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的养老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的一纸通知,由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而引发的“蠢蠢欲动”,被浇了一盆冷水。
这份《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财政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在与有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可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家债券的基金结余数量和期限的建议;财政国库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具体转存定期存款、购买国家债券的操作方案,并按规定的程序实施。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任何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金保值增值制度及运作机制,在确保基金支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这一通知意味着除了用于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外,地方养老金仍不能乱动,更不能以任何其他形式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如果想让本省市区的养老金扩大投资范围来增值保值,仍得通过类似于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方式,也意味着地方无权对养老金有更大更灵活的自主投资权,如果想扩大,仍需等待相关政策的解冻,或通过委托上一层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运营投资。
对于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做法,当前来看仍属于试点的性质,试点结果不明朗的情况下,抑制更多地方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冲动显然成为财政部及高层的考虑之一。
根据广东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情况来看,广东的千亿养老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从这一角度来看,审慎是这次地方养老金投资范围扩大的原则。这一原则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表态也可以确定,“此次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部分养老金,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投资方针。”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这一表态表明,对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的部分养老金,主要是拓宽了固定收益类产品范围,比如企业债、金融债等。当然,很少部分可能会进入股市。但与市场传闻或理解的养老金将大规模入市肯定有很大差距,只是对未来而言,养老金入股市的渠道是可以打开的。
这也从另一角度表明,在没有获得足够的经验与确定的保值增值的收益前,各地方养老金想获得同样扩大投资运营范围仍需等待政策的解冻,时间长短取决于广东养老金这次试点委托投资的成效。
人均养老金仅够“喝粥”
《养老金帝国》作者刘云龙一直忧虑中国未富先老,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而中国的养老金战略储备严重不足,未来如何应付人口负债期的庞大养老金缺口?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期间表示,全国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去年养老金收入大约为1.3万亿元,支出约为1.2万亿元,略有结余;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负债期,缺口会逐渐凸显,并且会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红利的晚期,但还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如果再不做大养老金规模,建立一笔庞大的养老金战略安全储备,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不堪重负,现在,财政收入动不动就是10万亿元,并且连续多年增速超过GDP,实际上这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如果不未雨绸缪,到时候,老百姓没钱,财政也会没有钱,谁来养活中国人将变成现实。”这是刘云龙的担心。
在美国锐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亚洲区负责人段嘉尚看来,中国家庭的一胎化正在加速老龄化,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情况大量出现,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会迅速扩大。
目前,中国养老金资产大约3万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资产8689亿元,地方统筹的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还有企业年金资产在5000亿元左右。这就是中国养老金的全部家当,13亿人口仅仅拥有3万亿元养老金,人均养老金仅有不到3000元,这仅仅够喝一年粥的费用,还不计算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
在刘云龙看来,中国养老金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中国养老金主要依靠政府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是第一支柱,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在整个养老资产中占83%;而第二、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除少数有钱的央企和金融企业有企业年金计划之外几乎没有,而美国政府设立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也就是第一支柱仅仅占13%左右;私人养老资产占87%,包括雇主设立的收益固定的DB计划和以401K计划为代表固定缴费的DC计划,还有面向家庭为没有雇主的个人设立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计划)。
目前,庞大的养老金资产和长期资本战略储备已经超过石油储备成为美国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中国却在为养老金该不该入市争论不休,改革派和保守派轮番上场。反对扩大养老金储备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一些担心中国掉入“福利社会陷阱”的人士。
走在“十字路口”上的养老金
多年来,我国养老金投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收益率的低下以及通货膨胀的不断侵蚀,让养老金的投资模式走到了“十字路口”。据报道,中国五项社保基金结余总额到2009年已近2万亿元,且在继续增长中。在通胀造成的“负利率”中,这笔巨额资金正处于贬值状态。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如果以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社保基金收益率和企业年金收益率的中位数10%为参照,那么中国五项社保基金从1997年至今,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
郑秉文称,在政策和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到2020年仅基本养老金的滚存余额就将达10万亿元。这笔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将是巨大挑战。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养老金入市是解决增值保值的问题,这不能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问题。国家正在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
近年来,以房地产为首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都很低迷,下一步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任务之所在。那么,增加居民的收入就能刺激内需吗?
