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725700
摘 要: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面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作为教师要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不断鼓励,使其慢慢进步;要见微知著,不断矫正其错误;要依托游戏、儿歌、故事日常生活细节等载体教育,寓教于乐;要家园配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共同促进幼儿进步。
关键词:幼儿 细节 习惯
东汉少年陈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一个人从勤扫一屋这样的小事做起,养成的是影响一生的大习惯,而“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那么面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我们又该怎样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家长在对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一是要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要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入园初始,我只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二是要求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二、不断鼓励,逐渐进步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帅帅,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手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饭后休息让他来分发玩具,午休起来让他来分发午点。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小朋友的手可以做什么?”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帅帅,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幼儿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任务意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卿卿上课时小动作太多,时时离开自己的位置;泽泽磊磊倾听习惯不好,做事不认真,午睡时影响别人。教育这些幼儿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浩浩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浩浩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那天上课时,浩浩也格外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以幼儿的某一“闪光点”,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三、见微知著,矫正错误
首先,让幼儿改正细小的过错,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吃饭时讲话,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文明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文明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文明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文明餐桌”。现在不在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其次,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改正。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晨晨对老师讲话有时会不加称呼,经常是“给我少盛点儿饭,我不舒服,你知道不?”“你要带小朋友出去玩了,是不是?”等。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对晨晨的话不予理睬,使他没有礼貌的话得不到老师的回应,让他得到不讲礼貌的“惩罚”,以此提醒他改正。妍妍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再快一点,那就更好了。”再次,从点滴小事做起,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孩子每做对一件事,教师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四、依托载体,寓教于乐
一是依托游戏载体。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建构区”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浩浩和磊磊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奶粉罐,都不愿意要旧的奶粉罐,怎么办呢?新的奶粉罐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奶粉罐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奶粉罐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浩浩就去拿了旧的奶粉罐。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二是用儿歌来巩固培养良好习惯。平日的活动教师可把平时的习惯编成儿歌,便于幼儿记忆,如午睡前,可教幼儿学会儿歌,记住午睡前的要求,“小鞋整齐放在地,小被暖和盖身体,小朋友们静悄悄,闭上眼睛睡午觉”等。三是用故事熏陶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由于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为此我经常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孔融让梨》、《七色花》等等经典故事,还教她一些儿歌、歌曲,如《互相帮助》、《有玩具大家玩》、《弟弟摔倒我扶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四是在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如吃饭时,有的幼儿咳嗽或打喷嚏冲着碗,不捂嘴和鼻子或扭头,污染了自己和别人的饭食,极不卫生。饭后,就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人在打喷嚏时鼻子里的喷嚏会喷多远。如果不把鼻子捂起来打,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同时这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其他的两位老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他人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户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后,有的幼儿进教室时总是跑跳打闹,我就会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对他说:“请你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坐得多好!他们安静地等待吃饭呢!”吃饭的时候,第2组的小朋友爱讲话,我就会说:“第1组的小朋友吃饭安静,是文明小餐桌。”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六、家园配合,共促进步
现在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必须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行为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动物园,坐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坐一个座位,他爸爸坐一个座位。车到了某站上来一位老人,他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我利用这个好时机给孩子讲:“要照顾老人,因为她年岁大了,站着累,车晃也容易摔倒。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象爸爸一样啊!”后来在我们又出去的时候,他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和抱小孩子的人。亲身体验让我明白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所以,我们平时在幼儿园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时也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与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切实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鹤琴 论幼儿教育[J].北京出版社,1984,04。
[2]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2012,9。
[3]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2001,7。
[4]朱家雄 张亚军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朱秋兰 用细节灵动小班班级管理[J].儿童与健康,CN61-1258,R,2014,04。
论文作者:陈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幼儿论文; 习惯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朋友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