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展望_伦理学论文

家庭伦理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展望_伦理学论文

家庭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学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前景论文,价值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伦理学是家庭婚姻道德关系变化的理论抽象,它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理论。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家庭伦理学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对家庭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前景作一个粗线条式的描述。

第一,家庭伦理学要从社会转型及婚姻家庭转型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出发,研究和确立现代家庭伦理的“道德整合”功能。

改革开放的实践,正推动着我们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加速转变。随着家庭结构、婚姻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家庭伦理又一次面临现代化的挑战。现代中国人承受着新旧家庭伦理道德的冲突,一面被新生活所诱惑,一面又被旧心态所禁忌,陷入了无法回避的婚姻家庭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

(1)家庭道德评价的失范。 在家庭道德价值整合度较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对何者为荣,何者为辱,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何者为洁,何者为污,何者为美,何者为丑,何者为高尚,何者为鄙俗等等,是约定俗成的,而在家庭道德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们受到双重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人们在家庭道德评价上,不再相信有一个适合于一切人的恒定的标准,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

(2)家庭道德选择的迷惘。 在有着双重或多元标准的家庭道德评价系统中,任何一种选择,似乎都可以获得某种家庭伦理观念的辩护,而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家庭伦理观念的否定。这种道德选择的矛盾冲突,现今已逐渐渗透到家庭结构、功能和生活的各个层面。选择失衡,导致家庭道德失去了昔日的稳定性。

(3)非道德主义在家庭婚姻领域里开始抬头和泛滥。 “第三者现象”、“性自由”等失范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舆论某种程度的宽容,甚至在新中国已经绝迹的诸如纳妾、嫖娼、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丑恶现象又暗地里死灰复燃,给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4)家庭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一个社会要形成稳定的家庭道德秩序、创造良好的家风,必须依靠有效的家庭道德控制机制。然而,由社会舆论监督不力和道德良知淡化,使家庭道德控制系统无法发挥其积极功能。结果导致人们做了道德上有亏的事,却受不到社会的严正谴责,良心上也不感到羞耻。

这种道德困境的实质是:传统家庭道德和伦理规范体系已经解体,现代家庭道德和伦理规范体系尚未完整地建构起来;传统家庭伦理已无力给中国人提供行为的“合法性”,现代家庭道德正在逐步形成中,因而也难以给我们提供有力的价值依托。因此,家庭伦理学肩负着“道德整合”的重要使命,即要研究家庭伦理道德在这一特定时期内的变化以及矛盾冲突的内在应力,寻找新的道德整合之路,从而为建设新的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准则以适应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寻求有效的“道德整合”之路,家庭伦理学就必须使自身的学科内容朝着“源”与“原”两方面综合发展。“源”即渊源、资源,指历史地形成的传统伦理文化(也包括外来的伦理文化影响)。“原”即本原、根基,指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状况及其变革。“原”决定一种现实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价值导向和时代特点;“源”不仅规定或影响着这种社会道德包括道德语言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而且还为这种社会道德体系提供可供选择的伦理文化资源,从而丰富了现实道德体系的内容;同时,“源”又必须接受“原”的检验和筛选。家庭伦理学的发展必然要遵循这一“源原之辩”的基本规律,即既要正确把握“原”,又要正确地把握“源”,从而实现现代家庭伦理研究和建设的“源”“原”整合。

如何正确把握“原”?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时期,奋斗目标是全方位实现社会现代化。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的重建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时代主题,确定现代化价值目标。就是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与现代化价值目标相一致的,适应现代化需要并能促进其发展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

如何正确把握“源”?人们的基本看法是:(1 )不要忘记基本历史联系,不割断历史,不随意否定一切。(2 )任何道德问题包括家庭伦理问题都必须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进行讨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构建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体系要与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相联系, 并具有全球意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考察。(4 )对道德的继承问题的总原则是“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5 )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人民性、进步性和科学性,在当前就是是否有利于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第二,家庭伦理学要研究和解决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对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调节”作用,从而为维护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安定团结作出贡献。

