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陈春艳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陈春艳

开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红河 661699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的新型农村的建设,应在提升乡村物质空间的同时,做好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但从当前我国新型乡村的建设现状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生态规划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问题,旨在促进美丽乡村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规划;生态设计

自新农村建设实施后,乡村人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空间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然而美丽乡村建设在造福乡村的同时也为乡村的生态环境增添了许多压力,尤其是在乡村建设编制中,没有考虑当地生态环境,采用不合理的建设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为及时弥补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不足,推动乡村建设的和谐发展,下文首先分析了乡村生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策略。

1、乡村生态特征分析

受环境、生活习俗、社会活动等的影响,乡村生态环境有着明显的自然性与多样性特征。下文就这两种特征做详细分析。

1.1生态环境的自然性特征

乡村生态环境的自然性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城市的社会系统不同,乡村的生态受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影响小,因此比起城市中的人为生态来说,乡村有着最明显的自然生态[2]。生活在此生态系统中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按照大自然的作息规律与生活规律进行着生活与生产活动,因此乡村生态环境的核心是自然。不论是人居、农田还是自然,均以自然生态为核心。

1.2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征

乡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征,主要是指乡村生态景观的多样性,而乡村生态景观既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人文景观。就自然景观来说,乡村没有城市中的钢筋水泥与高楼大厦,但是却有丰富多样的农作物以及湖泊、山体等自然景观,同时因为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而形成的农田、果园、水坝等也使乡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其次是人文景观,人们在该土地上建造的建筑、场地、人物、街道等属于有形的人文景观,而人们在长时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生活习俗、方言、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等则属于乡村生态中的无形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均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轻易破坏。

2、乡村生态环境规划分析

乡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因此生态环境规划也应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在此规划体系中,对乡村生态环境开展有层次、分对象的规划[3]。结合相关文件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三层次、三类型”的规划方针分析,乡村生态环境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是县、镇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分清规划对象,将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此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工作的重点。县、镇区域较之其它乡村区域来说,社会活动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因此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有所下降,对于此类地区的生态规划,就应将重点放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降低乡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同时根据情况修复一些因人类活动而破坏的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等[4]。其次是对自然村生态环境的规划,对于自然村来说,自然系统较为完善,因此生态环境规划应将规划重点放在村庄的生态设计方面,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对乡村的生态空间进行规划,达到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另外,对于村域空间范围较广的建设区域来说,生态环境规划应将规划重点放在乡村建设的层次性设计方面,村域分布较广的乡村以及自然村很难形成层次分明的、完整的生态格局,因此需要在乡村建设的规划环节,根据乡村生态环境特征对其进行具体的生态设计,将乡村的自然生态特征通过具体的设计体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乡村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是为乡村群众建设一批“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地方美”的美丽宜居乡村,因此乡村生态环境设计也应包含人居、生态、生产等多方面内容。

3.1乡村人居生态设计

人居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首要内容。以往的人居概念仅仅代表人类的居住需求,而现阶段的人居概念不仅代表居住需求,更代表一种生态居住理念,实际上,在人工建筑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提升与维护村庄的生态环境,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的乡村人居生态设计不仅包括建筑布局、绿色建筑等建筑内容,也包括乡村景观、道路生态化建设等内容,下面将逐条分析这四项人居生态设计。

首先是建筑布局的设计,乡村在建设新型乡村之前,就已经有了悠久的居住历史,当地居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活方式设计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布局,因此建筑布局不仅代表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文景观,人居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建筑布局,应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将原有建筑布局延续下去,以保证原有建筑组群空间的完整性。其次,是绿色建筑的设计,随着人们生态观念的改变,绿色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追求,并在不断进步的绿色建筑技术的支持下,绿色建筑走进乡村已经成为可能,人居生态设计理念下的乡村绿色建筑,应结合乡村的建设情况以及当地的环境特征,将建筑的阳台、门窗进行改造,使用绿色清洁材料,安装节能门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大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实现农村建筑的绿色化[5]。第三是农村生态景观设计,人居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农村景观,应在满足净化环境的同时确保景观的美观性,在乡村公共休闲场地建设走廊、种植花草,同时利用生态材料进行景观节点与景观小品的建造,实现乡村的特色景观建设。四是乡村道路的美化与改造,使用乡土材料进行生态化铺装,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花草、美化公路,也可以栽种果树、蔬菜等,在提升道路舒适度的同时保留乡土特色。

3.2乡村生态设计

乡村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乡村植被保护与种植、水岸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乡村地形地貌的保护与修复这三大内容。美丽乡村建设会让乡村原有的地形地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埋特征进行建造,尽可能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更应保留。其次是植被的保护与修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尽量避免砍伐乡村植被的行为,对村庄内存有的原有植被也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留乡村特性,同时根据乡村的生态环境、种植果树,扩大乡村植被覆盖面。另外是水岸生态的修复与保护设计,疏通河道,使水域恢复流动状态,在水岸种植乡土水生植物,加固堤坝,落实防洪措施,做好河岸生态的修复与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73.

[2]苏进展,周林涛,李翔,王岚,杜小姣,赖庆旺.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践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04):191-194+202.

[3]丁蕾,陈思南.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6(10):32-37.

[4]靳诚,陆玉麒.县域单元美丽乡村建设类型划分与生态廊道构建——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1):1819-1825.

[5]张茜,韩乐然,赵英杰,何明婵,宇振荣.“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生态景观问题及对策——对全国乡村生态景观问卷调研结果的思考[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02):121-131.

论文作者:陈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陈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