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论文_栾一帆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论文_栾一帆

(武警警官学院四旅十三营三十八连七班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也容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更是高于普通大学生。因此,本文将从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入手,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帮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85-02

引言

每一所高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贫困大学生,他们或是来自于偏远山区、农村,或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家境贫寒,物质条件匮乏。虽然他们都十分具有上进心,也十分努力,但是来自于现实的压力依然容易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缺乏自我认同感,焦虑等等。为此,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关注,并探索解决或者舒缓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1.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1.1 自卑及极度自尊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且以为他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各种社会活动、实习实践等,在日渐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一些家境优越的学生很快便表现出来出手阔绰,视野开阔,谈天论地,见多识广。而贫困大学生则经济拮据,视野相对也比较狭窄,自然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心理,导致自尊心又十分强烈,甚至一些贫困大学生十分敏感,导致了对同学无心所说话语的片面理解。此外,自卑心理还容易导致虚荣心理,一些贫困大学生为了在经济上能够“不低人一等”,甚至不惜陷入校园借贷的圈套,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1.2 缺乏自我认同感

一般而言,贫困大学生容易缺乏自信,其实这究其根源是贫困大学生在自我认同感方面的欠缺。自我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从外在影响因素来看,贫困大学生家境贫寒,生活环境也比较简朴,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外界评价也十分敏感,外在的负面评价尤其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对自我缺乏认同感。从内在影响因素来看,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光鲜,与其他一身名牌、衣着光鲜的同学站在一起会十分逊色,因此会在自我估量时将自身素质归为劣势,造成自我认同感低。

1.3 就业导致的焦虑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因为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困境,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一般而言,贫困生的父母供其上学已经十分不易,因此将全部的希望都凝聚在了他们的身上,期盼着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找到稳定、薪酬待遇好的工作单位。然而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这就导致背负着太多的期望的贫困大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忧虑等情绪,这些情绪久久得不到排解,容易导致学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最终导致焦虑感剧增,引发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并非单方面能够完全应对的,还需要多方努力,高校方面和社会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注与帮扶,同时贫困大学生自身也要积极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2.1 学校方面——加强关注与心理帮扶

一般而言,高校在学生工作中,比较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更是少之又少。而高校方面在排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其实是占据了主要地位的。因此高校应该认清楚自身的角色和作用,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与心理帮扶。无论是高校的领导、老师还是辅导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关心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辅导员,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学生的,他们最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处境和心态,因此也担负着比较重的任务,需要时刻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内心。此外还有心理咨询老师,也应积极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条件,在积极的心理干预下,对他们的挫折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从而全面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

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高校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库、贫困大学生心理咨询站等,旨在积极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方式传统,形式单调,可能无法打开一部分自尊心较强、自我保护意识过重的贫困生的心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给予他们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2 贫困大学生自身方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心理问题方面,最具主导地位的是贫困大学生自身。因此,贫困大学生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与自信的心理,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使心理问题无处遁形。

2.2.1保持乐观心态与自信的心理 生活本就不是尽如人意,本就不完美,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奋斗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贫困大学生应该看淡物质条件,放下虚荣心理,看到世间的美丽与平和,发现自身的魅力与优点,保持一份达观,拥有一份豁达,增强自信心,以自信心扫除一切自卑。只有自信,才能快乐,才能充满阳光和希望。

2.2.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个别贫困大学生为了打破窘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攀比心,不惜利用借贷平台高息借款,却造成了更大的困境。究其根源,与个别贫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有着较大的关系。为此,解决心理问题,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人民、为祖国做出贡献;要摒弃一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心态,懂得当前自己的任务在于努力学习,习得本领,学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克服困难与挫折,开创人生的新境界。这样,久而久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便会战胜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也将寻找到自身的价值。

2.3 社会方面——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

为了让贫困生能够享受到与普通大学生同等的硬件环境与物质环境,辅助贫困大学生突破所面临的物质困境,社会也应该建立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比如,建立健全助学贷款体系,增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使贫困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生活中的困境,增强自信心,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缺乏认同感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大大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成才。为此,高校与社会方面应该加以关注,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途径。而贫困大学生自身方面,也应该积极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缓解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黎安康,金春寒.试论影响“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2]吴含,李志平,张珊,郭雨晨,王斐然,李钊杨,刘红霞.河北大学医学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3]李林蔚,郑桃.大学生心理困扰状况调查[J].金田(励志),2012(10).

[4]衡书鹏.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职大学报,2011(06).

[5]衡书鹏.贫困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论文作者:栾一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论文_栾一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