家庭主要担负着情感满足、性生活、生育、抚养和赡养、社会化、经济生活等6种功能。家庭的各项功能的实现, 不同程度上都要借助家庭道德的力量。尤其是在社会、婚姻家庭转型的今天,由于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和社会观念的变化,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冲击。

例如,在丈夫和妻子谁主谁从的问题上,“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性中心主义观念,曾是千百年来人们婚姻生活的准则,要彻底加以抛弃是很困难的。而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工作机遇、职业转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导致夫妻双方都可能遇到一系列新的“角色分工”。谁主要在事业上奋斗进取,谁主要在家庭中掌管后勤,这个在传统婚姻中无须讨论的问题,却需要现代夫妻不断地协商,达成谅解和默契,否则,就会产生家庭矛盾和冲突。

又如,社会竞争的精神压力对家庭的影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竞争机制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本应是一个温馨的避风港,但现在竞争的风浪也刮进了家庭,出现了以下情况:(1 )竞争的压力使一部分人对家庭的关心照顾大为减弱,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系盾。(2 )竞争压力导致人们回家后往往要向妻子(或丈夫)发泄,但对方也同样承受着这种压力,心理也不平衡,于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争吵。(3)竞争中的失利者(如下岗、失业者)会受到妻子(丈夫)的指责埋怨,本来不平衡的心理更加失衡,也会导致感情危机。(4 )竞争中的成功者特别是突然暴富的人,也可能出现心理上不适应,其中缺乏修养者会产生对妻子(或丈夫)的感情危机。

家庭伦理学研究的“道德调节”作用,是法律或心理的调节作用所不可替代的。法律的调节作用具有硬约束的特点,使婚姻家庭关系在制度层面得到最强有力的保护,从而为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心理调节在心理层面发挥作用,可以起到使家庭成员彼此间增进心理相容性、增加亲密度、提高婚姻家庭的心理整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仅有这两方面的调节力量还是不够的。道德调节作为善恶是非的判断和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自律和他律两种功能。特别是道德的自律性,在法理难以触及、心理无以说明的地方起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作用,使人们对善的追求成为对自我的适度约束。在情感生活出现迷茫、在情感与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道德是良知良识的路标,它唤起人们对家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良知,为迷茫中的人指点迷津;社会对善的取向亦是恶的防波堤。曾经有人说过,男性固守自己的家园,不为婚姻城堡外的迷离风景所诱惑的原因有不想、不敢、不忍、不愿四种。这“四不”,正是道德自律与他律交互作用的生动写照。

家庭伦理学研究的这种“道德调节”作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其调节的范围、程度和力度将会越来越大,并将逐渐超过直接的经济调节、法律调节和行政调节,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变成决定性的调节工具。恩格斯早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就做出了天才的预察:“共产主义制度对家庭将产生什么影响?答:两性间的关系将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涉的私事。这一点之所以能实现,是由于废除私有制和社会负责教育儿童的结果,因此,由私有制所产生的现代婚姻的两种基础,即妻子依赖丈夫,孩子依赖父母也会消灭。”(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4页。)可见,到那时,爱情将成为两性关系(包括婚姻关系)之间唯一可能的主要调节者。由此推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伦理学将在婚姻家庭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维系婚姻家庭的最重要纽带。

第三,家庭伦理学面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要理性地解决科技发展与家庭伦理观念的冲突,对科技及其应用前景作出积极主动的“伦理学评估”。

家庭伦理学是对家庭道德现象的理论抽象,而道德又是人类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动态的不断发展的道德观念,其根本性动因则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作为最革命的生产力,近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越来越显示出其推动伦理道德前进的力量,也因此带来一次次规模巨大的新旧伦理观的交锋。尽管科学技术的这种道德力量需要众多中间环节才能达到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但它总是胜利者,一方面以新的时代内容丰富着家庭伦理学,另一方面剔除其过时的旧东西。因此,对于科学技术在家庭伦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有新的足够认识。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恶性的人为推动;二是科技本身的反经验性特征,总是揭示出与经济基础上的伦理思想相悖的非感觉经验。例如,遗传学要么成为对科学进展和人类进步的推动力量,要么成为非人道活动,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伦理学研究应凭借其特有的功能去发挥规范科学活动的反作用。

