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中学生论文,思维论文,能力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又叫求同思维)和“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所谓“求同思维”是把问题的各种条件合并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据,在具有一定知识条件下,从事物不同方面及不同联系上寻求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且其中常有新经验、新方法、新事物和新理论。
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培养“求同思维”,而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敢于“求异”善于“求异”和习于“求异”。
一、利用发散思维的多端性 创设发散思维的教学环境
发散思维的多端性的重点是个“多”字。所谓多,即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多。因此在教学中,应扎实“双基”教学,注意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注意讲清问题的实质和知识的结点,注意说明知识的来龙去脉,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为思维的发散提供丰富、正确的信息,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对所用知识呼之欲出,信手可拈,运用时才能左右逢源,不致因基础知识贫瘠而思路枯竭。例如:“比较硫和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知识狭隘的同学只知道S 和Cl都排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Cl排在S的右边,所以非金属性Cl〉S,而基
二、注意启迪引导、深化,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发散思维离不开教师的启迪引导。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就是一种引导。在教学中要广开学生的思路,将一些内容或实验引申拓展深化。例如,讲过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变化后,再提出“当密闭容器中
处于平衡状态时,若将容积扩大二倍,混和气体颜色变化如何?”(平衡向右移动,混和气体颜色变深),再问“若将容器体积扩大二十倍,混和气体的颜色变化如何?”(平衡向左移动,混和气体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容积增大太大)。又如,讲“电解”这节课时,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去做实验:(1)仍用石墨作电极,若将CuCl[,2] 溶液改为ZnSO[,4]溶液进行电解,两极上反应如何?(2)若换成用CuSO[,4]溶液, 两极用铜片,两极变化又如何?这样让学生以已掌握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既可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达到“发散”的目的。
三、组织好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发动学生讨论,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好形式,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好途径。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相互启迪、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中的个体易受他人提出见解的刺激和启发,产生群体感应和共生效应,从而诱发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疆域。讨论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是习题。讨论形式,可以编成小组,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进行。在讨论前要将讨论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布置给学生准备,讨论后在课堂上汇报结果,最后师生共同分析研究,找出较为独特的见解或新颖的解决方法。例如讲到“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先向学生提出“写出制取硝酸可能有的方法,并从原料来源,反应条件难易等方面考虑,选择最适宜于工业生产的方法。”让学生准备,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又如在进行复习时我布置如下习题:“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NH[,4])[,2]SO[,4]、NH[,4]Cl、Na[,2]CO[,3]、 FeCl[,3]和Al[,2](SO[,4])[,3]溶液,要求写出可能有的方法, 并找出最优方法。”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学生不但按照解答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即按照阴、阳离子分组选择试剂,但步聚较多较繁),而且也有不少学生把阴、阳离子合并考虑,采用Ba(OH)[,2]一种试剂方法(这方法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是较好的方法)。
当然,发散性思维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基础上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因此不能忽视加强学生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求同”是“求异”的基础,没有“同”就没有“异”,只有先学会用通常思路去思考问题,才能进而探寻新的思路,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能成功地运用发散思维,学生能对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思路的选择上与众不同,在思考的技巧上另辟蹊径,在思维过程中标新立异,在思维方式上独树一帜,这样持之以恒,必将达到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标签:发散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