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论文_胡蓉

基于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论文_胡蓉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发展的也十分迅速。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推进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和电网调度的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基于集中监控,对变电运行管理创新,符合国家电网企业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电网中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研究;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创建“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改革的目标。安全、稳定的电力系统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先进的“坚强智能电网”与传统的电网相比,其电力设施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创新,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作出了针对性的调整与完善。

1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传统电网管理中,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调度工作,而集控站则将变电站的监控、运行维护等责任集于一身,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所需的人力较多,人员不足时还影响正常生产,主要表现在各个集控站因工序检修、事故处理等情况下忙闲不均,忙时人手不足,闲时人手闲置,造成人力成本高且人力资源严重浪费。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电网调度和变电监控一体化设置,电网调度中心与运维操作站共同进行电网管理,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电网调度中心负责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的运行方式调整等,而运维操作站负责对调度指令的执行、设备巡视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这种管理模式将原集控站负责的监控工作由电网调度中心完成,将全部监测工作集中,有效整合了资源,也有利于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减少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日常业务流程,能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全面推进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建设,树立“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理念,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本质安全,根据站所任务的繁重和工作量,统筹调配运行人员,有效解决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

2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

2.1根据电网区域地理位置、自动化水平、设备水平,实施电网调控一体化

(1)成立电网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增加电网监控人员,负责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运行方式调整等工作,在现有管理基础上,成立运维操作站,负责网内变电站的日常操作、巡检及事故处理。辨识传统电网集控站管理模式与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区别,编制《电网调控一体化监控运行管理规定》、《电网调控一体化设备巡视点检标准》、《电网调控一体化监控操作、倒闸操作、事故处理流程》、《电网操作技术规程》、《嘉北电网安全作业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度。(2)组织现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调查、评价、改进工作,满足电网调控一体化对调度自动化功能要求。对各站所的后台数据备份,制作子站及主站遥控遥调点表,将所有受控站消防系统、视频系统上传至电网调度中心监控站,调度中心监控站实现调度自动化“五遥”功能。

2.2应用层的设计

想要充分发挥应用层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好平台层的基础工作。应用层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的监控,从而根据电网的运行数据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实现对电网的合理调度。电力企业的电网调度工作,主要是对电网的故障进行分析、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等,在电流运行超出标准的范围时,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赶到故障区域,解除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应用层调度工作环节中的票据管理,并对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施静态分析。应用层可以把电网运行的有效和精确的数据信息提供给电网调度部门,并通过对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来提高电网调度的工作效率。

2.3全面推行区域化集控站管理,合理调整值班、点检模式

根据区域集中程度及操作量大小,对现有110kV集控站进行合并、重组。通过对白班、夜班工作量及工作强度等方面分别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夜班工作量较小,将夜班电量计算、设备点检等工作调整到白班进行,夜班人员按满足监盘和完成基本工作需要进行配置,适当增加岗位常白班人员力量,充分提高现有人力的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考虑到岗位整合后,集控站管辖区域扩大,操作量增加,夜班人员配置较少等情况,通过对现有运行设备及目前的点检周期分析评价,结合行业设备点检的相关要求,从提高点检质量的要求出发,通过技术人员讨论后确定,设备点检周期由每4h点检1次(现有人力无法满足),改为24h点对点对设备专业点检1次,日常点检3次,确保岗位合并、调整后的点检质量及点检效率。

2.4调控一体化实施后的优势和效果

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为主线,优化整合电网调度、设备运行资源和岗位巡检,推进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和电网调度的融合,实现集控站管理模式,提升电网运行调控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完善电网体系,推进智能电网管理。调控一体化模式,有助于缩短业务流程,提高电网事故处理效率和操作效率,电网调度监控中心可以实时、直观、全面地掌握电网运行和告警信息,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作出决断,第一时间内隔离故障点,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传统模式下,需要岗位人员先汇报调度,由调度人员判断后再下操作指令,造成事故扩大。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岗位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完善变电站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对调度自动化设备优化改造;突破以往运行岗位必须安排人员值守的生产组织管理观念,对现有分散的站所优化、合并、重组,推行变电站集中控制,减小劳动力分散程度,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调控一体化实施后,人员培训、交流均集中管理,人员技能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杜绝因人员责任所造成的设备损坏事故,提高了设备巡检质量,设备故障率降低;集控站模式实施后,对系统存在的的设备隐患实现了提前发现、提前预防的目的,减少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降低了故障处理时间,全面提升了变电运行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语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适应当前电网发展趋势,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进步,通过电网调度和变电站监控一体化的设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调控一体化对设备远程操作、监控手段和设备自动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未来公司电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将公司电网逐步向智能电网建设推进。

参考文献:

[1]郭伟.浅析电网调度管理一体化[J].云南电力技术,2018,03:80-81.

[2]赵家庆,季侃,孙大雁,高宗和,丁宏恩,宋鑫.电网调度省地一体化试点工程关键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23:120-125.

[3]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14:96-99.

[4]杜贵和,王正风.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15:127-131.

[5]刘涛,米为民,陈郑平,林静怀,蒋国栋,王智伟.适用于大运行体系的电网模型一体化共享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01:36-41.

论文作者:胡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基于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论文_胡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