我们对科技及其应用的“伦理学评估”,并不是企图阻碍科学研究,而只是对科技发展的“保驾护航”。它主要体现在:(1 )规范科研选题道德,禁止一切有害或可能有害于人类生存、家庭幸福的课题。为此,要加强科技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使其成为真正的“科学人”。(2 )规范科学功利主义,支持有益于人类和家庭生活的功利,反对狭隘自私的人个、小集体的功利行为。(3)建立有效的国际伦理学监督, 避免反人类、破坏家庭的科学活动。(4 )确立科研选题时应加入伦理学评估的要求,以确保科学发展的崇高目标。总之,伦理学包括家庭伦理学在内,应该在既适合于科学现实,也适合于社会和家庭现实乃至未来上做出道德努力。

就这个意义上说,家庭伦理学的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就是说,家庭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自觉地接受科学理性的改造,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实践和发展;伦理学应从概念和基本理论上拓展容纳新问题、涵盖新事实的能力。例如,21世纪的生命科学肯定要爆发一场就我们目前的知识结构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大革命。在这种形态下,家庭伦理学决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惊慌失措,不能象“九斤老太”那样去诅咒“一代不如一代”。家庭伦理学必须以开放的品格去有效地吸纳科学问题,以求得自身体系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第四,家庭伦理学要研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文明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真正体现其很强的“道德实践性”和强大生命力。

探究社会主义文明家庭的形成、发展规律,就必须要对人们的爱情道德、婚姻道德、家庭道德等进行深入研究。家庭伦理学作为一门关于调整爱情、婚姻和家庭中道德关系的一种特殊规范的应用科学,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科学认识,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因此,家庭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话来说,它是一门知行统一的科学。要使家庭伦理学的研究能够不断拓展并受到社会重视,就必须要依据时代发展需求,用特定的家庭伦理原则和规范,采用必要的教育和修养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婚姻家庭当事人的素质,提高我国人民的婚姻家庭质量。从宏观方面来看,家庭伦理学的应用重点是,使婚姻家庭当事人能够以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应有的素质,从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的实际状况出发,力求全面充分地发挥家庭的职能,使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事业中发挥重大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从微观方面来看,家庭伦理学的应用重点是使婚姻家庭当事人能够在及时掌握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状况信息的基础上,力求使自己对婚姻美满程度和家庭关系调适取得最佳效果,使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幸福愉快,以实现个人的生活理想。

只要人类还存在家庭,就不能缺少家庭伦理道德这个支柱,而只要存在家庭伦理道德,则家庭伦理学就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国外不少学者曾对婚姻家庭的未来进行过预测。西方一批悲观派学者竭力宣扬所谓的“家庭消亡”论调。他们认为,离婚率升高,独身者和同居者增加,标志着家庭正在趋向解体。但大多数学者对婚姻与家庭的继续存在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即认为婚姻家庭将继续服务于人类基本需求,只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它的某些功能会削弱,而另一些功能会加强。我们认为,家庭是社会人存在的一般形式,只要人类还存在,家庭就一定会存在,尽管它可能会有各种无法预测的新的形式。家庭的发展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而不是日趋灭亡的过程。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家庭的前途感到悲观。

在当前,建立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明家庭,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有人说,20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物质文明,“非人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扭曲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到了21世纪,人们的兴趣将重新回到人本身,人的幸福、安全、团结、和谐及有保障的生活,将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目标。那时,忠于爱情、平等和谐、白头偕老、幸福美满等,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婚姻家庭生活的主题。家庭伦理学将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南,呈现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发展中自身也得到充实和完善。

标签:;  ;  

家庭伦理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展望_伦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