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输液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及原因分析论文_邱秀娟

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福建省老年医院) 3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士评判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对门急诊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5月我院门急诊接收的1000例输液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8月-12月的收治的500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2016年1月-5月收治的500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未实施评判性思维方法,研究组实施评判性思维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0.2%,护理满意度是96%;对照组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4%,护理满意度是90%,研究组输液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评判性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方法;门急诊;输液安全

门急诊输液患者较多,具有较大流动性,且患者年龄差异大,疾病类型复杂多样,药物应用类型较广泛,各药物有不同剂量,护士要承受较大工作量,再加之护患之间接触时间短,未能全面掌握病情,因此易发生输液安全风险[1]。评判性思维是护士面临临床复杂的护理问题时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判断、反思、推理、决策的过程。我院从2016年1月起开始对门急诊护士实施系统评判性思维培养工作,获得较为满意的实施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护士评判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对门急诊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特选择我院门急诊接收的1000例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5月我院门急诊接收的1000例输液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依据不同到院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就诊时间2015年8月-2015年12月,从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993例中选500例)和研究组(就诊时间2016年1月-5月,从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291例中选500例),两组各有500例患者。研究组5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5例,女性患者295例;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47.6±8.5)岁。对照组5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5例,女性患者285例;患者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47.9±9.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操作的患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药物过敏患者;②伴发严重慢性疾病患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健全患者。

1.3 一般方法

我科从2016年1月起开始指导门急诊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方法,具体指导方法包括:

1.3.1 培养对评判性思维的准确认知 培养门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前,要让护士准确了解评判性思维的概念与本质。评判性思维指的是基于质疑和探究加深个体对事物认知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主导力量是评判,个体思维发现的潜在动力是质疑;护士实施临床护理时,要用评判性的眼光完成病情观察、医嘱执行以及科研研究等,勇于质疑护理工作,才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评判性思维。

1.3.2 定时开展评判性思维培养讲座 定期组织门急诊护理人员参加评判性思维理论知识宣教讲座,集体讲授评判性思维概念、特征、原理、核心、注意事项以及和改善门急诊输液质量的关系等知识,让门急诊护士能够熟练掌握。

1.3.3 设计相关工作计划 整理以往我院门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门急诊患者输液期间常出现的安全风险,并详细探究引发此类护理安全风险的原因,以此结合评判性思维理论和实际工作状况来设计相关工作计划。

1.3.4 定期组织小组交流 护士长要在每天护理工作结束后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小组讨论,让护士结合当天门急诊出现的典型输液患者予以思考、质疑、反思等,以此探讨造成输液安全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当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并且还要鼓励护士学会合理质疑医师提供的输液治疗方法、护理计划等,以此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意识。

1.3.5 加强评判性思维理论的实际应用 护士长要以评判性思维理念为前提,组织门急诊护士定期的业务学习,让护士独立思考各种临床问题,同时给予合理解释、准确评估、全面观察以及交流探讨等。在为患者输液治疗时要求门急诊护士严格遵守查对制度,综合评判患者病情、年龄、循环系统情况、血管情况、自理能力以及穿刺局部组织情况等;系统评估患者采用的治疗护理方案、自身工作能力以及选择的器材和药物等;要按照患者输液时的实际病情来评估临床疗效,如果没有实现预期疗效要及时实施解决措施,防止出现输液护理安全事故。

1.4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发放我科自拟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借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完成对所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借用(%)和(x±s)分别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以及统计学意义以对比P<0.05为依据。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门急诊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50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输液护理不良事件,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0.2%;对照组50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输液护理不良事件,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4%。对比两组患者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11.5113,P=0.0002)。具体分析如下表1所示。

注:*表示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83,P=0.0297。

3.讨论

静脉输液治疗是门急诊患者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方法,其产生的风险事件也十分常见,其是护患纠纷发生率最高的一个治疗过程[2]。因护理专业的逐渐发展进步,静脉输液开始从以往的单一护理操作技能向多层面、多学科以及多技能发展。随着给药方法的不断加多,静脉输液也开始向长时间留置和多途径发展,其也代表着患者输液治疗时输液安全风险也在随之增加[3]。静脉输液管理不仅仅需要遵循技术操作规范,还要求更加细致且愈发复杂,并且会因专业领域扩展而逐渐实现动态更新的护理实践[4]。所以在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同时,还要重视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应用,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评判性思维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思维模式,其具有概念性强和抽象性强等特点,是一种思维技巧,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熟练灵活地应用自身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科学推理、判断以及评估遇到的临床护理问题,以此合理处理问题[5]。众多临床研究结果表示[6],护理人员利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护理服务,能够显著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门急诊护理工作的服务水平,提高护理程序实践的质量,以此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此次研究通过指导门急诊护理人员应用评判性思维,让护理人员在实施输液过程中,学会用质疑、观察以及推论的理念评估其实施的操作有无及时有效,同时还能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减少和避免了输液缺陷的出现,显著加大了门急诊患者输液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0.2%,护理满意度是96%;对照组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4%,护理满意度是90%,研究组输液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护士评判性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芬,林玉梅,傅爱琼等.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对门急诊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6):72-73.

[2]兰红英,谭碧海.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在神经内科患者输液安全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08(17):161-161.

[3]邹颢宇,周乐山,刘怡素等.ICU护士评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688-690.

[4]许容芳,黄胜,陆勤美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路径表对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形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6(11):1397-1399.

[5]魏婷婷,孙丽媛,陈小岑等.肿瘤科带教护士评判性思维与循证实践知信行关系研究[J].循证护理,2015,1(3):97-100.

[6]寻南,赵联.血液透析护士评判性思维与性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2(17):2646-2647.

论文作者:邱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评判性思维在门急诊输液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及原因分析论文_邱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