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良好的质疑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更浓,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关键词:质疑 小学数学 创新
朱嘉曾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小学生在学习抽象严谨的数学学科知识时,常常会遇到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难题,并由此产生质疑。在这样的质疑意识影响之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研究,产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索欲望,获得更为丰硕的学习成果。
从这一角度上看,只有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才能够培育学生的质疑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数学课堂的优化与创新。
一、转变教学思想,激励学生质疑
疑问是学习和思考的开始,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存在较强的质疑意识,才会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理解与思考当中,这也是如今数学教师特别关注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因。而要真正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需要从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的改变着手,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主动质疑。这里所提到的转变思想除了要求教师改变在教学中压制学生和不关注教师提问的情况之外,还需要促进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让学生把主动提问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方略。只有师生的思想彻底改变,才能够为数学质疑提供沃土,开放质疑之花,点缀学生广阔的思维大地。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概念,教师可以选取毛线对学生进行演示,而在牵动毛线之时适当倾斜,营造出两条毛线有可能相交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思考:两条线是否会相交?请说出原因。但可以让学生质疑已知概念,让学生开始思考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是有一些限定条件存在的,进而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营造问题情境,调动质疑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职责进行了重新设定与论述,指出真正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减少知识的传递,激励学生更多地进行主动思考和质疑,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领者,不能够一味替代学生思考或者是直接告诉学生思考后的结果,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还会让学生的质疑意识得到削弱,从而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质疑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质疑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给学生列出思考题:小强今年已经16岁了,但是他只过过4个生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也让学生思考探究的情绪高涨,特别是对题目当中给出的结果产生了质疑。这样的疑问和悬念让学生产生了质疑兴趣,也为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三、引导正确释疑、提高探究效率
质疑的目的是释疑。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因疑引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接着,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要循循善诱、步步到位;最后教师通过提问“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可行,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并不可取。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不会让质疑的同学自尊心受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已从“把一个圆剪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来探究圆的面积的知识迁移中,感觉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结成合作小组相互讨论,终于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探究出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人人参与,让使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探究和创新能力。
四、参与质疑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最后,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的“疑问”一无所得,或有疑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事实上,只有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的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组织实践活动,引发主动质疑
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广大教师常常会思考,究竟什么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兴致勃勃地参与问题的讨论。毋庸置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质疑。假如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学生不存在质疑的兴趣将自己束缚在灌输式课堂牢笼当中,那么就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得到限制,影响学生学习个性的形成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实现。要引发学生的主动质疑,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设计来达到目的,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遇到影响学习目标实现的问题,然后催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确三角形图形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画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高。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于是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概念掌握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分别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有效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然后让学生总结小组讨论获得的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展示完成之后,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点评,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又让学生的质疑动力大大增强。
六、留下充足时间,引导学生质疑
知识的海洋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不管有多大学问,都会有无知的地方,而要尽可能缩小无知地方,就必须善于提出质疑,并主动探索问题,进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开阔眼界。当学生在收获新知识遇到实际问题不可避免,而且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需要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如果一味地要求急于求成会让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交互学习信息,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让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不是敷衍了事。
例如,在教学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时,为了调动学生的质疑与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决309÷72;807÷93;129÷18这几个问题,并归纳出试商的方法。在这之后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质疑,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应用题:已知某养鸡场星期一总共收160千克鸡蛋,每19千克装一箱,总共需要装多少箱?这个问题和普通计算题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让学生对之前总结的方法提出质疑,让学生进行重新思考和调整,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鼓励小学生通过质疑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难点,开发小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理应从生活数学着手分析,打破小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激发小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真正落实数学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将质疑能力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变被动回答为主动质疑,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7,(03)。
[2]王海侠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07)。
[3]赵见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7,(09)。
[4]戴骏翼 试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01)。
论文作者: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角形论文; 会让论文; 秒针论文; 《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6期论文;