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万亿元,人均近3万元的存款,为何不敢消费呢?现实是大部分存款都是预防性存款,中国居民只敢买房地产,不动产在居民财富中的比例很高,养老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消费不振和经济结构的畸形;这和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情况相反,美国是过度消费,储蓄不足。
段嘉尚认为,依靠减税和增加工资这些对于刺激消费不能立竿见影,因为人们都担心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问题。
在刘云龙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养老金战略储备和财富效应是刺激内需和经济转型的牛鼻子。
多位专家认为,中国现在流动性泛滥,不缺钱,但如果浪费了实在可惜,完全可以把这些流动性汇集成一个庞大的养老金战略储备,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减震器,老百姓有了养老保障和财富效应才敢消费,这些长期资本可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创新,并通过为居民获得长期投资收益,反过来刺激即期消费。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两个极端,一个是以财政和国有资本为代表的国家资本很强大,另一个是以外资和民营资本为代表的私人资本也很强大,中间环节很薄弱,代表普通民众的养老金社会资本很薄弱;改革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力量,利用优化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打破垄断的制度变革机遇,大力发展养老金等社会资本,让国有资本、养老金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分享制度改革和经济成长的成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国有资本让渡,甚至廉价卖给私人资本。”刘云龙说,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和资本大国转变,未来,制度变革、技术创新和长期资本将成为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模式改革最紧迫
从国际惯例上讲,中央政府设立的用于社保预筹基金的“风险投资基金”几乎都离开本国的资本市场而专门为国际资本市场而设计。
据中国社科院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披露,2010年底,全国各省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1.537万亿元。至2011年底,该基金结余已高达1.92万亿元。报告引用的人保部数据显示,全国各省份的情况严重不均。2010年底,广东、江苏、浙江、山东4个省份的累计结余均超过1000亿元,这4个省份共计5983亿元,占全国累计结余的约38%。
随着覆盖面的逐年扩大以及新的养老保险种类的增加,加上财政补贴的连年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持续膨胀,近几年每年累计余额达几千亿元。而这些巨量的养老金在银行所获得的利率难抵通货膨胀率,相当于数万亿保险基金每年都被通胀“吃掉”一块。
正因为收益低下,决定了我国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主体的社保基金投资模式改革的紧迫性。不过专家认为,入市并非救市。
在郑秉文看来,养老金入市主要是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减低贬值风险,提高基金的长期支付能力,化解长期的制度财务风险。但现实是,我国养老金的收益率太低,投资体制不顺畅,“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是非常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参保人的利益。”
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自己的“保命钱”会被股市“蒸发掉”。但实际操作中,养老金主要为现收现付,当期养老金发放在前,对收支余额进行投资在后,并不妨碍当期发放。郑秉文举例说,2011年我国五险制度总收入为2.35万亿元,总支出1.8万亿元,当年余额为5500亿元。当前讨论的养老金投资,就是指近10年来沉淀下来的、高达1.9万亿元的基本养老保险余额和2.7万亿元的五险基金余额。另外,我国的社保制度尚未做到“应保尽保”,在形成的窗口期内,每年都有数千万的人参保进来,其收入大于支出将是常态,因此入市不会对当期发放产生影响。
然而,市场中并不缺乏反对声音。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中国股市市场投机色彩浓厚,债务信用评级不完善,如果在基本制度不完善、利益集团被清理之前贸然入市,养老金很可能成为被市场利益集团收割的羊毛,保障市场的基本公平至关重要,是保障养老金缴纳者权益的根本前提。”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目前情况下养老金进入股市条件并不成熟,存在着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安全因素。一方面,我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波动和风险高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我国的股市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也不够成熟和稳健,投资操作上存在很大风险。这两重风险叠加,不适合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社保基金入市。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采用的都是混合管理模式,单位根据职工工资总额20%缴费,进入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即“现收现付”;个人根据工资8%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相当于个人的养老储蓄,用于保值增值。
有专家认为如果是在目前这种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混合管理的情况下,将“集合”起来的社保资金通过“集中”的方式以“集体”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既存在着法理上的问题,又存在着受益人与担保人之间不对称的市场风险的责任问题,且存在着财产所有人与管理人之间的权利不对称。
正如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杨燕绥认为,我国养老金制度必须要尽快作出调整,越早调整越早走出困境,越晚调整成本就会越高。
美国:401K计划也称为401K条款,适用于私人公司,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
加拿大:号称“西方最复杂养老体系”的加拿大养老金制度,分成老年金、养老金、养老储蓄基金(RRSP)三大部分,以及配偶补贴、私人养老储蓄等补充部分。
养老金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老人福利,据统计有一半以上的加拿大老年人靠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养老金只有从事固定工作者才有,“自由职业者”则无法享受。
如果仅靠老年金、养老金,大多数老年人无法保证过上富足的晚年生活,因此许多加拿大人,都会参加RRSP和私人养老金计划。这笔钱由专门基金负责运作、投资,雇员退休后可以获得本息收益,政府则会提供必要的投资指导并保证基本收益。
英国:英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组成。近几年相关改革主旨是推动企业职业年金发展,以便政府从沉重的财政负担中得以解脱。
企业职业年金制度的特点是集中个人和企业的部分养老储蓄,由专门的信托基金公司管理,投资于证券市场,以获得收益。目前,除了购买政府债券之外,英国养老金资产的2/3用于股票或股权投资,其股权资产已占英国股权总资产的一半。
日本:与其他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日本公共养老金投向国内债券的比重较高。以除日本之外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公共养老金的投资配置来看,投资债券约占50%,投资股票约占36%,不动产和其他投资品占14%。而在日本公共养老金的投资配置中,逾两成资金投向国内外股票,其余资金则以投资国内和国外债券为主。投资国内债券虽然回报不高,但抗风险能力较强,不太会出现投资收益大起大落的情况。
德国: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养老金改革无论是速度还是方向,都与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保持高度一致。另外,德国养老金产业的投资选择更加倾向于实体资产,更加注重其社会效益。德国养老金投资选择比较注重社会效益不仅与其他经济体的养老金一样奉行相对谨慎的策略,还会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业的实体资产作为其投资目标首选。
标签:养老金论文; 社保基金论文; 投资论文; 广东养老金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 刘云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