抄录如下:

a.蓝天。白云。金黄的麦田。

e.他进城看病。

b.因为天冷,水结冰了。

f.他吃螃蟹吃腻了。

c.他说啥你信啥。

g.他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

d.他看病进城了。

h.这通吃把肠胃吃坏了。

例a、b、c,从句分别在母句外部、母句外围、母句外围,都是在主句外部,所以主句的句法层面是篇章(text)。例d,从句位于主句里面,主句可以有自己的情态成分,例如:

他说啥你一定信啥。

他看病一定进城了。

但是从句和主句之间还是存在一种事件之间的关系,所以从句虽然内嵌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却是母句的外围。

例e连动式的两个动词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范围等副词:

她把书买来看了。

她把书全买来看了。   她把书买来全看了。

而且“了”不一定作用于整个连动式。如:

她买了本书看。 

她买了本书没看。

  她买了本书看了。

由此可见,连动式前后两个动词结构是中心和中心的关系,共同组成母句的中心。

例f动词拷贝结构的从句(前段)虽然和连动式的前段位置相同,但是前段不能附加方式、范围副词:

*他仔细地吃螃蟹吃腻了。

*他全吃螃蟹吃腻了。

动词拷贝结构的主句虽然可以有自己的情态副词,但是这个情态副词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可以出现在整个结构前:

他吃螃蟹可能吃腻了。他打球一定打得不错。

他可能吃螃蟹吃腻了。他一定打球打得不错。

由此可见,动词拷贝结构不属于中心复杂化的类型,母句只有一个中心,从句位于主句外围。

例g是一个次话题结构,与动词拷贝句不同,次话题结构的前段不能省略:

他吃螃蟹吃腻了。—→他吃腻了。他走起路来一阵风。—→*他一阵风。

他打篮球打得很好。—→他打得很好。他说起话来很简短。—→*他很简短。

这说明次话题结构的前段已经发挥着相当于论元的作用了,和主句核心共同组成主句中心,所以从句位于主句中心。

例h是一个名物化结构,从句内嵌为主句的一个句子成分,语义上是主句动词的一个论元,也处于主句中心。

根据以上对主句的句法层面的分析,可以列出下列连续统:

从非句化、从句的级别、主句的句法层面这三个相互影响的变量可以证实,从句在前的非句化存在这样一个连续统:

连动句>动词拷贝句>次话题结构句>动名词作主语句

4.主要动词控制度和从句在后的非句化

在两个小句压缩整合的过程中,从句在独立性上的降低必然是有条件的,常常要受到主句独立性程度大小的制约。小句处于宾语位置上的时候,从句的非句化和主句动词具有更明显的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一点,王冬梅(2001)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她指出,汉语动词语义和谓宾的独立性之间也存在着共变关系,即动词的控制度越强,谓宾的独立性越弱。她概括了操纵类→识知言说类、模态类→识知言说类两个谓宾动词在独立性程度上由小到大的连续统,下文摘取了王文中的一个连续统(操纵—识知言说类)来具体说明:

谓宾的独立性达到最低的时候,只能受定语修饰,谓宾已经成为一个名词性成分。表中所列举的各种形式标志,如能否带体标记、能否带情态等都是有没有非句化或非句化程度大小的表现,所以名物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句非句化的过程。而主动词的各种语义级别也就是主句动词语法化大小的区别。由此可见,在名物化结构上,从句的非句化和主句动词的虚化是相互作用的,主句动词对从句动词控制力越强,从句非句化程度越高,两者结合得越密切,小句整合的程度也就越高。由此可得到这样一个连续统:言说识知类名物化结构>操纵类名物化结构。

5.结论

以上通过对从句非句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从句的级降、主句的句法层面、主要动词的虚化等几个变量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在小句整合程度的连续统上,汉语的句子可以形成这样一个系统:复句>复杂谓语句>简单句。复杂谓语句又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统:连动式>动词拷贝结构>次话题结构>名物化结构。而各种结构内部成员也都有这样的连续统存在。

(二)从句在前的名词化是一个话题化、最终成为主句主语的过程。例如动词拷贝的前段就是为了引进受事,其作用很像引进话题;而次话题结构的前段和后段已经开始具有了阵述关系,但等到名物化结构,从句才开始真正出现在主句主语位置上。

(三)从句在后的非句化和主句动词的虚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标签:;  ;  ;  ;  ;  

从非句转换看汉语从句的整合_从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