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张群雁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心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50例心内科重症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方式,给予研究组患者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护理干预方式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之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均差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重症患者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心内科重症病区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心内科重症病区;应用价值

心内科重症患者属于心内科室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是为了监护危重心血管病人,该类型病人都属于心外手术术后患者以及心内病情加重患者。护理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护士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且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抢救配合技术,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1]。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是在2000年由芬兰护理学家提出,该评分系统对于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能够进行有效评估,其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并普遍应用于西方国家的临床评价上[2]。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估研究,明确了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重要性。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50例心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将此次研究报告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50例心内科重症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共有患者125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66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54.2±1.2)岁,;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6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53.6±1.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方式,给予研究组患者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分层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在患者住院之前,护理人员应当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主要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机体营养,换气功能,血压指标,脏器供血情况,机体代谢,心率,抑郁,焦虑,睡眠质量等一系列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分为救助性护理,支持性护理,补偿性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患者的评分越高就说明其需要的护理量越大[3]。(2)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评估物理等级,并且按照患者的治疗阶段来相应制定其护理级别。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患者仍然存在威胁健康问题,但是经过临床诊断之后没有发现明显症状,此时就需要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维持患者机体的重要功能作用;支持性护理: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明显的缓解,并且症状呈现单一性特点,给予患者支持性护理,能帮助其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度;补偿性护理:患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并且病情呈现加重趋势,通过补偿性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维持患者机体的重要功能作用,避免出现健康问题;救助性护理:患者病情已经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并且临床症状已经出现恶化情况,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此时就需要给予患者救助性护理,降低患者的病症伤害[4]。(3)评分方式:对患者采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在患者入院24小时之内进行首次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患者所需护理等级,在患者转出重症监护室或者出院时对其进行第二次评分,这样可以与首次评分进行对比,掌握和明确患者护理期间的实际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各方面指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对比分析两种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5±1.74)天,住院费用为(1.33±0.38)万元,有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47±2.35),住院费用为(2.28±0.47)万元,有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8%,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按照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的监护级别之后,给予患者相应级别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24小时时给予第一次监护评定,等患者入院84小时左右给予第二次监护级别评定,等待患者病情好转之后给予其第三次监护级别评定。该评估主要是由医护人员负责,在完成每次评分之后,需要计算总分,并且按照总分给予患者相应的监护级别,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级别的护理人员。此外,对于评分较高的患者应当开展医护讨论最终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由专人负责落实。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较大的病情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监护级别。

给予心内科重症患者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时,需要优化人员配置,不断加强对该类型患者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培训,严格筛选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并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对心内科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水平。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各方面指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重症患者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心内科重症病区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小波.心内科重症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26-27.

[2]瞿倩.心内科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问题改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2):131-132.

[3]张世英,廖大清.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内科重症危急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29-30.

[4]顾赛男,曹爱芳.心内科重症护士接受伤口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伤口护理质量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7,43(15):1131-1132.

论文作者:张群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心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张群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