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江•米吉提 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加马铁力克乡中学 84555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031-01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大环境,人类将一无所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范围越来越广,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现象、水污染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突显出来。环境问题无疑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巨大阻力,它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其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一项根本性的环境保护战略措施。提高公民环保意识重要的是教育,地理环保教育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受教育者认识地理环境整个生态系统的性质和发展规律,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地之间应该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环境意识教育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出现的。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环境问题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出现的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造成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应从自己做起;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环境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全球环境意识。学校教学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
环境教育人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证明: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它决定着这一代学生由受环境教育影响产生的行为认知和价值取向。中学环境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它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教育还不可能独立设课,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就成为当前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中学各学科中,地理可以说是与环境教育关系极其密切的一门学科,它注重协调人地关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为中心任务,这就决定了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突出的环境意识特征,更具备担负进行环境教育这一重任的资格和义务,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道德观、意识观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入手,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切关注,使之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环保的责任感、义务感,逐步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懂得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认识到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和兴办社会主义事业的活动中,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有效保护和 改善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未直接把要学习的地理规律、原理介绍给学生,而通过如上活动探究,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充分交流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设计探究、归纳问题的方法,而却感到自己有创造力,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提高了学生对于环境地理的培养。
论文作者:克里木江•米吉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环境论文; 地理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 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中学论文; 环保意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